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14年中国西部文学与地域文化国际高端论坛论文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13909
  • 作      者:
    陈国恩,冯冠军,和谈主编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陈国恩,1956年出生,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出版著作《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等16部,主编教材4种,博士原创学术论丛19种,发表论文260余篇,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项目,成果多次获奖。
  
  冯冠军,1972年出生,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兼任新疆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获各类教学、科研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数10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项,主编教材1种,主持校级精品课程建设1项。
  
  和谈,1978年出生,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疆社科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在《中国史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文献》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唐文选》一册,参编高校教材5部,获厅、校级奖7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红湖人文学科丛书:2014年中国西部文学与地域文化国际高端论坛论文选》汇集了中外数十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从国际视野发掘中国西部精神的内涵,剖析中国西部文学的多元文化构成,梳理中国东西部文学的交流,考证文本,追寻古今文学的流变,可谓新见叠出,发人深思。高端论坛的举办和论文选的出版,对于推动中国西部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将有重要影响。期望这样的论坛办下去,取得新的成果。
展开
精彩书评
  ★《2014年中国西部文学与地域文化国际高端论坛论文集》,汇集了中外数十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作者从国际视野发掘中国西部精神的内涵,剖析中国西部文学的多元文化构成,梳理中国东西部文学的交流,考证文本,追寻古今文学的流变,可谓新见叠出,发人深思。高端论坛的举办和论文选的出版,对于推动中国西部文化和文学的研究,将有重要影响。期望这样的论坛办下去,取得新的成果。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 陆建德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西部,是相对于中国东部而言的。人们一般把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看作西部。其中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地处西北,那里以沙漠和草原地貌为主,地广人稀,气候严酷;西南的西藏、青海,是世界屋脊,黄河、长江、澜沧江、恒河这些大河巨川,都发源于此;云南和贵州,挟青藏高原的余势,在海拔降低以后依然保持着高原的气度;至于陕西,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是整个西部的重要支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然而,西部小说概念中的西部又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的概念,我们更为关注的还是它的文化。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以游牧为主,经济发展滞后。那里的民众在长期与自然的搏斗中,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农耕地区不同,牧民在草原和沙漠中逐水草而居,四季迁徙,对时间和空间,对人的生命,都有独特的感受。可以设想,一个人骑着马在茫茫的草原上放牧,或者独行于满眼黄色的沙漠中,他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会产生不同于其他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的人的感受的。在茫茫草原或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独行,天地是那么广大,时间好像凝固了似的,人的生命显得那么渺小,大自然主宰一切的力量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但是,威严的压力会从人的生命中激发出强大的抗争力量,人可以凭借生命的激情从与自然的对抗中证明自己的尊严,从生命力的升华中开辟出一条生路。原始的宗教信仰,就是在这样的生存境遇中形成的,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内含悲壮的心理支撑,鼓舞他们去创造奇迹。

原始的宗教信仰当然仅是文化的一个源头。对中国西部而言,宗教信仰主要还是受到外来的伊斯兰教和佛教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中国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与西亚的伊斯兰教文化和南亚的印度佛教文化联系紧密。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回族,信仰的主要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个崇尚和平的宗教,从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就可以看出,穆斯林是希望和平的。但是穆斯林在生命和信仰受到威胁与迫害时,伊斯兰教教义也会告诉他们要进行决绝的反抗,因而伊斯兰文化中包含了刚烈和坚忍的精神。西藏和青海地区则主要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印度佛教传人西藏后,成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教义特征是大、小乘兼学,显、密宗双修,见与行并重。它强调人要脱离世俗的恶趣,通过修学佛法,出离生死轮回,断绝烦恼,达到涅粲。大乘佛教的最高境界是普度众生,即不仅要解救自己,还要拯救一切有情众生--有一众生不得度者,我誓不成佛,此所谓慈悲为怀。这样的教义给信众在世俗生活中确立了一个终极的目标,使他们拥有了一种精神手段来平衡现实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在遭遇生活的挫折时能从对天国的向往中得到心灵的拯救。“每个信教的藏族人的心目中都悬置着一盏神圣彼岸的神灯,都有一个'来世'和'佛国'的终极价值预设,他们每想一件事情,每干一件事情,都从对自己的来世是否有利于自己的成佛、是否有益的立场出发,他们对于自己最终要归宿的精神家园倾注了全部心血,把物欲享乐、急功近利的世俗事物抛到了九霄云外。这一无限开放的心灵境界和终极性的价值追求丰富了人生趣味,提升了人格境界,滋养了枯竭的心灵,消解了精神烦恼,缓冲了内心紧张,超越了生死执着,复活了理想追求,使他们的心境在熙熙攘攘的市场上、花花绿绿的霓虹下、忙忙碌碌的事务中,处在一种宁静、宽舒、坦然、达观、淡泊、乐趣、充实、归属的状态中,解决了生命的终极关怀和价值的究竟依止问题,因而也就自然解决了实现生活中的灵性焦渴,以此来缓解生命无意义的存在痛苦,达到个体人格的完善和生命价值的实现的目的,这便营造了一种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价值观。”藏传佛教的这种信仰,显然带给信众一种向内坚守的顽强精神。

  ……
展开
目录
论古代突厥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以蒙古和新疆为例
11世纪喀什噶尔突厥文学中最早的穆斯林神秘主义因素
文学维度的“西部精神”阐释
当代中国西部小说的地域文化内涵
当代中国西部文学的“流动现代性”概观
在风景化和主体化的张力中——当代文学中的新疆体验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西部文学两种叙事模式
重识新疆文学及其当代意义
前现代时期新疆多民族文学的启蒙序曲
史影姗姗:西域文化审美旅径探隅
生态批评:新疆文化价值建构
“天山牧歌”与闻捷的国族价值观构建
新时期回族文学创作中的乌托邦倾向
中国当代西部文学在韩国的翻译与研究
奉献与乡愁:稳定性与流动性之间的兵团民间文学
新疆新生代汉语文学的现实主义书写与反思
“鲁拜”“柔巴依”与中国的新诗
飞天形象演变:中西人体艺术理想化途径之差异
朱玛拜短篇小说集《蓝雪》的文化意蕴
从女性形象看锡伯族女性文学
新疆当代散文的关键词:生命、边缘、焦虑
论唐祈的西部诗
论王蒙新疆叙事的文化记忆及其价值
放逐孤独回归——以张贤亮《灵与肉》为中心
红柯《喀拉布风暴》的文学问性研究
足迹与方向——沈苇诗歌创作发展论
西部草地的别样书写——严歌苓《雌性的草地》与《陆犯焉识》
董立勃小说创作的地域特征
岑参至林则徐对西域诗意的建构
耶律楚材在西域的交游及诗文创作
清代伊犁将军与西域文学及文人
纪昀谪戍乌鲁木齐的诗作研究
萧雄西域事迹考
马穆鲁克一克普恰克文献综述
纳吾热孜节及其文化内涵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