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精益基础
技术1:动线型SLP法
为拉动式生产建立柔性化布局,使整体布局更科学、更易应对变化。
技术2:现场布局
细化现场布置,协调现场细节管理,提高现场空间利用率。
技术3:定置管理
科学安排人、物、场所的关系,实现三者最佳的结合状态。
技术4:设备定量控制
平衡产能不足和过剩的矛盾,设定最适当且经济的设备量。
技术5:标准WIP控制
使每条生产线的WIP数量实现标准化,避免WIP过多。
技术6:库存订货模型
确保最经济的库存量和订货量,同时避免停工待料。
技术7:资源统筹管理
对资源进行合理而快速的统筹管理,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第二部分 作业分析
技术8:价值流图析法
发现企业运作流程浪费,为实施改善指明方向。
技术9:流程程序分析法
最大限度地减少流程运作时间的浪费,提升流程整体运作效率。
技术10:人机操作分析法
促进入机协调作业,提高人机利用效率。
技术11:动作分析法
研究并优化人员作业动作,消除动作浪费,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技术12:PTS法
以预定动作时间为标准,可在工作前预先确定标准工时。
技术13:秒表时间研究
通过对人员实际操作的测算,设定更精确的时间定额。
技术14:工作抽样法
通过样本数理统计来制定标准时间,可节省大量人力和工作成本。
技术15:SOP
帮助操作人员明确工作准则,实现作业的标准化。
技术16:5WIH分析法
通过不断提问、思考,挖掘问题发生的根源,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
第三部分 准时运作
技术17:一个流
用最少的资源完成必要的工作,排除在制品浪费,实现生产顺畅。
技术18:拉动看板
由后一工序向前一工序传递生产信号,有助于实现准时化生产。
技术19:成组技术
通过生产要素分类,集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20:均衡化
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协调,实现资源和速度的全面同步。
技术21:自动化
实现人与设备的有机结合,能够对问题或故障作出快速响应。
技术22:单元生产
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搬运成本,满足柔性生产需求。
技术23:并行工程
多环节齐头并进,缩短整体生产运作周期,提高市场响应力。
技术24:快速换模
加快产线切换速度,减少设备闲置时间,缩短生产周期。
技术25:防错法
降低失误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部分 持续改善
技术26:培养多能工
有助于满足人员快速补位的要求,以及合并相关工序,缩短生产周期。
技术27:全员生产保全
保证生产设备完好并随时可用,大大减少设备维护成本。
技术28:大野耐一圈
站在圈里发现现场浪费,为企业的日常改进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技术29:3U - MEMO法
记录现场3U事件,保留生产管理与改善的依据和入手点。
技术30:PDCA循环
通过循环操作,可以解决问题并推进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展开
——(日)大前研一 著名管理学家
组织变革时,很重要的是同时维持延续性与基本价值,我们掌握不同的技术,面对不同的市场,就必须改变做事的策略,但是基本的信念还是一样的。
——(美)彼德·德鲁竟管理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