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广场工程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修订版)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7202303
  • 作      者:
    万敏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将广场营造理论向乡村延伸的论述与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国家政策大局有密切联系,且还属广场规划设计领域的一种新的延伸;书中立足工程景观学对广场营造的研究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领域也属新的探索。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写作方式也会受到更多行业从业人员的欢迎,其理论的启发性也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万敏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风景园林学科带头人,景观学系教授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专家委员,《中国园林》编委,武汉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景观学、文化景观等。
首创我国工程景观学、绿网城市理论,创新提出文化地形学、风景学等理论。主持3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工程景观研究丛书”。 主持设计的风景园林项目获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奖、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规划设计作品两度入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代表性规划设计作品有习家池风景区、东湖落雁景区、博鳌亚洲论坛景观、澳门西湾大桥景观、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中国阳明文化园、襄阳诸葛亮广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工程景观学为立足,总结了广场规划设计的功能、类型、价值、特征、景观营造等基础理论;结合工程景观学体系,提出了广场市政工程景观概念、内涵及其分类构成,并围绕广场工程景观的视觉识别系统、类型学规划设计方法、乡土营造系统、文化系统等规划设计理论,结合笔者主持的城市中心广场6个案例、地域文化广场5个案例、主题广场3个案例、乡土广场5个案例、乡村广场4个案例等的规划设计实践,阐述了上述广场设计与工程景观结合的规划设计构思、原理与方法。
展开
精彩书摘
笔者于2008年提出将风景园林学与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甚至电力工程等交叉结合搭构工程景观学的构想;在华中科技大学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年工程景观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便得以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并开始独立招收博士生。之后,我们曾根据各类工程建设中社会对景观之需求确立了3个迫切而又典型的交叉发展方向,即桥梁工程景观学、道路工程景观学、水利工程景观学;并以该3方向为抓手进行研究布局,从而形成具有立足工程、直面需求、内涵丰富、适宜延伸、层次分明而又视角创新的学科体系。
其中所谓“立足工程”,意即工程景观学一定是面向土木工程并以解决随之而来的生态、绿色、低碳以及美观等问题为己任的。而“直面需求”则是指工程景观学是响应社会对各类工程建设的景观需求应运而生的;如对桥梁景观的社会需求促成了桥梁工程景观学、对道路景观的社会需求则形成道路工程景观学等。所谓“适宜延伸”意即工程景观学还有许多可与不同门类工程的结合发展空间;如至今尚未明确学科归属而又为社会高度重视的城市亮化工程便可归为“照明工程景观学”;而当前政府极力提倡的海绵城市建设则可理解为“雨水工程景观学”等。而“雨水工程景观学”词义所具有的科学合理性,即既与现“雨水工程”学科方向有高度衔接,又通过与“景观学”的连用而体现学科交叉与落位,同时还反映工程景观学发展延伸之构造规律等的语言特点均是“海绵城市”以及“低影响开发”(LID)等概念语意所缺失的。
大凡交叉学科定名一般遵循多个学科或学科方向连体叠加规则,如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之合成,建筑物理学是建筑学与物理学之联姻等;而工程景观学及其英译“Engneering Landscape”则是笔者将“景观工程学”及其“Landscape Engneering”词序颠倒的产物。犹如“物理化学”是落位于化学,而“化学物理”则属物理学分支一样,“工程景观学”之学科归属无疑是风景园林学。笔者曾通过SPRINER等世界著名搜索工具对“Engneering Landscape”一词进行检索,没有发现该概念作为独立学科的存在。
景观工程学作为风景园林学科的核心构成之一,其在该学科领域更通常被称为“园林工程学”。词序颠倒使两者在学科内涵方面注定有紧密联系,但在外延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界定,所谓园林工程学主要面向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除园林建筑工程以外的室外工程,研究其原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养护技艺的学科;其任务是运用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工程构筑物与园林景观融为一体。而工程景观学面向的对象范畴却要大的多;其前缀之“工程”不仅包括桥梁、隧道、公路、水利,还包括给排水、电力、军事等土木工程,甚至园林工程亦毫不例外地属其体系中之一员。但如此庞杂的土木工程体系定非工程景观学所能驾驭,故而工程景观学一定是聚焦于风景园林学并依托其园林工程技术与上述各类工程进行结合运用,从而弱化土木工程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土木工程与人类的亲和。当然,这需要我们改造培养体系并对相关土木工程学科的知识内涵进行结构性补充。
综上所述,笔者试给出工程景观学定义:所谓工程景观学是在土木工程规划设计与建设中,能结合运用风景园林艺术与技术来营造和谐的人、工程与环境三者关系的一门学科,属土木工程学科与风景园林学的交叉。目前我们已开展的工程景观学分支研究有桥梁工程景观学、道路工程景观学、水利工程景观学、市政工程景观学、照明工程景观学、工程景观遗产学等6个方向,其还可发展延伸的方向有雨水工程景观学、污水工程景观学、岩土工程景观学、军事工程景观学等。故而“工程景观”的构成特点即是“土木工程”+“景观”;狭义的工程景观指的是各分支方向本身,如桥梁工程景观、市政工程景观等;而广义的工程景观不仅包括狭义的内涵,还是指各分支方向中有外在审美要求的子项工程类别,如广场工程中的铺装工程、艺术墙体工程、小品工程等均属不同类别的工程景观。
在2016年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杨锐教授曾提及本学科的“金刚钻”问题,亦即风景园林学科区别于其他规划设计类专业的独门功夫是什么?当时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植物运用,笔者对此深表赞同。但一个学科的“金刚钻”不见得只有一把!窃以为,风景园林学科若还有另一把“金刚钻”的话,那就应是工程景观学!其理由是:
(1)大量兴建的土木工程是人居环境生态破坏的重要源头之一。与另一相对集中呈现的环境破坏——采矿相比,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开山、取土、采石、淘沙、筑坝等更具有分散性、规模性、普遍性,也更贴近人类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当今满目疮痍之国土乱象便有土木工程建设的重要“功劳”。应运而生的工程景观学则是希望将其负面影响缩小一点,在更贴近破坏源头的地方有所控制一点,也使土木工程与人类及其环境更亲和一点。这即是工程景观学广泛的运用面及其存在价值所在!也是当今“城市双休”的主体内涵——生态修复之一。
(2)我国的建筑设计机构其主导工种为建筑师,城市规划设计机构主导工种为规划师,但市政、交通工程类设计机构以及其他专业综合类设计院却是“桥归桥、路归路”的一盘散沙。笔者以为这即是工程景观学应寻求的主力担纲方向之一。或许有人质疑,即使在园林院其主导工种大多也为建筑师而并非风景园林师,我们是否应先占领此阵地尔后再图扩展。这促使我们反思,当前风景园林的“金刚钻”是否偏软?我们是否需要一把更硬的“金刚钻”来守护阵地并开疆辟土?而具备一定土木工程知识的工程景观师是否能担当此任则需要我们尝试。
(3)当今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构架中已涌现一种将“园林”与“市政”合并形成“市政园林局”的趋势,有些地方甚至有将市政园林管理功能与城市户外管理结合而形成“城市管理局”的苗头;笔者以为该职能分划趋势已与工程景观学学科范畴高度吻合。这也促进我们思考,为何不能将政府管理职能与学科分划结合而形成“住建局”、“规划局”与“景观局”的政府职能结构?一旦工程景观学的培养体系建立以及政府职能认定该组织形式,风景园林学科的另一把“金刚钻”将不召自来!这值得风景园林学科图谋并深思。
(4)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的本科办学已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两个专业口径发展的初识,工程景观学能否成为风景园林学的第三个本科专业?毕竟该学科口径具有当今我国大规模土木工程建设的时代需求,也有解决问题的工程、生态、审美结合的技术手段,结合另一把“植物运用”的金刚钻,倘若在风景园林学科培养中适当构造一定的土建环知识内涵,则一个面向本科的培养体系即可形成;而“象水一样”衔接人居环境建设各学科的风景园林学也会得以适度“硬化”从而形成具有我国新时代特色的“金刚钻”!这值得我们探索与期待。
无论以上的拓展与遐思,工程景观学毕竟为我们拓展了风景园林的学科内涵与视野,下面我们将以此为立足,来探讨其在广场建设中的规划设计方法与运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广场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广场的类型
第二节 城市广场的特征
第三节 城市广场的功能
第四节 城市广场的价值
第五节 城市广场的景观营造
第二章 广场工程景观的类型学营造理论
第一节 工程景观学的提出及其体系
第二节 广场工程景观及其分类与内涵
第三节 广场工程景观及其类型学规划设计方法
第四节 城市广场的一种互动式新景观——数码音体舞台与音乐路
第三章 广场工程景观的视觉识别营造理论
第一节 广场工程景观的形象识别系统——城市CI方法介绍
第二节 广场绿化工程的形象识别系统——城市绿化GI方法介绍
第三节 城市地标的形象识别系统
第四节 城市色彩的形象识别系统——城市色彩CI
第五节 广场照明工程景观的特色营造
第四章 广场工程景观的乡土营造理论
第一节 乡土石作景观研究
第二节 乡土卵石作景观及其特征与形式分类解析
第三节 乡土卵石作景观及其现代设计运用
第四节 阈流网络与文化景观的关联作用及其系统构建研究——以浙闽两省乡土卵石作景观研究为例
第五章 中心广场设计六例
第一节 襄阳诸葛亮文化广场设计
第二节 赤壁人民广场设计
第三节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广场铺装设计
第四节 保康紫薇生态广场设计
第五节 邓州古城广场设计
第六节 唐河唐城广场设计
第六章 文化广场设计四例
第一节 南阳武侯祠文化广场设计
第二节 九江南山文化广场设计——爱莲文化的场所表达与避灾功能的结合
第三节 竹山县郭山歌坛设计
第四节 郏县黉学广场设计
第七章 主题广场设计三例
第一节 南阳创业科技广场设计
第二节 基于主题关联的景观规划设计——以嫘祖纪念文化村规划设计为例
第三节 琵琶心旅###九江琵琶亭景区创作有感
第八章 乡土广场设计四例
第一节 中国阳明文化园儒学正脉设计
第二节 蕲春市民广场设计
第三节 南阳武侯祠广场再次设计
第四节 随州大隋苑广场设计
第九章 地铁站点地面空间景观设计实例
第一节 地铁站点地面空间VI导识系统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地铁地面站点景观设计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