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66839
  • 作      者:
    赵昌汉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主要参考二战以来美国道德教育的相关一手资料,分析美国学校道德教育从衰落到复兴的多方面原因,归纳、提炼其学校道德教育兴衰变化的理论流派、模式,展望其走向,致力于探讨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总结其有益的启示。
展开
作者简介
  赵昌汉,湖北洪湖人,英语专业硕士,教育学博士,目前在武汉工程大学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测试学、翻译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二战以来,美国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急剧的社会变革,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历经兴衰的轮回。《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全面探讨了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兴衰变化背景、原因、相关的道德教育理论与模式,也探讨了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能够获得的有益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衰落与复苏: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研究》:
  第五节 全球化、信息化与学校道德教育 
  20世纪90年代现代交通工具、电子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使国际间密切交流变得更迅捷、更方便。文化全球化带来文化的交融,语言的、宗教的全球联系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的实力,将美国文化价值观更迅速地推向全球。 
  在全球化、信息化教育方面,美国学者探讨利用信息技术,教导文化多样性、全球化挑战理念,培育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包容的意识,引导学生探讨全球性问题、全球联系与合作,形成全球性事务的批判性理解。教师面临的紧迫任务在于课程与教法的改革,以适应加速增长的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技术、政治与文化。美国许多机构,如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for Teacher Education(AACTE》与社会科全国理事会(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NCSS))一直以来呼吁在K—12阶段进行全球化教育,因为美国的生存与福祉在于美国人是否能负责任地、有效地理解与应对其他国家与民族以及其他跨国的事务等方面。“9·11”事件及其后果重新挑战教育家们如何教育学生去认识与了解世界。一些学者也探讨了真实课堂教导全球性视野的实践问题。快速发展的电脑技术让美国学生史无前例地接触到外部世界的人民、文化与发生的大事。一些学者研究互联网络技术,能让学生接触最新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瞬时突破时空限制与外部交流帮助学生提高国际性、全球性理解的潜力。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美国学者就倡导让学生为全球化的世界做准备。地球村——国际化——全球化(global village—internationalization—globalization)为一脉相承的使用术语。 
  国际贸易、外国投资、旅游、移民文化交流让美国人在社区能更容易感受到全球化。在以全球视野改革课程方面,美国人的出版物内容主要集中于五个层面。(1)观点意识,即培养对于世界其他形象的欣赏意识;(2)全球一体意识,即能深层次理解流行的国际事务;(3)跨文化意识,即总体理解世界文化特点,重点理解文化异同;(4)全球动态知识,即熟悉复杂的国际系统;(5)人类选择意识,即在地区的、国家的、国际的背景下行动的策略。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
第二节 族群变化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
第三节 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
第四节 宗教影响的式微
第五节 全球化、信息化与学校道德教育
第六节 二战后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

第二章 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衰落与复苏轨迹
第一节 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肯定期
第二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衰落期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复苏期

第三章 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衰落与复苏——思想理论流变
第一节 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流派
第二节 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衰落与复苏——模式的改良与变革

第四章 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色与展望
第一节 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色
第二节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展望

第五章 二战后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变迁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节 常抓学校德育
第二节 构建共同价值
第三节 强化公民教育
第四节 整合教育资源
第五节 更新教育理念
第六节 重视以法促德
第七节 知性结合活动
第八节 传统联结现代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