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录像课的局限性
录像课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突出的一点是,录像课缺乏屏幕内外师生的交互性”。由于教师与学生有电视或电脑屏幕相隔,主讲教师在演播室里授课时,对着摄像机或看着提词器讲课,常没有学生在场。即使在录制时请一些学生到演播室来参与,在很多情况下,那些学生也仅起到了群众演员的作用。他们是在配合主讲教师录课,而非真正意义上面授中的学牛。多数录像课采用录播的方式,学生在收看时是非实时的,这使得师生的“教”与“学”在现实时空里不同步。所以,录像课主讲教师在授课时一般得不到学生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反馈,也难以根据学生的即时反馈,及时对授课内容和方式做出相应的微调。另外,由于没有学生反馈的刺激,一些主讲教师授课时的整体状态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授课过程失去了活力和趣味。
前文提到,约翰.丹尼尔爵士说过“不存在万能的媒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录像课当然也不是万能的。从其局限性可以看出,通过电视播出和网络发布的录像课在功能上的特长是对学科知识的呈现”。它不能像课堂教学那样在讲完知识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或布置课堂练习,也不能像网络论坛那样即时为学生答疑,它能做到的是将教学内容以更加接近人类自然交流方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供学生领会。
录像课的局限性还体现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与没有摄像机的面授课堂相比,录像课主讲教师在选择讲授内容和方式时会显得“拘谨”一些。
课堂教学面对的学生是“小众”,仅有教师面前的这一班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了解,以及授课时的现场状况,讲授和使用更适合该小众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
然而,录像课的潜在学生是“大众”,在通过公共媒体发布之后,录像课的收视对象到底是谁,他们的学习背景、生活背景、文化背景、年龄跨度,等等,都是主讲教师难以完全预知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