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312008585
  • 作      者:
    姚士谋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1998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主要阐述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省会城市,以及香港等地位特别重要的大都市;有些百万人口以上不是省会的城市如吉林、鞍山、抚顺、唐山等未写入;但对区位条件极为重要的沿海城市如:大连、青岛和深圳等城市则酌情写入本书;还有部分人口不到百万的省会城市如:南宁、合肥、福州等也写入本书,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我国省会城市空间扩展的进程、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
精彩书摘
    1.拓荒与行政、防卫城市时代
    重庆的拓荒与行政、防卫城市时代,始于距今3000~4000年前,止于唐(公元10世纪),历时最长,但发展极为缓慢。在这一阶段,重庆在与周围城市,尤其是沿江城市的竞争中,逐渐成为川东地区的中心城市。
    有关重庆的最早记载,是夏禹时代。商周时代,川东地区居民以巴人为主。巴国的地位,决定了古代重庆的地位及发展机会。巴地伸缩不定,其政治中心数次变更,丰都、合川、阆中都曾入选。因此,古重庆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是逐渐形成的。巴地多山,且土地多属贫瘠,物产并不富饶,交换亦不发达。古重庆的起源主要是行政与防卫功能促成,而它的腹地也仅限于川东。重庆开始作为商业、贸易中心的证据,是汉代时在此地设柑桔官。公元前316年,秦张仪灭巴后在重庆筑江州城,从此重庆城市的发展有了一个固定的核心。
    由拓荒而至隋唐,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均偏于北部,而巴蜀则往往是逐鹿中原的重要基础。重庆的政治地理区位尤为重要,故在公元226年的三国时期,郡守李严又有在此筑江州大城之举。
    2.交通与商业、贸易城市时代
    重庆的交通与商业,贸易城市时代,始于宋而止于清末。此时,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移向东南部,尤其是长江流域,东西向联系遂成为空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格局,这为重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城市性质相应向交通与商贸转变。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汇合处,在水路运输为主要交通方式的时代,具有优越的交通及贸易区位,腹地可远达西南地区及西北的部分地区,交往地域主要为长江中、下游。但这一时期,四川常遇动乱,同时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区域之间的交换并不十分发达,所以重庆的较快发展推迟至清代以后,尤其是1891年重庆开埠以后。
    在影响重庆发展的多次动乱中,宋末的抗元与明末的混战,后果最为严重,前者使重庆名垂青史,后者使重庆一蹶不振。
    清帝国巩固之后,重庆得到了恢复与发展。由于地利之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庆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在重庆所吸纳、吞吐的大宗物资中,最重要的有药材、桐油、夏布、赤砂糖、山货、木材、果品、农畜产品、日用百货等。商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1900年,城中建有粤、浙、闽、湖、广、赣、江南、晋陕等八省会馆,城中有商业街四五十条,同业公会五十余个,沿江又有多处专业性集散市场,盛极一时。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中,英国获得驻员重庆的特权;1891年,重庆正式开埠。以后,外国领事馆、洋行、教会等机构纷纷进入重庆,又为重庆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3.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代
    重庆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代,始于本世纪初,止于新中国建国以前。
    自本世纪初,重庆的工业逐渐得到发展,但规模不如沿海城市,其行业主要是城市公用业及纺织、火柴制造等轻工业方面。1929年重庆正式设市,自此以后,城市建设有了一些进展。为建设水运码头,拆除了一些城门。城区逐步扩大:第一次扩大至重庆所在的整个半岛,第二次扩至今重庆市中区的范围,第三次扩至长江、嘉陵江对岸的部分地段;新修中区、南区干路,呈东西向横贯半岛,加上后建的北区干路,奠定了现代重庆中心城区的街道网络。
    1938年,国民政府定重庆为临时首都,重庆因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乃至远东最重要的城市。大量内迁的行政、学术、教育、文艺等机构及人员,使重庆人口激增、居民成分改变、城市繁盛、人文荟萃。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大都市的空间扩展(代序)
前言
Preface
上篇 对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审视
第一章 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象
一、工业化引起的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概念与特征
三、中国沿海地区城镇化过程与新趋势
第二章 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
一、城市现代化的内涵与概念
二、国际性城市形成的基础条件
三、国际性城市建立的背景
第三章 国际性城市的支撑体系
一、基础设施支撑子系统
二、经济支撑子系统
三、人口子系统
四、城市空间支持系统
第四章 大都市空间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大都市是一个巨大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
二、大都市建设的生态环境要求
三、造就大都市良好生态环境的基本对策
第五章 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与选择
一、推动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二、中国城市化的战略思想
三、逐步完善中国的城镇体系
四、中国大都市空间扩展及其范例
中篇 中国的超级城市
第一章 北京: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存的现代化城市
一、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区位分析
二、北京大都市空间扩展过程
三、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因素及存在问题
四、北京大都市地区空间格局探讨
五、北京城市总体布局与扩展方式
六、北京21世纪展望
第二章 上海:亚太地区仅次于东京的国际城市的新构想
一、上海市历史沿革
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战略区位
三、上海大都市的地域空间扩展
四、浦东开发的新机遇
五、面向国际化的旅游业
六、大都市空间扩展的趋势
七、建设舒适、高效、优美的城市环境
八、建设现代化的超级城市
第三章 香港:在狭小的空间中建造的国际化大都市
一、香港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
二、城市规模与用地扩展动态
三、全岛的人口结构与空间分布
四、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动力
五、现代化的交通运输
六、香港居住环境的改善
七、香港21世纪发展的新趋势
第四章 天津:华北地区大型港口城市的空间扩展
一、天津城市演变过程与动力因素
二、天津城镇体系
三、天津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四、天津国际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五、天津城市远景展望
第五章 广州:毗邻港澳的外贸商城迈向国际城市
一、从古都到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扩展过程
二、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三、城市空间结构
四、走向未来的国际都市
第六章 沈阳:东北亚地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演化
一、沈阳城市空间格局的历史演变
二、沈阳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
三、沈阳市空间格局分析
四、东北亚中心城市构想和城市空间新格局
五、结语
第七章 武汉:被称为“东方芝加哥”超级城市的空间格局
一、优越的地理区位
二、历史形成发展过程
三、解放后城市的扩展
四、武汉今后的发展
五、武汉市总体规划布局构思
六、结语
第八章 重庆:大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趋势
一、重庆市的产生与生长
二、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分区
三、西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与交通枢纽
四、重庆远景发展趋势
第九章 台北:宝岛台湾新崛起的大型现代化城市
一、台湾经济发展与都市化
二、台北城市发展
三、台北城市空间结构
四、台北市21世纪展望
五、结语
第十章 西安: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迈向现代化城市
一、中华文明中心演变的空间体现
二、中国经济发展转换地带核心城市的空间扩展与框架
三、历史文化古城的再现与旅游名胜城市的空间结构
四、21世纪世界文化名城的城市空间与扩展

下篇 中国的特大城市
第一章 成都
第二章 南京
第三章 哈尔滨
第四章 大连
第五章 长春
第六章 青岛
第七章 济南
第八章 杭州
第九章 郑州
第十章 太原
第十一章 兰州
第十二章 昆明
第十三章 南昌
第十四章 长沙
第十五章 福州
第十六章 鸟鲁木齐
第十七章 石家庄
第十八章 贵阳
第十九章 南宁
第二十章 深圳
第二十一章 包头
第二十二章 合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