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1)创制历史比较久远,流传范围较广。这说明这种名菜经过历史和地域适应性的考验,确实是中餐菜肴的精粹。
(2)营养结构合理,科学含量较高,能很好地体现菜肴作为食品的营养功能。
(3)在制作方法上有一定的技能难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烹饪基本技能的反复训练,而且在刀工、火候或调味诸方面具有显著特点。
(4)原料价格相对便宜,贯彻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不使用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原料。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既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也有腐朽落后的一面。前者主要表现在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寓礼于食、食以养德的饮食文明成果;后者主要表现在其美食思想上的封建性的糟粕,皇权思想异常严重,民主意识和科学精神都严重缺乏,对此我们应该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在21世纪,要想真正弘扬中国烹饪的“博大精深”,真正体现出中国新~代厨师的科学文化素养,那么使用极普通的原料,烹制出符合三高(高蛋白、高热量、高膳食纤维)三低(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的营养原则、色香味形质俱佳的美味佳肴,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餐饮行业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必备本领,这也是烹饪高等教育和烹饪中等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
目前国内使用相对广泛的高级烹饪教材,主要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两家的产品。这两套系列教材中的《中国名菜》,谢定源同志都是主要的主持者之一,因此这次由他来主持《中国名菜》的修订工作,应该是*合适的人选了。更值得提及的是:谢定源同志主编的、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概念中华名菜谱》丛书,该是迄今为止在菜谱方面做得*到位的工作,本教材此次修订便充分地注意利用了这一成果。为此,增加了“知识拓展”这一项,更显出教学菜谱综合、比较和开拓学生视野的作用。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名菜,对提高学生的厨艺水平大有好处。可惜的是限于篇幅,这次修订未能吸收新概念丛书中的“营养保健指导”一项的相关知识,实属美中不足。但是本人仍然希望从事名菜教学的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参考这套新概念丛书,使得中国名菜教学走向现代化。
我国幅员广阔,东西南北在文化和语言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所以各地在撰写菜谱时,都有明显的方言特色,如胶、缔、腻、泥、蓉等,实际都相当于食品科学中的“糜”。诸如此类,对于一本高等教材来说,理应统一,但鉴于目前烹饪学术名词尚未统一厘定,所以也只能部分统一了。然而这样做只是权宜措施,因为统一需要时间做更广泛的沟通和讨论。
这次修订,放弃了按地区分类的做法,改用按原料类别和烹调技法的两级分类方法,目的在于比较各地区对同类型菜肴的烹调特色,可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