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治传播的一个应用领域,政策传播的专门研究在国内外传播、政治、政策学界一直比较薄弱。2003年,段林毅、王官仁出版了合著的《政策传播论》一书,①对政策传播的理论基础、功能、范围、障碍、监控、评价以及政策传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且对大众传播这一政策传播的重要方式进行了探讨。该书构建了一个政策传播的理论框架,对于政策传播的本土化研究作了有益尝试,非常具有启发意义。从整体上看,对于具体的政策传播问题的实证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
媒体、民意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是政治传播的重要研究对象。从政策系统的角度,汪凯(2005)在《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一书中,把公共政策过程分为“公共政策的议程创建”“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以及“政策执行”三大环节,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分别论述了大众媒体在这三个环节中发挥作用的机制。②汪凯认为:在政策议程创建过程中,大众媒体扮演了“集体的组织者”“事件报道者”“议程建构者”和“公共论坛”等方面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在代表民众进行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方面的功能有所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在当代中国,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大规模政策动员是传媒进行政策宣传的常用模式”。该书是一部较为系统的研究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著作,具有一定开拓意义。但是,应当看到,在民意、媒体报道和政府意图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还有待于通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加以澄清。
动员是政治传播、政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动员是指某个政府、政党发起的一场社会动员和政治动员,日的是在某个政治议程上获得社会其他成员的支持。动员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如演讲、电话、宣传、谈判、抗议、示威等达到目的。”(李希光,2002)③赵心树(2004)认为,“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动员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生动体现。”
……
展开
——张力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