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报新批评文丛.第一卷.第3辑,中国作家才能的滥用和误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809367
  • 作      者:
    《文学报》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作家才能的滥用和误用(文学报·新批评文丛)》为“真正的文艺批评”汇编,有文学理论名家郜元宝对当下文学创作的指点江山之作:《中国作家才能的滥用和误用》,及其对当下文学批评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之作:《请神容易送神难》;有李丹梦、曾于里等批评名家在第一时间对《中国在梁庄》的文本分析;有翟业军、陈冲、廖述务等人围绕迟子建写作模式与风格的激烈争辩;有对大牌作家刘震云锋芒毕露的批评,还有杨光祖对孔庆东《国文国史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全讲》的满盘倾覆:《满嘴跑火车的文学史》,此外王国杰对朱栋霖等人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的指谬:《“北大出版”也不例外》,与此相类。总之,全书内容丰富,视点多样,足备文学爱好者、文坛关心者和文化研究者多端而取。
展开
精彩书摘
  迟子建是要他们永远穿上奇装异服,装疯卖傻,做我们的“风景”啊。鄂伦春人怎么就变成了“他们”?“我们”是谁?“我们”凭什么把鄂伦春人风景化?风景化的动力机制,就是“我们”的倨傲和无知。
  迟子建有篇小说叫做《音乐与画册里的生活》。这个题目倒能恰当形容迟子建的复制写作——她一再演绎的压抑和拯救的“神话”,悉心勾描的异域风情画面,都是由通俗音乐(比如乡村民谣)、旅行画册和流行读物提供的现成生活啊,哪些是她自己的?
  三、没有历史,哪来日常?
  复制也指对于自身写作模式的一再克隆。苏童说:“大约没有一个作家会像迟子建一样历经二十多年的创作而容颜不改,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一种稳定的美学追求,一种晶莹明亮的文字品格。”褒扬也可以从背面读:一个作家怎么能写了二十多年还是一个调子,一种模式?世事改天换地的迁移,生命水滴石穿的变化,怎么就渗透不进她的写作?
  迟子建的写作模式就是先铺叙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伤害,最后让大家在一种不期而至的契机中谅解、拥抱,生之温情和诗意于是汩汩不息。《驼梁》通过高考落榜生王平的坎坷心路告诉人们,世界再幽暗、寒冷都不要紧,一直朝前走,到了驼梁,就会满眼春色了。《驼梁》实在是迟子建创作世界的元叙事——她所有的作品都欲扬先抑,让我们在跌跌撞撞中直抵驼梁。站在驼梁回望来路,辛酸也显得楚楚动人,不可或缺,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里“我”所想的:“真正的喜悦是透露着悲凉的。”于是,《白银那》的结尾,乡长一定会原谅马占军夫妇,因为“他们也是咱白银那的人,我相信他们以后会变的——”《日落碗窑》里,关老爷子一定会烧出一只完美无瑕的碗,“仿佛是由夕阳烧成的”,刘玉香也会平安产下一个七斤半的男婴。《鸭如花》一定会让一只白褐色的鸭子在逃犯的坟头开成一朵美极了的花。《第三地晚餐》中,马每文和陈青一定会回到大卧室,相拥而眠,陈青用金黄色丝线连缀睡衣上的裂口,竞有种惊人的美丽,“既像从天边飞来的一缕晚霞,又像一株摇曳在紫花丛中的黄熟了的麦穗”。《越过云层的晴朗》中,“我”在弥留之际一定会想:“我马上要越过云层,去拥抱它背后的太阳了。那里始终如一的晴朗,一定会给我一种住在暖屋子的感觉。”《伪满洲国》更会让破镜重圆,“那铜镜上被斩断的花枝又连在了一起,那阻隔了的云彩又飞涌到了一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迟子建文学世界中调子最阴郁的一篇,蒋百嫂一声“这世界上的夜晚怎么这么黑啊”,是她笔下最凄厉的绝叫。迟子建一定会在小说结尾勉为其难地消解掉苦难:“我突然觉得自己所经历的生活变故是那么那么的轻,轻得就像月亮旁丝丝缕缕的浮云”,世界仍旧是爱的翔舞。不用多举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迟子建的小说都是对于那个元叙事的复制。问题是,我们真的能够抵达驼梁吗?或许,驼梁压根就不存在?没有的话,只好生造了。于是,迟子建笔下的转机往往来得十分突兀,由转机带来的诗意也不可避免地显得苍白、做作。她曾在《晚风中眺望彼岸》一文中说:“现在我不太喜欢屠格涅夫了,因为他笔下的悲剧人为的痕迹太浓,而且弥漫在作品表层的诗意氛围太明显。”如果把屠格涅夫换成迟子建自己,这段话倒是恰如其分的自评。我想,迟子建要是有自省精神的话,应该不太喜欢自己。
  ……
展开
目录
新批评第十一期
2011年11月17日
迟子建创作局限论/翟业军
中国作家才能的滥用和误用
——答客问/郜元宝
新批评第十二期
2011年12月1日
半部书:《一句项一万句》/何英
“非虚构”的真实性与思想性问题
——以梁鸿和慕容雪村作品为例/曾于里
“非虚构”的“中国”
——论《中国在梁庄》/李丹梦
与周汝昌先生商榷
——在《曹雪芹传》里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问题/石磊
韩石山的批评艺术/赵化鲁
“兼容并包”不等于“藏污纳垢”/王晴飞
批评的无奈/李更
“枪手”编剧流水线/吴之如
现代阿Q如何可能?/郑泽明
此岸的邪恶,彼岸的美好/王帅
树上的树先生/姜文婧
新批评第十三期
2011年12月15日
批评要从文本出发
——评翟业军《迟子建创作局限论》/陈冲
谁是批评真正的渎职者?/廖述务
极端书写的误区
——读雪漠的短篇《深夜的蚕豆声》/杨溶源
评论该向谁赎身?/苏妮娜
能否减少作品的“穿帮”?
——对李建军《(蛙):写的什么?写得如何?》的一点补充/唐小林
“北大出版”也不例外/王国杰
传承的乏力与断裂的狂欢
——当前国内影视剧“翻拍潮”透析/周思明
新批评第十四期
2011年12月29日
请神容易送神难
——“中国批评”的困境/郜元宝
“新批评”的胆略、学识与胸怀/梁建华
给贾平凹先生的“大礼包”
——谈《古炉》中的错谬/郭洪雷
满嘴跑火车的文学史
——读孔庆东《国文国史三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全讲》/杨光祖
畅销书写作指南
——以《男人帮》为例/曾于里
《故乡》中的笔误“有木有”?/秋声聒
批判之后,还剩下什么?
——对苏妮娜《批评向谁赎身?》的质疑/刘玲
艺术品拍卖:可以不保真,但不许参与作假/吴之如
《金陵十三钗》中的性爱:商业与人性的共谋/王潇
《龙门飞甲》:技术控的徐克还有多少老本可吃?/任锐铱
新批评第十五期
2012年1月12日
三十万亡灵魂归何处?
——谈电影《金陵十三钗》及其他/陈冲
《金陵十三钗》难圆“冲奥梦”/肖鹰
《古炉》争鸣备忘录
呼唤真正的文艺批评
——读《文学报·新批评》有感/谢端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