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毕业就该懂的事:职场新鲜人必读手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728638
  • 作      者:
    薛莉著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p>  《毕业就该懂的事》看点:<br />  1、这是唯一一本我会推荐给身边刚毕业的朋友的好书,书中讲述了一些很实际而又不可避免的问题,如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跳槽还是继续安逸,自我如何在公司中提升自己,等等。我读完书稿后,很迫不及待地想跟身边正在找工作,或已经工作几年却遇到瓶颈期的朋友分享这些观点。<br />  2、书还未上市,就已经有多家知名企业为员工订购此书,作为员工的培训书。这本书不同于市场上流行的大空假的成功励志书,也不同于教条说理的同类职场书。它是作者薛莉职场观察十余年的结晶,把她的职场经验、职场经历,以及职场感悟与哲理全部凝练于此书中,你会从很多真实的故事中,了解原来职场是这么回事。</p>
展开
作者简介
<p>  薛莉,笔名“谁谁谁”,商务圈里的时尚人士,时尚圈里的商务人士。现任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生活频道主编。FT中文网、《Reader’s Digest-普知》专栏作家。《大声说》《上班这点事》《洋泾一大帮》等电视节目嘉宾。著有《成功是个什么玩意儿》《白领极限生存》《上海在失眠》《朝九晚五》。自2000年起,撰写《朝九晚五》专栏以来,广受上班族追捧。</p>
展开
内容介绍
<p>  《毕业就该懂的事:职场新鲜人必读手册》是写给职场新鲜人的实用职场书,用身边经历的职场故事,讲述了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选择稳定安逸还是跳槽转行……这些道理,很可能关于你十年后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方式。<br />  著名职场作家、职场治愈系教母薛莉,将十余年职场经验与智慧集于此书。早懂一点职场和人生,少来一点迂回和弯路。早懂五年,35岁以前可以走得更远一点。</p>
展开
精彩书摘
<p>  第一章<br />  向左,现实向右<br />  “我想做的工作,人家不要我;要我的那些工作,我又不想做”,这是许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面临的困扰。愿不愿意用有可能饿肚子的风险来换取一份自己想做的工作,这是个问题,而这个决定只能自己做。<br />  1.你的就业,是否需要“拼爹”?<br />  老同学喜得贵子,没有感叹得子的喜悦,而是来了一句:“得好好向上爬,为将来‘拼爹’的时候做足准备。”说老实话,看到这话,我不仅没有奇怪,还有点惺惺惜惺惺。现在连报名上幼儿园都需要家长详细填写任职机构、头衔甚致近亲的社会关系,更何况将来就业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在幼儿园不致受到冷遇,你在填任何调查问卷的时候都可以把收入与头衔往小里写,唯独在幼儿园的那份上得朝大里写。最好把总监写成总裁,把年薪十万写成百万。<br />  其实“拼爹”就业的现象由来已久。我们七十年代生的这帮人中的“官二代”们,就已经在享受着“爹福利”。比如银行行长的儿子,可以轻易进入很难进的银行工作;电视台制片人的侄子,很容易进入电视圈。只不过二十年前的行业差距、职位差距所带来的地位与收入差距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因此这种福利并不刺眼。我认识一个靠着“拼爹”进银行工作的同龄人,在银行柜台数钱数了好几年,才最终进入里面的办公室工作。问他何以至此,他说,那些在柜台数钱的背景都和他差不多。原来“拼爹”进来后,大家又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br />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在当初就业时,对能够享受到的“爹福利”还心怀感恩,并且有点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话,那么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轻视这种“爹福利”,甚至希望通过积极或消极的抵抗来逃脱“爹福利”的魔爪。<br />  我最近帮一位老朋友的儿子找了份实习生的差事。在电话中我很严厉地对他说:“一、这只是实习,对方无招人编制;二、没有实习费;三、若实习单位不满意,有权随时终止实习。”有趣的是,这位年轻人是因为不希望让父母为自己安排好一切逃出来的。他的家在苏州,他的父亲自认为在当地混得不错,至少为儿子“安排”一份银行的工作还是小菜一碟。在电话中,他父亲对我说:“进银行是难,但要是把上亿的资金带过去,进银行就没那么难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同样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你儿子偏偏不买这份人情,单要跑到上海来闯一闯,你还能拿铁链子拴他回去吗?<br />  当然,虽然逃离了父亲的势力范围,但新天地也是靠父亲的势力找到的,并不算真的独立自主。有位二十四岁在机场工作的小伙子对我说:“我现在很独立,工作能力也很强,很想出去闯一闯。”结果一问:工作是父母帮找的,住是住在父母家里。有什么资格谈独立?这种在认知上的问题,恐怕不是靠“拼爹”能够解决的。<br />  听说巴菲特的儿子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因为填写父亲的职业是“security manager①”而被同学误以为是“保安经理”。当然,若说他全然没有享受过“爹福利”,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十七岁时,巴菲特的姓氏和一封来自《华盛顿邮报》发行人的推荐信,帮助彼得进入了名校斯坦福大学。2011年来中国为他的书做宣传时,吸引媒体蜂拥而至的还是他的“巴菲特”姓氏,而不是他曾经得到的美国电视圈的艾美奖。<br />  只不过他的“爹福利”永远只在关键的时候吝啬地使一点点力气——小巴菲特最终还是从斯坦福辍学了,没拿到学历,而他也终于摆脱了“爹福利”的势力范围,在影视音乐领域拥有了相当的地位。这其中的努力与压力,恐怕是那些有条件“拼爹”,又不想“拼爹”的人需要完整认清的,它的难度很可能超过了常人的想象。<br />  2.有梦想≠会成功<br />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名人堂》栏目的“八〇后”梦想行动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重要的一站是去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交流经验。<br />  把“创业”和有“梦想”结合在一起的不止北京电视台,上海艺术人文频道的《大声说》在讨论青年人梦想的一期节目中,也请来一位创业八〇后,作为梦想的代言人。在这些媒体的暗示中,创业又岂止仅仅与“梦想”有关,还意味着“远大理想”、“成功”和“有作为”。<br />  在热门征婚节目《非诚勿扰》中,我看到过一位中国本土最大的IT公司的销售经理备受冷遇的情景。有女嘉宾问他:“有没有想过创业,把自己的公司做上市?”“没有。”女嘉宾马上说:“我希望找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原来有一份体面工作,并且不到三十岁做到收入不错的销售经理,希望过和睦安稳的平静生活,成了没理想没追求的典型。<br />  用“创业”与否来界定“梦想”的有无当然是荒谬的。在我接触到的林林总总的人当中,有“梦想”的,不一定经营得成功;经营得成功的,不一定有“梦想”。比如一位法律系大学教授,曾经梦想着重塑中国司法系统,他当然没有成功,不过是一名大学教授而已;比如广东一位经营食堂的企业家,如今日进数十万,但他从来没有梦想过重整中国食堂业。创业二十年中,他不知换过多少个行业,什么挣钱做什么。梦想是什么生意?有钱赚吗?<br />  但有梦想的人肯定过得更丰富,只是不要把“梦想”和“成功人士”联系在一起。在我看来,很多经济上成功的人,当初只是满脑子想挣钱,并且善于行动,等到家大业大的时候,接受媒体的采访多了,在媒体的启发下,就顺便为自己创业的当初虚构出一段梦想,以便媒体写出更有韵味的文章。<br />  头脑复杂一点的“成功人士”则善于控制“梦想”。能够准确判断出什么想法能来钱,什么想法不来钱,并且把亏本的梦想控制在有效的时间和投资范围内。这是我和多位企业家聊天的心得体会。在某些方面,他们还没我的想法多,但他们一边觉得和我聊天挺有趣,一边早就判断出我的这些想法毫无商业价值。他们的时间都用在经营企业上了,哪有时间给梦想。<br />  但对于事业上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有梦想是好事,只是未必需要将这个梦想付诸行动。我倒是觉得,行动上尽可以朝商业利润大的方向走,将梦想像圣人一样供起来。等到翅膀硬了,飞得高了,如果这个梦想依旧存在,你会欣慰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经济实力和经验阅历来经营它。这才是理想中的“梦想行动派”吧。<br />  3.实习生该和谁吃饭?<br />  就读于某名牌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大三“受挫的九〇后女生”来信说:<br />  在学校,我参加社团,组织活动,拿奖学金。今年暑假开始了我的第一份实习,在一家世界五百强上海的全资分公司,做一份与自己的专业并不直接相关的工作。实习初衷是希望可以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行业的经济情况,更重要的是感受一下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我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我的工作本身,而是与周围人的相处。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中午吃饭上,头几天我都是一个人吃午饭,后来我就主动去找别人,对每个人都是微笑。我与一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姐姐吃了和同事的第一顿饭,我以为还算愉快,而我总是会想起来和她一起吃饭,她却不会想起来中午约我一起??虽然我已经抛弃了自己的被动,积极与人结交相处,但还是逐渐感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上的力不从心:比我大很多的人我基本上没有办法搭话了,跟我年纪差不多的人我似乎也很难真正融入。每个人之间似乎都有一丝距离,而这是在学校里所没有体会到的。<br />  她的迷惑在于:在职场真的就只有工作联系了吗?同事之间,即使是没有什么竞争的实习,也不可能成为朋友吗?实习生因为早晚会离开,所以周围的人觉得理不理无所谓,于是索性不理睬?<br />  收到这封信后,我才惊觉,原来每天办公室里的午餐时间,当你在为吃什么而烦恼时,也许会有实习生在纠结和埋怨着:为什么你不叫上我一起吃饭?<br />  我又不是你男朋友,为什么你会对我有这样的要求呢?<br />  在“受挫的九〇后女生”的信中,已经表达了很多对办公室同事、工作、办公室氛围的期望,那么请允许我站在一位公司雇员的立场上谈一下对实习生的期望吧。<br />  一、不惹事。比如不要暗地里埋怨别人不找她吃饭之类。还没等着你帮上忙呢,先落下一身不是,这样的实习生谁想要啊。<br />  二、愿做事。主动问别人需不需要帮忙电话订餐的实习生是大家最喜欢的。毕竟,收集周围电话送餐的单子是件极琐碎无聊又浪费时间的事。对员工来说,实习生的首要功能是“助手”,而帮忙解决订餐之类的琐碎小事,正是“助手”一词的具体表现。而如果实习生可以开心地帮忙做成这件事,那么这就是个态度极好的助手。<br />  三、会做事。只有在前两者的前提下建立基本的信任,才会有人愿意把逐渐接近核心事务的事情交代给实习生做。毕竟,做对了,实习生也有功劳,做错了,责任只有雇员承担。当然,如果这个实习生极其会做事,以至于雇员轻松得不用自己干活了,这也就意味着,这位实习生离转正的时间不远了。即使这家公司没有编制,别家公司也会乐意伸出橄榄枝。<br />  实习生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提要求的。“别人为什么不提出和我吃饭”这是要求,“需要我帮你订餐吗”这是帮忙;“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这是要求,“需要我帮你复印吗”这是帮忙;“同事不可能成为朋友吗”这是要求,“你需要加班啊,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吗”这是帮忙。<br />  还有,不要叫别人“姐姐”,哪怕在心里。办公室里,只有同事和上下级。公司招实习生,为的是给员工找助手,顺带为年轻人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而不是招来一群弟弟妹妹培养员工的爱心的。<br />  ……</p>
展开
目录
<p>第一章 理想向左,现实向右</p> <p>1.你的就业,是否需要“拼爹”?<br />2.有梦想≠会成功<br />3.实习生该和谁吃饭?<br />4.当作家是要饿肚子的<br />5.认清你在产业链上的哪一环<br />6.天堂向左,桃源向右<br />7.二十岁精英PK三十岁精英<br />8.为什么洋MBA也会待业?<br />9.再高的薪金,不过打工而已<br />10.成功,首先要有欲望<br />11.专业也分“穷”与“富”<br />12.不要让你的理想靠边站<br />13.找到你的兴趣点,并坚持下去<br />14.每天的工作≠八小时<br />15.视野有多大,职业平台就有多大</p> <p>&nbsp;</p> <p><br />第二章  先了解自己,再适应公司</p> <p>16.搞清楚你是谁<br />17.不要急着责怪主管和领导<br />18.自己做,比给别人做更难<br />19.永远没有“最佳”雇主<br />20.如何做“混混老板”的下属<br />21.富学生不一定竞争得过穷学生<br />22.“拍毕业照是否该穿学士服”不该是个困惑<br />23.当你的内向影响到沟通<br />24.每个公司都有性格<br />25.搞清楚你在公司排第几<br />26.不要忽视公司的小规定<br />27.搞清楚你和行业是什么关系<br />28.计算你的职业投入与产出<br />29.这样说,老板才会听<br />30.学会在办公室保护隐私<br />31.偶尔坐坐“冷板凳”也不错</p> <p>&nbsp;</p> <p><br />第三章  二十几岁,该懂的事儿</p> <p>32.看上去简单的差事,并不简单<br />33.要学会适应,也要保留个性<br />34.避开你容易犯的四个错误<br />35.在聪明人面前,最佳选择是讲实话<br />36.忠言,也要“顺耳”说<br />37.乐于服务消费者的人,总是好卖的<br />38.董事长不会和你抢功劳<br />39.与国际接轨,别让自己太“local”<br />40.你的工作,得让人感到愉悦<br />41.二十多岁,失什么也不会失败<br />42.职场新人,该不该懂点 “人情世故”?<br />43.得罪过谁,最好记清楚<br />44.想升职加薪,该不该表现得太心急?</p> <p>&nbsp;</p> <p><br />第四章  体制内,还是体制外?</p> <p>45.中国式的择业纠结症<br />46.是否需要全身挤进“国营单位”?<br />47.“借”与“调”,待遇大不同<br />48.“体制内”的价值到底值多少钱?<br />49.公务员,算白领吗?<br />50.进国企之前,先了解它的特点<br />51.对于外企,你必须了解一点<br />52.中国就业市场相当多元化<br />53.关系户也有烦恼<br />54.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br />55.不能“混”在中国<br />56.你的“关系”在哪里?<br />57.了解小城市的职业前景</p> <p>&nbsp;</p> <p><br />第五章  选择稳定安逸,还是跳槽转行?</p> <p>58.换行需要勇气<br />59.要了解风险的机会成本<br />60.十年不跳槽的“仙人”们<br />61.“中等智力”的助手供不应求<br />62.“跳”棋高手有捷径,也有软肋<br />63.做好跟着工作漂泊的准备<br />64.大公司其实算好“混”的<br />65.不要怕当职场的“角斗士”<br />66.跟着直觉跳槽<br />67.跳槽定要好聚好散<br />68.公司对待“叛将”的态度各不相同<br />69.“出海”会成时尚</p> <p><br />第六章  我说你不懂职场</p> <p>70.掌握与“小人”打交道的方法<br />71.资历也会成为累赘<br />72.懵懂的人机会多<br />73.业余时间决定人生<br />74.九〇后有机遇,也有困境<br />75.外行很有杀伤力<br />76.真的人脉关系其实很少<br />77.感情不能跟着事业漂泊<br />78.话太少,会吃大亏<br />79.老板要懂,员工要哄<br />80.同行都是你的老师<br />81.老实人挣得相对较少<br />82.有些行业秘密不能说</p> <p><br />第七章  成功人士不会告诉你的真相</p> <p>83.安徒生也是“屌丝”逆袭<br />84.有些成功是被动得来的<br />85.职场专家也会失业<br />86.专业人士不一定有“钱”途<br />87.会“服务”才会成功<br />88.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br />89.在英国当老板很窝囊<br />90.成功没有操作说明<br />91.四十岁也不一定成熟<br />92.要学会挨过职场低潮<br />93.领导偶尔也卖萌<br />94.有些人不适合做管理<br />95.“性资本”也是资本</p>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