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1694
  • 作      者:
    潘殊闲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潘殊闲,男,1965年生,四川眉山人,四川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现为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四川巴蜀文化学会副会长、四川杜甫学会副会长、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和蜀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叶梦得研究》等专著多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多次荣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等荣誉。
展开
内容介绍
  “象喻”是中国人相沿已久的思维特性之一,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重要话语特色。《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从“象喻”这一民族思维特性入手,通过对宋代文学批评的自然象喻、生活象喻、身体象喻和复合象喻的梳理,从一个侧面剖析了宋代文学批评的话语特色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民族审美心理、创作心态与学术文化生态。
展开
精彩书摘
  8.搜搅肠胃与戛肌骨。俞德邻在《梅南诗稿序》中说:“诗契于古,难也;契于古而传于今,尤难也。炼句锻辞,搜搅肠胃,敝精神而戛肌骨,顾岂藐无可传者。世降俗薄,忌者多与善者少,指瑕焉而掩其瑜,索瘢焉而涤其垢,士生斯世,窃窃焉幸其诗之传,难乎?易乎?吾见其难而愈难矣。然诗患不古,不患不传。如古也,不传何病?不传然后见古,而况未必不传邪?”俞德邻,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宋亡不仕,遁迹以终。俞德邻在这里关心诗的古与今。认为诗人应该关心的是是否“契于古”,而不要去担忧是否传后。他说,一个诗人“炼句锻辞,搜搅肠胃,敝精神而戛肌骨”,可以说花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谁知现在这个世道,指瑕索瘢的人多,要想得到诗之传,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去想传不传的问题。见古之诗,未必不传。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古”?俞德邻没有明说。揣度其文意,所谓“古”,当指传统:诗歌要合乎传统,不要去迎合时尚;诗歌要向古人学习,摒弃当下的一些流弊。
  9.锋刃加心与苦语流肺腑。郑思肖是一位很有家国情怀的文人。原名不祥,宋亡后,改名思肖,以示思念赵宋。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终身不娶。念念不忘君国之意,每形于诗文中。而每一次创作都在煎熬着他的内心,诚如他在文集《自序》中所说:“每有一作,倍怀哀痛,直若锋刃之加于心,苦语流出肺腑间。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中国传统诗歌评论的象喻特色
第一章 宋代自然象喻文学批评
第一节 山水象喻文学批评
第二节 动植物象喻文学批评
第三节 四时气象与天体象喻文学批评
第四节 自然综合象喻文学批评

第二章 宋代生活象喻文学批评
第一节 饮食起居象喻文学批评
第二节 琴棋书画与歌舞戏曲象喻文学批评
第三节 劳作角力与游戏消闲象喻文学批评
第四节 人物角色象喻文学批评
第五节 生活器具象喻文学批评

第三章 宋代身体象喻文学批评
第一节 五官四肢及身体外表象喻文学批评
第二节 五脏六腑及身体内部象喻文学批评
第三节 身体综合象喻文学批评

第四章 宋代复合象喻文学批评
第一节 作家作品复合象喻批评
第二节 文学概论复合象喻批评

第五章 象喻与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第一节 象与《周易》的象喻
第二节 中国人的象喻思维及其审美心理

第六章 宋代文人的艺术生活与象喻追求
第一节 诗意的栖居——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
第二节 象喻文学创作与象喻文学批评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语言按摩与心理释放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