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1978-2008:中国先锋诗歌批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9258
  • 作      者:
    崔修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崔修建,生于1968年,笔名阿健,文学博士,作家。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主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在《北方论丛》、《文艺评论》等刊发表论文数篇。在数百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400余万字,为《读者》等多家杂志签约作家,有百余篇作品入选《综合语文》、《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新概念阅读》等教材及教辅书籍,已出版《左手智慧右手爱》、《爱那么短,爱那么长》、《你的美,我知道》等16部作品专集,编著教材《大学写作教程》(原理卷)。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社科学博士论文文库·1978-2008:中国先锋诗歌批评研究》对1978-2008年中国大陆先锋诗歌批评进行了整体透视和重点探究,试图勾勒出先锋诗歌批评发生、流变的历史轮廓,揭示出先锋诗歌批评的美学特征,探究先锋诗歌批评的经验以及存在的误区。
  首先,《中国社科学博士论文文库·1978-2008:中国先锋诗歌批评研究》对中国先锋诗歌批评进程和整体风貌进行了“断代史”的扫描与审视。其次,论述了批评主体如何建立起关怀与批判的身份、独立与自由的立场,展开富有激情、理性和社会历史承担的批评,从而揭示出批评主体在社会文化历史进程中的身份和立场转变是如何影响先锋诗歌批评所呈现出的复杂的多变性。再次,通过对先锋诗歌批评策略、言说方式等的解读,论述了先锋诗歌批评如何整合中西方文论话语,并借助其承继诗学传统,进行现代诗学建构。最后,对有代表性的批评家个案展开了研究,揭示出中国先锋诗歌批评主体的建构与批评队伍和先锋诗歌批评有机的历史脉动。
展开
精彩书评
  这篇博士论文对新时期30年中国先锋诗歌批评的历史进程和批评状况进行了一次“断代史”的扫描和审视,作者没有停留于对先锋诗歌批评现象、特征和成就的一般性梳理、概括层面,而是站在一定的理论至高点,从社会文化语境切入,细致地论述了先锋诗歌批评的流变,批评家主体的身份、立场、言说方式,先锋诗歌批评关键词等。这些实际上也是中国先锋诗歌批评值得关注的重要诗学问题。
  ——张学昕
  
  作者选择了一个极具前沿性和学术挑战性的选题,体现出知难而进的学术勇气。论文抽取批评语境、批评主体、批评路径、批评话语及批评家个案等问题,对30年先锋诗歌批评的历史进程和批评风貌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对一些重要的诗学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先锋诗歌批评中所存在的问题,宏观透视与微观分析并重,体现出较强的概括能力。作者对先锋诗学核心词语的阐释和对代表性批评家的个案剖析等,均有不少闪光的思想创见,可以引发人们进一步思考。
  ——方长安
  
  论文从重要的诗学问题人手,对30年先锋诗歌批评进行了系统考察和探究,从对先锋诗歌批评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审视,到对批评家主体建构的考量,再到先锋诗学的建构和批评关键的阐释,最后到代表性批评家个案的透视;既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先锋诗学与社会文化语境的复杂关系,又对先锋诗歌批评的文化内涵、批评实践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探掘,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框架内,将历史和美学的尺度贯穿于批评之中。
  ——张林杰
  
  该论文选题体现了作者宏阔的学术视野、非凡的批评魄力和独到的探索视角。论文力求史论结合,突出重点。其中,对当代先锋诗歌批评主体和批评关键词的研究多有创新之处。论文的写作展示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论文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理论思辨与文本分析融合自然,论证有力,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匿名评审专家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是对先锋诗歌批判价值的充分肯定。
  以显著的批判性为特征的先锋诗潮能够波澜壮阔迅速兴起和广泛漫延,除了社会思潮的巨大影响、先锋诗歌内在的极大推力、诗人强烈的艺术创新冲动等原因外,批评家们及时、有力的理论助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只要随手翻阅一下与先锋诗歌一路同行的各时期的批评文本,我们就很容易看到诗评家们对于先锋诗歌呈现的叛逆精神和叛逆姿态等,所给予的是大量充满热情、关怀的“理论声援”。他们彼此在相互阐释中所进行的是积极、开放、富有建设性的对话。这种批评与创作的自觉呼应和承担,与不同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密不可分,也是特定的历史现实赋予批评家的光荣使命。在先锋诗歌高举批判的旗帜、一路“先锋”下去的同时,批评家们也像先锋诗人一样,举起了犀利的批判之笔,将激进的批判锋芒直指禁锢的意识形态、僵化的诗学教条和平庸的文化景观等;对先锋诗歌中普遍存在的怀疑、否定思想和彻底的叛逆姿态,从其历史生成、社会背景、文化意味、伦理道德、话语转型等多角度,予以了较为充分的诠释和积极的评价。譬如评论家陈超在思索先锋诗歌如何走出困境时就曾有过这样耐人寻味的论述:“精神叛逆是指诗人在沉沦的商品及权力社会中坚持犀利、离心的语词历险,固守种族触角或见证者的高度,并最终使文本经受住生存/生命天平和形式主义天平的双重考验。”①显然,批评家更深邃地看到了先锋诗歌的生存困境与可能的突围方向。
  当然,在对于先锋诗歌昂扬的批判精神和可贵的批判价值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诗评家们也明确地亮出了各自鲜明的批判原则和立场。虽然他们各自的诗歌观念、价值取向、认识问题的角度等差异很大,彼此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冲突甚至完全对立,然而,他们对先锋诗歌批评的认真和执著却有着显而易见的共同性。诸如吴思敬对“圣化写作”与“俗化写作”分流的评估,程光炜对“90年代诗歌”的命名和阐释,韩东对诗歌写作中“三个世俗角色”的激烈抨击,王光明对“个体承担的诗歌”的思考,欧阳江河“对圣词的抵制”的自觉,于坚对诗歌写作中所存在的“庞然大物”的高度警惕,张清华对“中产阶级趣味写作”的冷静剖析,孙绍振对“艺术败家子”声色疾厉的断喝,罗振亚对“70后诗歌写作”误区的客观评述,等等,均是置身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批评家们对先锋诗歌批判价值的一系列定点、定位、定性的指认,都有着各自的理论依据和明显的个人偏好色彩。加上彼此知识谱系的不同等原因,自然地,他们批判性的个性化言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由此留下了大量的成为后来者深入批判的引子和话题。
  ……
展开
目录
序言
绪论 眩目与迷乱中的生长
一 不断生长的先锋诗学
二 彰显个性的独立言说
三 多维的批评路径选择

第一章 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审视与探寻
第一节 流变中的指认与估衡
一 对先锋诗歌流变过程的全面考察
二 对思想先锋指向的现代审视
三 对先锋诗歌价值和意义的认真估衡
第二节 现代诗歌精神的找寻与建立
一 在“个人性书写”批判中找寻
二 在文化批判中的丰富
三 在文本解读中的探索

第二章 现代批评主体的独立与自觉
第一节 关怀与批判:批评身份的自觉认同
一 对先锋诗潮的广泛关注
二 对创造精神的深入挖掘
三 对写作技术的细微打探
第二节 独立与自由:批评立场的自主选择
一 主体独立意识的觉醒与强化
二 对批评自由的追求与坚持
三 “个人化言说”的坚守与迷失
第三节 激情与责任:批评主体的现实情怀和历史承担
一 多元诗歌观念的碰撞
二 充满生命激情的创造
三 自觉修正批评的偏失

第三章 断裂与承继中的诗学理论建构
第一节 命名与阐释:意义的抵达或偏离
一 生成的背景和特征
二 对诗歌独立说话的一种方式
三 意味多重的澄明与模糊
第二节 融通与超越:现代诗论话语的重建
一 对传统的承继与现代的超越
二 本土与西方话语资源的整合
三 现代诗歌文论话语的建构
第三节 论争与对话:众声喧哗中的诗学探索
一 诗学观念的辩驳与澄清
二 诗歌秩序的破坏与重建
三 多向度、多维度的探索

第四章 批评关键词解读
第一节 “朦胧”:向复杂与深刻敞开的幽密暗道
……

第五章 诗评家队伍与诗评家个案透视
结语依然“在路上”的期待与求索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