谈美食的书不止是勾起对食物的欲望,而应该唤起对文化的尊重。把美食写下来只是第一步,很浅层次,因为语言和写作技巧可以渲染,但未必是*真实的,书写就是要寻找真实还有深度,谈其背后的文化精髓,所以《牙祭岁月》还原历史场景通过一个个人物来说美食,很不错。
本书作者立足历史,以饮食为写作缘起,书写了抗战时期的部分文化名人在杯盘碗盏觥筹交错之中的部分历史截面和所蕴含的文化意蕴。 作者通过发掘民间风味菜系中所含有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譬如菜肴的制作方法、色香味形、食材来源、保健功效、人文典故等,向读者再现多维度的历史形态。 历史也好,文化也罢,对中国人来说,应该是鲜活的,是融入生活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人来说,理应更像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阅读本书,读者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历史的宽度与深邃,在饮食文化中悟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第一餐 味道历史
宋氏二姐妹与一碗面 /003
张爱玲的“画饼充饥”/011
梁实秋陪都演戏吃饭 /029
贵公子用餐 /038
第二餐 食趣风雅
张家四姐妹的零食 /049
梅贻琦的抗日食味 /056
沈从文爱吃甜食 /073
汪曾祺的酒风 /085
“肚大能容”逯耀东 /102
第三餐 点心江南
于右任的“肺腑之味”/123
俞平伯的家传菜谱 /129
拙政园主人的佐餐小食 /144
过云楼的家宴礼仪 /154
陆文夫说:没什么可吃的了! /169
第四餐 个人滋味
面叶子耳朵 /185
南方的糕,北方的面 /191
鸡屎藤算什么风味? /199
长安滋味如何? /206
大师的零食和酱菜 /219
面食滋味长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