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维度的意识形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43170
  • 作      者:
    吴学琴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维度的意识形态研究》以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理论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在界定日常生活及其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向日常生活回归、苏联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国外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的历史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1949-1978)、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2000)、和谐社会建设期(2000至今)三个阶段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维度的意识形态研究》还侧重分析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状况:取得的经验、成绩,存在的负效应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表征的形态,提出从话语、文化、传播、执政能力等多视角切入,从流行话语和媒介话语中剖析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视觉文化、后现代文化及流行歌曲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大众传播的象征形式中剖析大众如何接受意识形态的过程;从执政能力的建设中,切实实现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最后对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研究的方法论——深度解释方法,进行评析,提出其方法本身,尤其对象征形式的深度解释,就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维度的意识形态研究》:
  一、“解冻思潮”开启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
  斯大林逝世以后,长期在斯大林集权控制下的苏联人民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摆脱高度集中的意识形态控制模式。20世纪50年代苏联文学领域的“解冻思潮”就是这种尝试的最初表现。1953年7月,一部由奥维奇金写作的描写农村阴暗面的拓荒之作《在前方》公开发表于《真理报》。同年10月,苏联著名作家爱伦堡写作时要求作家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人民的日常生活琐事,反映现实社会的阴暗面的《谈谈作家的工作》一文发表于《旗帜》杂志。随后,《新世界》杂志发表了波麦兰采夫的文学评论《论文学的真诚》和潘诺娃的长篇小说《一年四季》。这些作品共同的特征就是要打破斯大林时期文学对于政治和日常生活的一味歌颂和粉饰,呼吁作家要拿出真诚和良知,文学要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和反映人民真实的生活。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中篇小说《解冻》,标志着苏联“解冻思潮”的正式出现,该小说一反过去以歌颂正面人物,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的文艺作品传统观点,它用具体的生活事件描写了苏联官僚主义盛行和诸多阴暗面的社会现实,对现实进行了批判思考。当时的文学界给予了这部小说很高的评价:“这是一部十分及时的作品,它如实地、不加粉饰地反映了生活。”①自此,从文学领域开始的“解冻思潮”拉开了苏联意识形态由高压集权控制向自由松动发展,由单一的共产主义宣传向多元社会思潮的出现,由政治的统一性向生活丰富性发展的帷幕。正如苏联《文学报》1953年7月发表的一篇社论中指出的:“解冻思潮”就是“要真实地和大胆地、诚实地和无所畏惧地反映我们意气风发的,幸福的,同时又是复杂的生活,以及生活中的斗争和矛盾,困难和障碍,就是说要多方面地,性格多样化地描写我们时代的先进人物。” 
  文学领域的“解冻思潮”也影响到了意识形态的其他领域,斯大林时期的“无冲突论”意识形态统一模式正在被瓦解。1956年,青年导演格里高里·丘赫拉执导的关注遭受战争创伤的普通人在战争中的境遇,深刻的思考人与人之间真实复杂的生活关系电影《第四十一》开启了“苏联新浪潮电影”的时代。同时,以青春和爱情为主题的音乐、自由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雕塑,甚至哲学、历史等各个文化领域,都带有解冻思潮的滚滚春潮。苏联文化界出现了创作方法多元论局面,“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新经济学派”等思潮在苏联纷纷出现,力求将斯大林时期已成为“公式”、“教条”、“僵死的规则”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改变成“真实地描写生活的历史的开放的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容许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人民在他们相互之问以及在报上和文学作品中已开始有更多的言论自由。”②
  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对解冻思潮也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虽然他的支持带有打破斯大林“个人崇拜”及其政治影响力,树立自己在国家的最高权力地位的政治色彩,但他的支持无疑给苏联意识形态建设,以及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新的气息,由意识形态垄断所造成的日常生活恐怖得以释放。
  ……
展开
目录
自序
回顾篇
导论
第一章 日常生活意识形态分析的深度解释学方法
第一节 深度解释的方法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中意义的理解
第三节 深度解释和意识形态批判
第二章 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概念梳理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概念
第二节 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关系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矩阵
第四节 意识形态矩阵与日常生活的张力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日常生活回归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和生活世界回归
第二节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拜物教批判思想的日常生活之维
第三节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日常生活回归
第四节 晚年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回归日常生活的沉思
第四章 苏联日常生活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第一节 日常生活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灌输
第二节 日常生活领域政治化意识形态的控制
第三节 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多元化趋势
第五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
第一节 物化意识形态批判
第二节 幸福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启蒙意识形态批判
第四节 消费意识形态批判
第五节 景观意识形态批判
第六节 符号意识形态批判
第六章 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历程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
第二节 经济建设中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
第三节 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

建设篇
第七章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状况
第一节 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发展环境I
第二节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挑战
第三节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机遇
第八章 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表征
第一节 以利益诉求变迁为表征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
第二节 以婚姻家庭观念变迁为表征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
第三节 以社会心理变迁为表征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
第九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的话语视角
第一节 新中国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与流行语的变迁
第二节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的媒介话语
第十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的文化视角
第一节 视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
第二节 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
第三节 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流行歌曲视角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的传播视角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意识形态性
第二节 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网络平台视角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党建视角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的时代境遇
第二节 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与执政能力建设
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的路径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