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两岸:现当代文学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327981
  • 作      者:
    施淑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施淑,出生于台湾鹿港镇,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曾任教于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著有《历史与现实》、《文学星图》、《大陆新时期文学概观》、《中国古典诗学论稿》等书。现为淡江大学荣誉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东亚·思文丛书·两岸:现当代文学论集》是施淑教授有关两岸文学研究论文的选集,通过对胡风、路翎、赖和、陈映真等作家及日据时期台湾的文艺思想论争,“二战”时日本在华占领区及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文艺措施等现象的分析,思索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宏大问题,体现了扎实的历史实证与文学审美批评相结合的特点。思想深邃,分析细密,可为文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提供范例。
展开
精彩书摘
  描写这一系列的意识变化的过程,分别出现于《科尔沁旗草原》的几个独立篇章,以及作者于1933到1937年间写的一些十分完美的短篇。属于报复之前的悲叹的如《科尔沁旗草原》第十二章《南园子之夜》、十四章《大伙房》,短篇《鹚鹭湖的忧郁》、《爷爷为什么不吃高梁米粥》等。表现出报复的吼声和姿态的,《科尔沁旗草原》最后一章《-个结束的结束和另一个开始的开始》,是最典型最具规模的表现,在短篇中则有《浑河的急流》、《憎恨》、《雪夜》等。1937年,作者把他的短篇以《憎恨》为书名结集出版,《后记》里说:“相信憎恨是战斗的火源,战斗是爱的澄清,爱的创造。相信没有憎的爱是罪恶的姑息。”寥寥数语,,却是这一系列短篇的精神所在。这一个集子里的短篇,无一不是关于群众及社会现实的问题,而其心理则是辗转于惶惶不安的大动乱前后的情绪,至于作为它的中心意识的是人类天生的爱与憎,具有原始的纯良与暴烈。这个意识的形成是因作者由他的知识层视角,骤然转换到由一群还不认识未来及方向的大众身上出发,那一刻的双重迷惘所造成的。换句话说,这集子是结合了作者在理解及透视上的短暂迷失,以及群众挣断锁链前后,它的力量找不到正确表现形式时的混茫的产物。这样说是基于这些作品对于罪恶及暴力的攻击,就作者的创作意识及群众的反应来看,大半全凭天生的爱憎与报复,少有冷静的思索与检讨,因此它们虽有现实根据,而对于当时新的社会情势及发展中的群众意识主流缺乏反映,因为那时还无法发生这种认识。然而,必须特别提出的是,作者的才华及他逐渐成熟的写实态度,使这些在时代中迷失了的作品,保留下来那正在消失中的传统中国群众意识的、性格的几个传神特写,也因这原因,这些短篇的艺术成就将永不褪落。把上面刚说过的这些特性完整的显示出来的是作者于1935年写成的长篇《大地的海》。
  《科尔沁旗草原>中,端木蕻良虽曾用不少篇幅描写农民群像,而且因方言土语的纯熟连用,使人觉得他所写的确实是来自泥土的大众,然而那些人物因为经营不够,都只像速写一样的草率、缺乏实体感,更不用说性格的刻画了。从《大地的海》开始,作者塑造及描写乡土人物的才能,还有他所贯注于他们的感情,才炫人的表现出来。
  ……
展开
目录
艰难的历程——我所知道的施淑教授
自叙
理想主义者的剪影——青年胡风
论端木蕻良的小说
历史与现实——论路翎及其小说
文协分裂与一九三〇年代初台湾文艺思想的分化
日据时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
书斋、城市与乡村
日据时代的左翼文学运动及小说中的左翼知识分子
感觉世界——一九三〇年代台湾另类小说
首与体——日据时代台湾小说中颓废意识的起源
想象乡土·想象族群——日据时代台湾乡土观念问题
台湾话文论战与中华文化意识——郭秋生、黄石辉论述
赖和小说的思想性质
台湾的忧郁——论陈映真早期小说及其艺术
论施叔青早期小说的禁锢与颠覆意识
盐屋——李昂《混声合唱》序
复现的文学星图——读欧坦生新出土的小说
“大东亚文学共荣圈”——《华文大阪每日》与日本在华占领区的文学统制(上)
文艺复兴与文学进路——《华文大阪每日》与日本在华占领区的文学统制(下)
“大东亚文学”在“满洲国”
一本很有份量的现代文学论集
走过颓废的革命年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