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营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4版) 2024年新版 理查德·保罗经典作品 独立思考启蒙书 终身思维工具 思考快与慢读者 彭凯平 薛兆丰等鼎力推荐
0.00     定价 ¥ 9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763027
  • 作      者:
    理查德·保罗 琳达·埃尔德 林胜强 杜国平等 郭佳宏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4-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1. 美国批判性思维教育推动者、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发起人理查德·保罗思辨教育经典代表作品,写给每个人的独立思考启蒙书,一套经典、系统的思考框架与工具。

2. 重版4次,长销20余年。2024年全新版本,内容全面升级,增订200%以上。理查德·保罗教授与琳达·埃尔德教授理论与观点全新呈现。与第3版相比,进一步拓展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拓展可操作性与实践性,优化阅读体验,更新案例,更加贴近个人学习与生活。

3. 批判性思维经典理论与框架,提升思维方式的实用工具与方法。理智的10大标准、思维的8大要素、解决问题的7个维度,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理性决策的4个关键点、增强学习的20个方法,等等。

4. 给家长、老师和个人的独立思考教育指南,哈佛、耶鲁等高校的最重视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孩子、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求真,大胆创新。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习,将孩子从成绩中解放出来,掌握正确的自我评价方式,成为高素质人才,赢在未来。

5. 马斯克等商业、教育大佬推崇的思维方式,AI时代不会被取代的核心能力。掌握分析思维的工具,理清思维中的障碍,应对自身的非理性,成为公正的思考者,掌控学习与生活。

6. 彭凯平、薛兆丰等18位专家学者联袂推荐,中国逻辑学会研讨审定,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与常务理事领衔翻译,精心打磨中译本。


展开
作者简介

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


美国批判性教育推动者,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美国批判性思维基金会、批判性思维中心创始人,美国国家批判性思维卓越委员会主席。曾组织、主持过30多次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他于1980年创立了美国批判性思维中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批判性思维研究的组织。于1981年召开第一届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参与人数最多的批判性思维会议。


保罗是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哲学博士,索诺玛州立大学哲学系名誉教授。他在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多所大学讲座、教授批判性思维课程超过20年,一生致力于发展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基础,彻底改变了批判性思维在学术界和大众层面的认知。


保罗著有8本书和200多篇文章,获得了包括杰出哲学家(1987年,哲学研究委员会)、坦纳人文讲师(1986年,犹他州立大学)在内的许多荣誉和奖项。他于2015年逝世。

 琳达·埃尔德(Linda Elder)


教育心理学家,现任美国批判性思维基金会主席和批判性思维中心执行理事。曾在美国多所大学教授心理学和批判性思维。她主要关注认知与情感的关系、阻碍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原因等,提出并完善了批判性思维发展阶段的原创理论。


埃尔德为超过50000名的各级教育工作者做过培训,作为批判性思维的主题演讲者备受追捧。她是保罗教授的妻子,和保罗教授合著了四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共同推进了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普及与应用。琳达教授现为美国批判性思维基金会带领人,继续推动着这项事业的发展。

 林胜强: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批判性思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杜国平:中国逻辑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智能与逻辑实验室主任

 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北京市逻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副院长 


展开
内容介绍

《批判性思维》(原书第4版)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图书,在欧美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也是诸多学者、师生在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启蒙书。凭借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及侧重于教育和心理的角度,在批判性思维教材和通俗读本中独树一帜,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书于2001年首版,长销全球23年。第4版历经10年,在理论、内容架构等方面全面更新,增订内容200%以上:

·理论更新。新增批判性思维与论证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将论证应用于日常话语。

·架构更新。新增“独立思考”板块,与具体学习与生活应用结合。新增两章内容,深入讨论如何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具体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案例更新。全书加入新案例,讨论了互联网及其他技术如何渗透与影响我们的生活,以及媒体偏见、时事热点等,紧密结合当下趋势与议题。

·阅读体验优化。新增大量图表,帮助读者理解可视化地了解、掌握批判性思维的理念、工具,清晰、易懂。


两位作者是国际批判性思维领域权威,共同创立、运行美国批判性思维基金会,发起至少30次的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对批判性思维教育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与普及作用。


思考是人类的天性,但人类并非天生善于思考。这本书不仅为读者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指导,也可作为学校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参考用书。期待我们每个人都能善于独立思考,明辨真伪是非。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

任何内涵丰富的概念都有多种表述方式,批判性思维概念也不例外。但是,与任何概念一样,批判性思维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本质要素。本章将介绍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概念,揭示其复杂性,展示它与生活的相关性。然后,我们将请你阐述你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以证明你正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这是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唯一途径。


批判性思维初始定义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下批判性思维的初始定义。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思考思维的艺术,它思考如何改进思维。它包括三个相互交织的阶段:分析思维、评价思维、改进思维。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就必须愿意审视自己的思维,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你必须愿意把自己的思维拆解开来(把它看成由各个部件组成的事物)。你必须愿意找出自己思维中的弱点(同时承认它的优点)。最后,你必须愿意创造性地重构自己的思维。你需要有内在动机去改善思维,去对抗思维僵化的自然倾向思维僵化的自然倾向。这种倾向寻求对当前思考的证实,而不愿意改进思维方式。

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就必须用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思维。你要学会从外部审视自己的思维,使其符合这些标准。本书将帮助你了解如何以这种必要而严谨的方式运用你的思维,如何将你的思维暴露于阳光之下,将它拆解开来,看清它的本质,使它变得更好。

 

批判性思维的扩展定义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批判性思维的初始定义,请考虑以下这个扩展了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是智能规范过程,是个体信念与行动的指南。它主动地、熟练地对信息进行概念化、应用、分析、综合以及评估等处理。这些信息来自观察、经历、反思、推理和与人交流。批判性思维的典范形式是基于超越学科划分的理性标准:清晰、准确、精确、一致、相关、有深度、有广度、公平和充分。

批判性思维要求对所有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结构、思维要素进行检查,包括目的、问题、假设、概念、信息、推论、结论、意义、后果以及推理的观点。批判性思维包含在一系列相互交叉的思维模式中,其中包括科学思维、数学思维、历史思维、人类学思维、经济学思维、伦理思维和哲学思维。

每个人的批判性思维水平不同,同一个人在处理不同事物时所展现的批判性思维水平也不一致,每个人都会有思想涣散或非理性的时候。因此,批判性思维的质量通常是一个程度问题,取决于个体在特定思维领域,解决特定类别问题取决于个体在特定思维领域,解决特定类别问题时所依据的经验的质量和理解的深度。没有人是完美的批判性思想家,人们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洞察力和盲点,受制于这样或那样的自欺欺人的倾向。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品格是一项终身事业。

因此,正确的理解是,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自我引导、自我规范的思维,它试图以最高质量的进行公正、合理的思考。坚持批判性思考的人试图合情、合理地生活。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在自然的状态下,人类思维本身就存在缺陷。他们努力克服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倾向的力量。他们经常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和原则来分析、评估和改进思维。他们勤奋努力,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展现出理智美德,如理智的谦逊、理智的勇气、理智自主、笃信理性和公正的心态。他们认识到,无论一个思考者的技艺有多么娴熟,他的推理能力总是有提升空间,他有时也会因推理、非理性、偏见、成见而犯错,会歪曲事实,不加批判地接受社会规约和禁忌,会受到利己主义和既得利益的影响。他们努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善世界,从而为建设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公平的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他们认识到这样做的内在复杂性。他们避免用简单的方式思考复杂的问题,并尽量考虑相关人士的权利和需求。他们知道成为善思者并不容易,并致力于终身实践,以实现自我完善。他们践行着苏格拉底的箴言: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作为一个思考者,你的技能如何

没什么比可靠的思维更实用了。不论何时、何地,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面临何种问题,只要你能够掌控自己的思维,你就会妥善处理一切。作为一个学生、购物者、雇员、市民、爱人、朋友、父母,在你生活中的任何领域,擅长思维都会让你有所回报。相反,不擅长思维,则会不可避免地制造问题,浪费时间和精力,造成困扰与痛苦。

批判性思维是规范的艺术,确保你在任何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思考。思维的一般目的,是审时度势、解决问题、回答疑问或处理争端。我们必须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能否圆满地处理事物将决定我们的福祉。

因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我们会面临多个选择。我们需要最准确的信息以做出最佳选择。我们需要识别:真相到底是什么?某人真的关心我吗?我在自欺欺人吗?不做这件事会产生什么后果?如果我想做这件事,最好准备些什么?我该怎么做,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成功?这是我最大的问题吗?还是我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更重要的问题上?成功地回答以上这些问题,就是日常思考要做的事。

你无法确保能够发现任何事情的真相,但是有一种方式可以让你做得更好。拥有卓越的思维技能可以让你尽可能接近真相。然而,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你的思维水平,你必须能够有效地批判自己的思维。而要熟练的批判自己的思维,首要的任务是学习如何思考。

抽出点时间,考虑一下你一生中学过的东西:运动、理财、友谊、大自然、愤怒与恐惧、爱与恨、母亲与父亲、你居住的城市、礼仪与禁忌、人性与行为。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不可避免的过程。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学习。其中一个方面是非自发学习,这是内源性学习,学习关于自我的知识、关于我们如何思考的知识、关于我们怎样以及为何如此思考的知识。

让我们从回答以下这些非常特别的问题开始吧。

・ᅠ关于如何思考,你学到了什么?

・ᅠ你有没有研究过自己的思维?

・ᅠ例如,你有哪些与你的大脑如何思考这一认知过程相关的信息?

・ᅠ更切题的问题或许是,关于如何分析、评估或重建你的思维,你到底知道些什么?

・ᅠ你的思维从哪里来?

・ᅠ你的高质量思维有多少?低质量思维有多少?

・ᅠ你的思维中有多少是模糊、混乱、不一致、不准确、不符合逻辑或者肤浅的?

・ᅠ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掌控你的思维?

・ᅠ你知道如何检验思维吗?

・ᅠ你有没有明确的标准能够判定你什么时候善于思考,什么时候不善于思考?

・ᅠ你是否发现过你思维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通过有意识的行为或意志纠正了它?

・ᅠ如果有人让你教给他你迄今为止所学过的关于思维的知识,你是否知道这些知识是什么?你是怎么学到的?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成为公正型思考者
弱与强的批判性思维 003
公正需要什么? 006
理智的谦逊:发现自己的无知 007
理智的勇气:培养挑战大众信念和自己信念的勇气 009
理智的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看待对立的观点 012
理智的诚实:用相同的标准要求自己和他人 013
理智的毅力:拒绝轻易放弃;努力克服困难和挫折 014
笃信理性: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被证据和良好的推理说服 016
理智的自主:珍视思考的独立性 018
理智诸美德的相互依存
小结

第2章 四个发展阶段:你处于哪个阶段
第一阶段:非反思型的思考者 027
第二阶段:受到挑战的思考者 029
第三阶段: 初级思考者 031
第四个阶段:实践型思考者 034
思维提升的“游戏计划” 035
制订游戏计划的游戏计划 035
逐一整合战略

▪第3章 复杂世界中的自我理解
监控思想和生活中的自我中心主义 043
决心做到公正 044
识别心智的三个独特功能 045
了解你与心智的特殊关系 046
建立学业课程与你的生活和问题之间的联系 050
兼顾智力与情感学习 050
了解互联网和其他技术对你生活的渗透和影响 051
互联网如何运作052
按照批判性思维标准评估网站

第4章 思维的要件
推理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
推理的部件 059
思维要素初探 060
生活实例:小杰和小静 063
实例分析 064
思维的要件是如何组合的? 064
要件之间的关系 065
批判性思维者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065
批判性思维者掌控概念 067
批判性思维者评估信息 069
惰性信息 069
自以为是 069
觉醒
批判性思维者区分推断和假设 073
批判性思维者通过含义进行思考 078
批判性思维者跨观点思考 080
批判性思考者的观点 081
小结 082

第5章 理智的标准
通用10大理智的标准 086
将要件和标准结合 098
看得见的假设、目标和结果 098
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00
观点或参照系 100
信息、数据、经验 102
概念、理论、观点 102
假设 103
结果与意义 103
推理 104
使用思维标准的简要指南
▪第6章 培养良好思维的提问
思维中提问的重要性 115
质疑你的问题 116
呆板的问题反映惰性的思考 117
三种问题类型 118
成为苏格拉底式提问者 121
将你的思维集中在被问到的问题上 122
将你的问题集中在一般思维标准上 123
将你的问题集中在思维元素上 125
将你的问题集中在优先次序上 126
将你的问题集中在思维领域上 127
小结 129

▪第7章 掌握思维,掌握内容
超越肤浅的记忆,迈向深度学习 133
内容与思维的关系 134
通过思维理解内容,通过内容进行思考 135
学习任何内容都涉及在内容内进行思考 136
所有内容都是由概念组成的 136
所有内容都是逻辑相互依赖的 137
通过运用你对思维的知识来思考你的课程 137
提醒 139

▪第8章 揭晓善思者的学习之道
增强学习效果的二十个观念 143
大学课程的典型逻辑 145
成为娴熟的思考者 146
典型大学班级和典型大学生的设计 147
明确课程的基本概念 149
厘清课程或者学科所必需的思维形式 150
在学科逻辑中思考 151
六大学科的逻辑 152
让课程设计为你所用 167
听说读写思 168
厘清文章或者论文的逻辑性 169
厘清教材的逻辑 170
评估作者推理能力的标准 171
每节课、每个科目都要重复的测试
▪第9章 将成绩重新定义为思维与学习的层次
制定自我评估策略 175
使用标准评估你的表现 176
将学生概况应用于评估你在学科内的表现 179
小结 182
▪第10章 决策与解决问题
决策 185
评估决策的模式 185
“重大”决策 186
决策的逻辑 187
决策的维度 189
早期决策(2~11岁) 190
青春期决策(12~17岁) 191
解决问题 192
评估问题解决的模式 194
“大”的问题 195
问题解决的维度 195
避免解决问题的陷阱 199
运用思维元素分析问题 201
解决问题的艺术 203
小结 205
▪第1 1章 论证理论与批判性思维
分析和评估论证――一般准则 210
分析给定论证的逻辑 213
在一个论证中评估作者的推理 215
管好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性 221
了解自我中心思维 224
自我中心是一种思维方式 225
成功的自我中心思维 226
不成功的自我中心思维 228
理性思维 229
▪第12章 应对自身的非理性思维
管好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性 221
了解自我中心思维 224
自我中心是一种思维方式 225
成功的自我中心思维 226
不成功的自我中心思维 228
自我中心的两种模式 232
控制性的自我中心 233
服从性自我中心 235
人类心理的自我中心病态倾向 239
挑战自我中心的病态倾向 240
心理的防御机制 241
理性的挑战 241
控制你的社会中心倾向 242
社会中心的本质 242
社会中心思想的主要形式 246
社会分层 249
社会中心思想是无意识并有潜在危险的 250
社会中心语言在群体中的应用 250
通过概念分析揭示社会中心思想 251
通过概念分析揭示工作中的意识形态 252
小结
▪第13章 努力成为一名有道德的推理者
为什么人们对道德感到困惑? 257
道德推理的基础 259
道德概念和原则 260
道德原则的一般本质 262
区分道德与其他思维领域 264
道德与宗教 264
宗教信仰具有文化多样性 265
道德与社会习俗规范 266
社会文化下的不同实践 266
道德与性禁忌 267
道德与政治意识形态 268
道德与法律 268
自身不道德的行为 269
两种道德问题 270
通过一个复杂的道德问题进行推理的假设性例子 270
理解我们的
▪第14章 如何甄别媒体偏见和宣教
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对理解新闻至关重要 277
我们如何看待新闻趋势? 282
理解人类推理和媒体逻辑的批判性思维工具 285
客观性、偏见和潜在的流程 291
避免本国受众产生负罪感 298
成为敏锐的媒体受众 300
新闻的未来 310
小结 313
▪第15章 谬误:心理诡计和操纵的艺
人类思维的真实和欺骗 317
三种类型的思考者 318
思维谬误的概念 321
错误的概括化 323
分析概括 326
44种赢取辩论的诡计 330
谬误识别:分析过去的一则演讲 346
谬误识别:分析当代的一则演讲 349
谬误识别:分析一则总统候选人的演讲 352
避免两个极端 353
小结 354
▪第16章 以批判和道德的态度学习和使用信息
获取知识的理想 359
对学科的真正忠诚 360
事实与理想间的差距 361
理想与现实的比较 362
数学的理想 363
科学的理想: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 365
科学的理想: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 367
艺术与人文的理想 369
结论

▪第17章 以批判和道德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
方法与典型案例 377
现实理解 377
成为批判者,而非愤世者 379
认识知识的心理本质 380
提高对滥用信息危害的意识 380
质疑学术和“专家”信息 382
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状况进行质疑 383
范例:质疑心理学和心理健康专业 384
心理学教学与实践 385
米尔格拉姆实验 386
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387
心理健康领域的负面部分 388
将根深蒂固的社会信念合理化 389
质疑心理疗法 393
从心理学和心理健康专业的可疑主张中吸取教训 395
心理思维:后记 396
思维形式 397
▪第18章 策略性思维(第一部分)
理解和运用策略性思维 401
策略性思维的组成部分 403
策略性思维的起步 404
▪第19章 策略性理念(第二部分)
结论 427
▪第20章 成为高级思考者:我们的结论
练习批判性思维
第五阶段:达到发展的高级阶段 432
第六阶段:完善的思考者 433
完善的思考者的思维特质 435
完善的思考者的内在逻辑 436
完善的思考者

附录A 439
附录B 445
批判性思维术语和概念词汇表 453
注释 507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