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2228139
  • 作      者:
    庞颖
  • 出 版 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1.职场、生活、网络反PUA终极指南,快速识破逻辑陷阱

“女性到了中年收入会下降, 所以一定要结婚?”“他是个老实人,怎么会杀人?”“猫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只能立即扑杀?”面对日常和工作中的种种说法,你是不是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无法反驳?有时觉得自己明明有理,却总被对方的逻辑绕进去,反驳没有方向?面对网络热搜、社会新闻下一团混战的讨论现象,始终分不清什么是杂音,什么是核心?这是因为你没有足够思辨力来识别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谬误!本书总结了13个常见的逻辑谬误:把相关等于因果、制造虚假的进退两难、滑坡论证、样本偏误……结合日常和工作案例剖析,逐层分解,逐个击破,重塑清醒的逻辑思维,不再掉入对方的思维陷阱。

2.资深辩论教练,管理咨询者庞颖的宝藏干货,迅速提升思考、分析、表达问题的能力

在工作汇报时,如何才能让听众更相信你的观点?面对复杂的问题,无从下手时,如何才能通过框架逐层拆解?当无法与对方达成共识时,如何通过思维技巧让讨论获得进展?庞颖作为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董事经理,整理了9个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核心思维方法:MECE框架、明确定义、决胜点意识……帮助我们迅速提升思考、分析、表达的能力,让道理听得进去,让表达有条有理。

3.詹青云特别助阵,1V1重现13个经典辩论现场

第三章由知名辩手、律师詹青云特别助阵,与庞颖一同重现紧张刺激、环环相扣的1V1辩论现场,精选了13个经典、热门、难解的公共议题:受困洞穴,“抽签吃人者”是否有罪?生育是社会责任还是个人选择?短视频是当代人的精神毒药还是解药? 对弱势群体的优待是不是一种歧视?……如果你也思考这些问题,却一直没有头绪,这13场辩论现场将打开你从未进入的思维大门,体会到思辨的智慧与乐趣!

4.35个热门公共议题,将逻辑学真正落地到生活

如果你想提升逻辑思考,却看不进干瘪、学术的逻辑学读本;如果你知道“滑坡谬误”的概念,却无法在生活中辨别它的出现,那这本书很适合你。作为资深辩论教练,庞颖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读了22个逻辑学的核心知识,并结合了35个热门的公共议题,带你破除概念的壁垒,在生活、工作的真实情境中,精准提炼出每个观点背后的底层逻辑,以帮助读者将逻辑学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提升。


展开
作者简介

庞颖

资深辩论教练,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董事经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奇葩说》BB Team成员。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辩论队教练。作为辩手和教练,曾囊括华语辩论界几乎所有大赛的冠军。她认为辩论应该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生活应该自由、有趣。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套帮助你识破逻辑陷阱,迅速提升分析、表达问题的实用指南。在工作中遇到分歧,如何有效沟通、准确表达?面对热搜和复杂的公共社会议题,如何获得理性视角,达成共识?在与家人、朋友讨论时,如何识别逻辑谬误,抓住问题的核心,不被牵着鼻子走?资深辩论教练、管理咨询者庞颖从十几年的经验中,总结了一套可迁移的思辨技巧与方法,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破”—带领读者识别13种逻辑结构,揭开我们身边常见的逻辑谬误;“立”——重塑9种分析问题逻辑框架,重塑论证的整体结构;“场景重现”——通过结合一系列真实案例的模拟演练,练习表达。这部分特别邀请辩手詹青云,双方以模拟辩论的方式,生动演绎了思辨力的纠正与重塑。本书源自“看理想”热门音频节目《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整合修订后出版。

展开
精彩书摘

思辨力与人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是非常相通的。它是人的底层能力,自然会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摒弃原有的立场、偏见和情绪而站在对立面思考是会有收获的。或许最终我的内心立场并没有改变,但对方在我眼中不再是一个非蠢即恶的人,我们的分歧是可以在理性层面上被讨论的。在动不动就“站队”“网暴”的网络环境中,能够拥有这样一种理性的心态本身已经是一种收获了。

开放理性的思考,缜密的逻辑,恰当的论证和表达,这三者加在一起就是思辨力。

如果你特别喜欢思考,甚至思考那些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如果你想要自己的思考和表达都更有条理,如果你想把常见的逻辑框架和经典的思辨问题纳入自己的知识库,如果你对提升自己的底层能力——思辨力——有兴趣,这本书应该会适合你。

有人可能认为,辩论就是口舌之争或仅仅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体现。但在我看来,学习辩论对人至关重要的改变和提升其实是内在的思辨力。


展开
目录

 

序言:思辨力是一种人的底层能力

 

第一章 破 : 识别谬误

第 1 讲 相关不等于因果:女性到了中年收入会下降, 所以一定要结婚?

第 2 讲 实然不能论证应然:从来如此,便对吗?

第 3 讲 行,但不对:杀一救百是不是正义?

第 4 讲 滑坡是谬误,也是合理质疑:安乐死应不应该被合法化?

第 5 讲 平等与正义之间隔着一个公平:为什么现阶段需要强调女权?

第 6 讲 三段论里的不证自明:所有指出问题的人,都不爱国?

第 7 讲 不是所有分歧都叫偷换概念:他是个老实人,怎么会杀人?

第 8 讲 稻草人谬误与红鲱鱼谬误:反对禁止色情片,就是女性的敌人?

第 9 讲 样本偏误不可信:20 岁时,要不要一夜成名?

第 10 讲 回避论证过程的循环谬误:女人不讲逻辑,因为讲逻辑的不叫女人?

第 11讲 进退两难也许只是假象:猫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只能立即扑杀?

第 12讲 人身攻击无法论证观点:他犯过 100 次错,他的话怎么能信?

第 13讲 充分吗?必要吗? 没有恶意的恶行应该受到道德谴责吗?

 

第二章 立 :塑造论证的整体结构

 

第 14讲 分析问题的“起手式”MECE:花木兰和林黛玉,谁更适合做女友?

第 15讲 明确定义是讨论的开始:钱,到底是不是万恶之源?

第 16讲 有标准,才有意义:员工犯了大错,要不要辞退?

第 17讲 权衡价值与利益的“需根解损”:要不要征收垃圾食品税?

第 18讲 没有绝对共识,但可比较利弊:“婴儿安全岛”是港湾还是法律空地?

第 19讲 不说废话,从“决胜点意识”开始:灾难中的自私行为应该遭到谴责吗?

第 20讲 论证观点,检视自己:短视频是当代人的精神毒药还是解药?

第 21讲 论证强度与论证责任:有人说你吃了两碗粉,你就要拉开肚子证明吗?

第 22讲 让道理听得进去:用例子完善逻辑,用故事锦上添花

 

第三章 回到现场:经典辩题,经典分歧

 

第 23讲 应不应该谴责灾难中的自私行为?

第 24讲 受困洞穴,“抽签吃人者”是否有罪?

第 25讲 给宠物或流浪猫狗绝育,人道吗?

第 26讲 AI 性爱机器人,存在道德问题吗?

第 27讲 AI 的创作有艺术价值吗?

第 28讲 在中国,应不应该支持安乐死合法化?

第 29讲 权利人赋还是权利天赋?

第 30讲 生育是社会责任还是个人选择?

第 31讲 绝症病人该不该被告知实情?

第 32讲 为你好,就能替你做决定吗?

第 33讲 “罗诉韦德案”草案流出,用隐私权合法化堕胎权是否合理?

第 34讲 对弱势群体的优待是不是一种歧视?

第 35讲 《平权法案》被推翻,我们有可能“看不见”肤色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