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史工具书中,当以《古今图书集成》为最,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剪裁精审,分类细密,排编次属性强,使用较为方便。但是,后人虽经多次再版,只是多介绍文章,对其研究者甚少。本书即是填补此项空白之作。
本书填补了《古今图书集成》研究的空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古今图书集成》与古代类书的发展,从文献本身的内部来分析研究类书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古今图书集成》与清代编书之风,将其与《渊鉴类涵》比较加以说明;《古今图书集成》编纂考,正确总结其成书过程并说明其作者是现已公认的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结构体例--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次序井然;《古今图书集成》的按注研究;《古今图书集成》与方志,所引录的方志对今天都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和珍贵的方志遗产;《古今图书集成》方志书目辑录;《古今图书集成》版本及流传;《古今图书集成》研究论著目录;《古今图书集成》注释;《古今图书集成》简注以及点石斋与同文书局竞印《古今图书集成》广告拾零。本书科学性知识性并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
我研究《古今图书集成》有很大的偶然性。1978年,为中文系学生讲授《书法》课,手头缺乏参考资料,便到图书馆借了六册《古今图书集成》(书法部部分),查阅后形成一个朦胧的感觉:这书编得好。1980年受命到图书馆工作,断断续续将馆藏中华书局缩印本《古今图书集成》(有残)浏览了一遍,以后工作中又多次使用。为帮助青年同志提高业务能力和古汉语水平,我为他们讲授了《文史工具书使用法》,编写了《中国古代文史工具书序言凡例注译》。在阅读、使用和讲课过程中,更觉得在古代文史工具书中,当以《古今图书集成》为最,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剪裁精审,分类细密,排编次属性强,使用较为方便。同时还觉得后人虽多次再版,但对它的研究太少,而且有关文章多属介绍性质。以上两种感觉相合,使我产生了一种想补其缺弱的冲动,便有意地搜集有关的材料,将查检中的心得或写成笔札,或做成卡片,予以积累。后来谢去了图书馆馆长行政职务,专门讲授《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有了较多的时间进行研究工作,在已积累材料基础上,写了几篇小文章,在刊物杂志上发表,这又加强了我进一步研究《古今图书集成》的欲念。以《(古今图书集成)研究》为题,申请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的资助,1997年初获准。其时虽年已届退休,还是鼓舞斗志,重新修订计划,单枪匹马投入紧张的研究工作。无奈一度身体健康欠佳,不得不放缓了研究进度,终于2000年末全部课题研究完成。写出系列论文7篇,整理出书目2份、资料3份。系列论文已在期刊上发表2篇。原来为了方便在期刊上发表,系列论文各自独立成篇,行文语句、引录材料稍有重复。系列论文基本上是按原设想写作的。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原设想也作了一些调整。原设想的
《引书考》改为《(古今图书集成)与方志》、《(古今图书集成)方志书目辑录》。其原因已述于《(古今图书集成)与古代类书发展》。原拟写的《(古今图书集成)与目录学》涉及的材料,
大部分已写入《按注研究》,为避免重复,也删去不写了。
回味这本小册子的写作,深觉有浅尝辄止之弊,问题没有充分展开,开掘也不够深刻,有的问题(例如它的史学价值)没有写到,这直接与本人的学识眼光狭窄、知识浅陋有关。《古今图书集成》为古代类书优秀代表当之无愧。而金无足赤,《集成》也有它的局限、不足与弊漏。对这些也应该予以研究探讨,分析论述,指明产生的原因和可能补救的办法,以便更好地评价、使用和借鉴。陈梦雷受时代的影响,思想意识和学术观念都在《集成》上打下烙印。陈封建观念极其浓重,一味地、无时无处不在称颂清王朝的统治,为尊者讳,严重地影响了《古今图书集成》材料的收录和分类安排。许多文章中都谈到《集成》将烟、火分属在“乾象典”不科学;《集成》的“帝纪部”材料录至明代,不及清朝事,为表编者之忠,还要署上“大清万万岁”,实是一个赘疣。《古今图书集成》的局限、不足与弊漏,我在有关篇章偶有涉及,但不曾系统论述。在课题研究结束、小册子写完之时,方觉得有单独成篇的必要,但为时晚矣。因为要认真地写完它,又需要将《集成》再翻一遍,洋洋一亿六千万字,岂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只得俟赖后日或其他同仁了。
在从事本课题的研究和小册子的写作中,实感自己学力浅薄,有的稿子改写二遍、三遍、四遍至五遍,仍还不能满意,例如《方志书目辑录》,虽然四次增补,仍不敢言无漏,所以
仍然以“初稿”相称。我能够在退休后,仍然砣砣碌碌,孜孜不辍,其力量主要来源于古委会的支持、兄弟单位的关怀。本院图书馆在我退休后,仍为我安排了工作室,准许图书资料随
用随取。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徐州市图书馆、嘉业堂藏书楼、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通辽市图书馆、科尔沁区图书馆都
给予了热情支持。内蒙师大邱瑞中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辛德勇先生、内蒙图书馆何远景先生热情无私地回答了我的咨询,白玉霞、李智海同志也给予了切实的帮助。本课题
结束,小册子写出来,出版成了最大的问题,正在我一愁莫展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领导慷慨相助,由姜红女士负责我这小册子的编辑工作。在他们的精心劳作之下,使这本小书得以和
读者见面,融人社会,接受读者的考验。我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人的文章和著作,有的已经标出,有的未曾标出,非敢掠美,为行文的方便。他们的意见,有我同意的,有我不同意的,但都是我研究写作的先导。因此应该说,这本小册子里凝结了许多人的劳动,而其中古委会的经济资助、出版社的编辑出版至为关键。鉴于此,我对上述所有支持关怀我的
研究工作的领导、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谢意!我也企盼各方朋友对小册子提出批评意见!
作者
200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