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共鸣的灵魂:河合隼雄の“幸福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9606211
  • 作      者:
    (日)河合隼雄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河合隼雄心灵四书"《大人的友情》《共鸣的灵魂》《心的栖止木》《心灵晴雨图》温情上市!

        日本心理学家、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大师河合隼雄沉淀之作。写给大众的自我探索四部曲,化解99%的人认为无解的人生难题。

        大人的江湖里,友谊是什么?你现在还有没有“真正的”朋友?你能在秘密、嫉妒、距离、背叛、爱情中获得友谊吗?河合隼雄的文字朴实而伟大,简单却发人深省,好看又充满睿智,亲切平易,如话家常,处处可见长者的智慧。

        影响村上春树创作方向的日本重量级人物,日本天后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心灵导师,绘本大师几米的灵感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张日昇、独立教师兼图书策划人蔡朝阳专文作序,知乎心理学话题优答者Y Wong诚意推荐。

        杰尼雅特种纸封面,本白选色,烫金工艺,精致典雅,值得收藏。

        湛庐文化出品。


展开
作者简介

        河合隼雄


        临床心理学家、日本心理学界重量级人物,日本第1位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师,是日本心理治疗领域无可争议的奠基者和开拓人。

        河合隼雄不仅为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深入探讨日本人的心性,并因而摄入日本文化及日本宗教的研究。

        2002年,河合隼雄受日本首相力邀出任日本文化厅厅长。

        2007年,河合隼雄去世后,日本民众曾感慨道:“日本再无心理大师。”

        他是日本超人气作家村上春树的良师益友,日本天后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心灵导师,绘本大师几米的灵感来源。

        河合隼雄一生著作高达300余种,涉及学术专著、心理学普及读物、心理治疗方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心灵成长、与名人的对谈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共鸣的灵魂》是日本心理治疗大师河合隼雄凭借几十年心理咨询经验开出的五十多副“心的处方”。

        如果说,作息正常、均衡饮食、多运动,是提升身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好方法。那么,多读有意心灵的书,关注自己的思考与面对事情的走向,就是保持心灵健康的好方法。河合隼雄这些不寻常的观点,很值得细读深思。一边读,一边独立地思考,不知不觉间,你会赫然发现,自己内心的想法竟然大不相同来,对同样一件事竟有了完全不同的体会。

        为什么一头栽进去的人才能真正的离开?

        为什么唯有强者才知道感谢?

        为什么无论孤独一人,还是携手相伴,都必须一个人活下去?

        为什么心的支持成为灵魂的负担?

        为什么“从前很好”是跟不上进步脚步的人的说辞?

        为什么遇到危机时才会绝境逢生?

        ……


展开
精彩书评

河合先生的文字本身具有治愈效果,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受用,可说是案头卷、枕边书。河合先生提出“一直采取‘我能做到这个程度’的思维方式,人的潜力就会被开发出来”,带给我们积极正向的启示。这四本书将河合先生对心理咨询、自我认知及体悟、人生与幸福、友谊之精髓予以传承与播撒,当你双手捧起这四本书,河合先生温柔清新、宽广圆融之气就会透过文字书香扑面而来。 

——张日昇

北大心理学部教授、中国箱庭疗法第1人


读完《爱哭鬼小隼》,顺理成章成为一个河合迷,他成了对我做父亲影响特别大的一个人。这便可以理解,我看到河合隼雄这四本新鲜出炉的佳作时,惊喜的感觉。读之便感觉自己踏上了一次探寻自我认知、幸福、友谊、心灵治愈的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文字之旅,人生难解开的心结,不是被“治愈”的,而是慢慢被“温润”的。河合隼雄用心理智慧的故事给读者带来了一次“灵魂的清洗”。对我们每个读者而言,都能得到重获精神成长的参悟。

——蔡朝阳

独立教师、图书策划人

 

说到河合隼雄,我的内心总是充满崇敬。不仅因为它在分析心理学与东方文化领域数十年来的辛苦耕耘,更因为他面向一般读者写作时展现的,令人叹服的才华。无论是演讲、专栏还是访谈,都是兼具趣味、专业性和疗愈作用的精品。不管你是否了解心理学、是否有过同类书籍的阅读体验,这套丛书都会带给你满满的惊喜。

——黄宇文

心理咨询师、知乎心理学话题优答者Y  Wong


展开
精彩书摘

        说声“谢谢”

        做好事时,如果有人对自己说“谢谢”,我们就会很开心。倒也并非想让人感谢才去做,但如果对方毫无反应,便会沮丧泄气。不过,如果换作自己的家人又会怎样呢?亲子之间会在怎样的程度上说感谢的话呢?

        很久以前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给一个惹了许多麻烦的大学生做心理辅导,见过几次面之后,那个学生回家了两三天,不久他的父亲打来电话,对我说:“听说老师您对他照顾极了,请问您给我儿子做了什么样的指导?”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原来是这个父亲发现儿子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很大改变。儿子以前回家时只会打个电话通知老爸几点到车站。等父亲开车去接时,给儿子把行李堆放好,儿子就默不作声地坐上车,然后回家。以前都是这种模式,现在却骤然改变了。

        父亲开车到了车站接到了儿子,儿子说:“谢谢老爸。”刚想给他拿行李,儿子又说:“这个我自己来吧。”等坐上车,还说:“老爸,你辛苦了。”父亲大为吃惊,赶紧给我打来电话。因为他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让我家孩子有了教养”。

        其实我根本没做什么指导,只是认真倾听那个学生的诉说罢了。儿子的话题从“没有比我爸再顽固的人了”开始,罗列了爸爸一大堆缺点攻击他,最后甚至断言“他那样的爸爸还不如没有”。我重复了他说的话“ 还不如没有父亲”,他听后沉默良久,最终小声说道:“不过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都是我爸给的。”而后他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大概就是在这样的谈话过程中,儿子一点一滴看清了父亲的形象吧?他本认为父亲和自己几乎等于一体,父亲给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理所应当。但在罗列父亲缺点的过程中,他逐渐和父亲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从这个角度看父亲,他逐渐看到了作为个体的父亲的形象。

        当从个人与个人的关系看待时,虽然是父亲开车来接儿子,儿子也理所当然要说“谢谢”。我根本没有指导他,也没有说教,而是给他提供随心所欲地讲话和自由思考的机会,用这种办法使得他珍惜自己内心产生的感动,仅此而已。

        亲人之间言谢有时也会感觉“生分”,比如三岁的小孩子动不动就对妈妈说“谢谢”,这可能会让人感觉怪怪的吧。也就是说,两者之间的依赖感越强,就越没有必要言谢。但是等孩子慢慢自立,就会开始产生个人对个人的礼节并开始言谢。

        如此想来,再看看欧美人的礼仪规范,会发现他们从比日本人年龄小很多的时候,便开始被教导适当道谢了。我想可能是因为西方社会非常重视自立才会如此。四五岁的孩子会对父母道谢,必要的时候父母也会对孩子说谢谢。有些日本孩子误解了自立的意义,觉得自己不再需要父母照顾了(其实还是受照顾的),便不再道谢。与其说这是自立,不如说是过分娇惯了,在欧美人看来可能会有种奇异感。适当道谢这件事或许可以看作一个人是否自立的标志。话说,如果日本一味模仿欧美将一事无成,那么应该从几岁开始教导孩子对父母道谢呢?或许这件事会出人意料地复杂吧。

 

        闪光的个性

        在我接受的许多咨询当中,叹息“为什么偏偏只有我必须受这份罪”的人很多。也许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别人都幸福或平安无事地生活,为什么偏偏只有自己被卷入不幸或灾难中呢?想来想去却依然找不到答案,总之是“岂有此理”。这样想便会倍感痛苦和悲伤。

        哪怕痛苦,若能获知原因也可接受。比如,因自己不小心引发交通事故,虽然也会痛苦,但终归是因为自己不好,所以能够接受,也会交罚款。再或者,得知别人和自己品尝着同样的苦楚时也容易忍受,比如,因地震或洪水导致许多人受灾时,痛苦倒也痛苦,但和人共苦这一事实至少让人在心理上更容易忍受。

        自己痛苦却得知别人依然快乐、欢喜时,痛苦便会格外加剧。她是姐妹三人中最小的一个,两个姐姐有着惊人的美貌,只有她自己不知何故,连姿色平平都称不上。同是一母所生,这是为什么呢?有时她会想,莫非不是同一父母?可是仔细观察,自己既像爸爸又像妈妈。姐姐们也像父母,却在是不是美女的决定因素上存在差异。自己没有任何责任,却自小从人们对待她们三姐妹的态度上感觉到了明显的差异。姐姐们被人众星捧月,而自己却时不时成为被人讥笑的对象。

        听她这样讲,有时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泛起同情,我也会想:“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人偏偏……”她是那么举止温柔且又行为端庄,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不幸?而且不止一次,有时还会接二连三。虽然我带着深切的同情心听这样的故事,却并不沮丧,而是一直安静地听着。如果他们的遭遇令我感叹,那么无论一年还是两年,我都尽量不去回避,而是努力地正面接受。表面看来,我甚至会被误认为感觉不到那个人的苦恼和不幸有多深。

        我为何要那样做呢?听他们讲述,明明我无法给予劝慰和解决办法,为何还要继续听下去呢?答案有许多种,但我首先想到的是,无论多么不幸,我认为能够说“偏偏只有我”就很了不起了。

        都说现代社会注重个性,在日本的学校和公司都会听到“拓展个性”这样的说法,可是实际思考“个性是什么”,却又不明所以。所以无论内容如何,能说出“偏偏只有我”就已经很了不起。也就是说,“为什么偏偏只有我不幸”这样的疑问提供了发现个性的切入口。既然如此,就再把切入口扩大一点,无论多么痛苦,都去关注一下从中发现的东西吧。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平等”很受现代人的重视。既然同样生而为人,就要努力做到平等。我们基于这样的思想活着,今后也许还要这样活下去。或许上帝一边高度评价人类为平等付出的努力,一边赋予人类命运无可救药的不平等,以防止它变得平板化或者脱离个性。上帝赋予的不平等与人类为平等所做的努力发生碰撞,迸发火花,可以称为“只有那个人是这样”的个性在其中熠熠生辉,难道不是吗?

        我见到的人虽然遭受着“可怜的不走运”或不幸,也确实需要经受长年累月的或深沉的痛苦,但我却佩服他们能够找寻到各自闪光的个性。虽然他们也有可能被迸射的火花屡屡灼伤。


展开
目录

推荐序一 日日是好日

推荐序二 河合隼雄:唤起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前言 幸福

 

第一部分 “幸福的眼镜”

幸福是什么

心灵的从容

兄弟

育儿

心灵的共振

说声“谢谢”

常识

人的后半生

幸福无法计算

仪式

共享的愉悦

享受命运

别再逃避

真实的才是重要的


第二部分 品味微妙的人生

人生的滋味

举家渡河

满足的人生

亲子关系

孩子的幸福

闪光的个性

“弑母”与“自立”

我是谁

易行与难行

忘我

节日庆典

悲伤

互助与决断

触摸的妙意

育树

扎根

森林

平成的幽灵

借口

独立的人


第三部分 人活在各种关系中  

生死轮回

礼物的价格

共鸣的灵魂

一家人的心灵羁绊

妈妈

物语

孩子的权利

乡土之爱

幸福的条件

不一样的校长

体育与德育

心灵与身体

Culture Rich

人生学

孤注一掷

“和平家庭”的可怕之处

终身学习


第四部分 幸福不是一帆风顺

因为艰难,才会幸福

拯救“异界”中的孩子

两个女人的故事

依赖与自立

当妈妈遇到熊孩子

育儿神经质

从容的展望

不要束缚我

无音之音

 

解读

河合隼雄的幸福论

译者后记

幸福是一种人生智慧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