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曾被选为民国时期教育学教材,作者以旗帜鲜明的观点,深入浅出的笔法,生动活泼的语言,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方面,对中国旧教育作了尖锐的批判和有力的鞭挞,具有振聋发聩的冲击力量。这些理论经过详实考证研究,书中所谈教育观点针对现在的教育现象也觉得不过时。
第一讲镶金嵌玉的锄头
——文字教育的毒害一识字便是教育么?
中国推行民众教育已数十年了,肃清文盲的大纲和办法,也由教育部或各省市颁布了多次。这种教育的办法是什么呢?是千字课,是注音符号,是识字。目标是什么呢?又是识字。似乎识字便是教育,教育便是识字。小学生的认方块字或读变相的方块字课本,且不说,便是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也并不都在受教育,而是只在认字,国文科的学生所费的时间,多在求字义,考典故上。英文科的学生可说把全部学习英文的时间都费在查生字,读音,拼生字。汉字英文认得多,能写得出,拼得出的便是好学生。教员和学生都以为识字便是教育,而不知识字并不是教育,连初步的教育也不是。识字只是受教育的初步预备。所以仅仅认得几个字,懂得几个古典的学生,简直可说还没有受过教育。
二读书便是教育么?
比识字更进一步的是读书。从前国文书上有一课说明教育的意义,“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然,人不读书,不能成人。’”这一课现在是不读了,但先生和学生还以为学生到学校里来,为的是读书。因此国文科英文科专重读书不用说了,便是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物理、化学,也只凭“读书”。大学里用英文原本的尤其如此。不管学生所读的是什么,他都当英语课本读。照样查生字,求字义,照样读书。却顾不到各科所注重的内容。不但学生如此,教员何尝不然。只要某生文字通顺,他便是有教育的人才了。而不知文字不过是求知的工具,是方法而非目的。
教育心理学二十讲第一讲镶金嵌玉的锄头三美丽的铁锄
假如文字是矿工所用的铁锄,那末,学问是用这铁锄所开出来的矿物。自然,矿的种类不一,金矿银矿也好,铁矿煤矿也不错。怕只怕工人们什么矿都不采,只在那里费了五年十年的光阴和精神,专在擦亮他们的铁锄。中国历来的读书人,大半的努力,全费在美化他的工具上。他把铁锄擦亮了还不够,再把铁锄的尖头镶了金,嵌了玉,又把锄柄改为象牙的。费了一生的光阴和努力,只做成了一柄镶金嵌玉的锄头,什么矿也没有开。而且这种美丽的锄头根本不能用以开矿的。这种开矿工人要他何用?这种读书人,哪里有什么教育?过去的读书人是这样,现在的学生还不仍是这样么?学生在学校里干什么呢?还不是在他的锄头上做功夫么?谁叫他这样干的呢?自然是他自己,他的父母和他的教员。一个学生若在作文簿上写了几个别字,或夹了几句不通的字句,国文教员便批评他“不通”,“国文程度够不上”,而他所写的内容如何,却不过问。即使有好的内容,也因他的别字或“书法恶劣”而被抹煞了。反之,一个学生如能做诗,且能做分平仄押诗韵的旧诗,那末,不管他所说是花呀、是月呀甚至是屁呀,他总是一个有国学根底的好学生。国文科如此,其他各科大半也如此。这样的学生不但自己很高兴,便是他的教员、他的家长也很得意。诗人还不是有教育的么?他有了一柄镶金嵌玉的锄头,还不是好矿工么?
四平民买不起的工具
我们既把开矿的锄头认为矿的本身,因此矿是不开了,也想不到有开矿这一回事。所以只在锄头上下功夫。别人家的鹤嘴锄是铁制的,又合实用,价又便宜,人人容易得到一柄。而我们既认锄头为矿的本身,那末,铁的自然不雅观,太卑贱,用不着。要怎么样的呢?不必担心,好在我们有一柄祖传的镶金嵌玉美丽的锄头,可作模范。所以无论哪个工人如买不起,或制不出这样的一柄,他便没有做矿工的资格。于是一般想做矿工的人民,摸摸自己的腰包,太瘪,算算五年十年的时间,太长,便自动地回头了。有的白费了一些时间和金钱,叹了一口气,半途而废了。
黄裳、杨敏祺、李智三位先生[注一]调查小学生识字数的结果是这样的:六年级约识四千二百字,五年级约三千九百字,四年级三千字,三年级二千三百字,二年级一千四百字。你想费了六年工夫认识了四千二百不同的符号,的确不容易了。而认识了这许多单字,却还连不成句,看不来书。小锄头还没有柄,比一比我们祖传的镶金嵌玉的锄头,不但相形见绌,简直太不像样。这是说识字。作文呢?阮真先生[注二]也有一篇报告,他说:“至于学生国文程度,小学毕业者,我无统计研究。初中毕业,曾进高中一年,白话文通顺者,根据一千三百八十四卷之统计研究,其及格程度占一百九十卷,约占百分之十三点七三,尚有百分之八六点二七之成数,白话未通也。至于高中毕业生,我虽无统计研究,然据所教各班历届毕业生之观察,亦甚清楚。大约文言能通者(白话亦通)百分之一,能作文言而未通者(白话有通有不通)百分之二十,作白话大致通顺者(不能作文言者)百分之五十,作白话仍未通顺者(不能作文言者)百分之二十。此今日初高中学生国文之实在程度也。”
穷人子弟得能高中毕业,已费了十二年的光阴(还不能留级),花了父母汗血所换来的钱做学费,满想买一柄锄头去开矿,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了。那知十二年之后“文言能通者百分之一”!进了高中一年,已费了十年光阴,而白话文通顺者,还不到百分之十四!如若文言能全通,不知还要费多少年的时间。这样难得的锄头,谁买得起?即使花了长久的时间,不断的努力,而仅仅得到了一柄锄头,矿还没有开,岂不冤枉?于是教育家安慰他们说:“算了吧!你们既有了这样的一柄锄头,就算开过矿了。”而且读书本是镶金嵌玉的雅举,那里要你真的去开矿呢?因为我们的箴言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观念,直至今日还未铲除。那些办教育的,大有“天子重英豪”的风度,受教育的只在读文章。你若不信,且看一般大学生所选的科目。一九三一年国内五十九个大学中有二万八千六百七十七个学生得学位,其中入法科及文科的倒有一万六千九百八十四人,占全数百分之五八点五。入农科的只有九百零八人,即百分之三点一[注三]。谁都知道中国是以农立国的,而我们的大学生都想做天子所重的英豪,不愿做下品的工农。一九三三年的统计[注四]告诉我们:全国的大学生入文科的占百分之六七点○七,入理科的仅占百好之三二点九三。这还是教育部竭力抑文科重理科之后的情形呢!
五全国无教育
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教育。因为入学的儿童数在每千人中只占二十二人。每一百学龄儿童中只有四十余人入小学。全国人口中只有百分之二十非文盲,已是极可怜的了。那知连这极可怜的限度中,只是识字、念书、读文章,还谈不到教育呢。
综上所言,可得几个结论:
笫一,仅仅识字读书不得算是教育;
第二,教员不应单单“教书”,还该指导学生追求学问;
第三,课程应多注重内容,少铺张形式;
第四,文字是研究学问的工具,而非学问的本身(除非你专门研究文字学);
第五,我们祖传的工具似有改革的必要。
……
巨匠与先驱1
重版前言9
序11
例言13
学习心理学的要点14
第一讲镶金嵌玉的锄头
——文字教育的毒害1
第二讲阴风昧生
——知识的相对价值6
第三讲写大字用大笔
——刺激生长说11
第四讲脑筋的训练
——官能心理学16
第五讲小和尚念经
——练习律与联结说21
第六讲熟读唐诗三百首
——强记与理解26
第七讲一通百通
——学习迁移说35
第八讲记不得这许多
——遗忘的研究40
第九讲强而后可
——动机的研究46
第十讲驴子磨粉
——理智的诱因60
第十一讲棒头出孝子
——情绪的诱因71
第十二讲两个和尚扛水吃
——社会的诱因78
第十三讲填鸭教育与放任主义
——兴趣与努力87
第十四讲铁杵磨绣针
——学习的技术105
第十五讲依样画葫芦
——思想的解放121
第十六讲龙生龙凤生凤贼养儿子掘壁洞
——遗传与环境136
第十七讲悬梁刺股
——疲劳的研究150
第十八讲水来土掩
——心理卫生159
第十九讲六十岁学吹打
——成人的学习180
第二十讲万物之灵猿狗猫
——学习的理论188
他在半个世纪以前发表的教育理论,好象是针对着今天的教育实际问题,仍旧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周有光
将近半个世纪前的书现在又重新印行,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除非是极有价值的著作。
——刘佛年
这本书在当时的确是一部“破天荒”的著作,林汉达用“幽默的态度,生动的笔调,深刻的见解,与透彻的讨论”既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又系统介绍了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是一部有破有立、简明扼要的教育心理学普及读本。出版以后受到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好评,一再重印再版。
——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