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监狱行刑制度改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055082
  • 作      者:
    廖斌,何显兵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廖斌,四川泸州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誉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专家”。现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主任,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社会兼职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代表著作《社区建设与犯罪防控》、《监禁刑现代化研究》、《遏制犯罪——当代美国犯罪及犯罪学'问题研究》(译著)、《清代四川地区刑事司法制度研究——以巴县司法档案为例》、《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究》等。
  
  何显兵,四川三台人。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任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硕±生导师。代表著作:《社区建设与犯罪防控》、《社区刑罚研究》、《刑事执行法学研究》、《死刑的适用及其价值取向》、《理想主义的社区矫正法——学者建议稿及其说明》、《死缓制度研究》、《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监狱行刑制度改革研究》是由四川省重点社会科学基地——四川省犯罪防控中心主办的“监狱行刑制度改革”研讨会的论文集,《监狱行刑制度改革研究》共收集了由来自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学者文章共26篇,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减刑制度研究;第二部分假释制度研究;第三部分保外就医制度研究;第四部分监狱法修改与相关制度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应如何认定?监管改造过程中,对长刑犯来说,需要长期努力以争取多次减刑。但很多罪犯在获得其刑罚执行期间最后一次减刑奖励后,便常常会出现消极服刑的现象。如在工作中以身体不适为由请假,或在改造中故意降低劳动效率,以消极怠工的方式应付狱内改造。对于此类罪犯,虽然积分已达到一定标准,但笔者认为仍应综合判断其是否“确有悔改表现”。而对短刑犯来说,短时间内很难通过积分来判断其是否在狱内认真接受教育改造,那么他们是否“认真”、“积极”接受改造,则大多只能依靠刑罚执行人员的主观判断了。
  第三,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的履行情况是否真能体现其“认罪悔罪”表现呢?目前,在实践中大部分罪犯只要履行了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赔偿,就能够认定罪犯“认罪悔罪”,而对于其自身履行能力及家庭经济状况,则往往因无法通过有效途径获取有效信息,而无法纳入考量。由此便可能产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宽裕的罪犯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假释,而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罪犯难以获得相同机会的情况。同时,部分罪犯虽然长期拖延履行财产刑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但为了能够成功获得假释,而选择具备假释其他条件后再交纳罚金或履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这种情况显然具有投机性,也不能认定为“积极履行”。
  上述认定标准的模糊性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也可能因裁量范围过大、监督措施不到位而产生评价失当的情形。进而容易使罪犯、罪犯家属或被害人产生错误观念,认为出现了种种“人情提请”、“关系提请”、“金钱提请”的现象。这不仅会严重影响执法机关的形象以及执法公信力的提升,也可能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
  2.根据《规定》第15条,办理假释案件,判断“没有再犯罪的危险”,除符合《刑法》第81条规定的情形外,还应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罪犯的年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监管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目前北京地区在确定罪犯是否具有再犯罪危险的实践操作中,采用《社区调查评估报告》和《拟假释罪犯再犯罪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考量。但由于两份报告尚处在实验适用阶段,因此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仍需要时间进行检验。
  以《社区调查评估报告》为例:《社区调查评估报告》是判断罪犯是否可以假释的重要依据,调查评估报告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监狱对罪犯社会影响的客观判断,但因《社会调查评估报告》中设置的“被调查人一贯表现”、“犯罪行为后果和影响”等考察项目中主观因素较多,同时在实践中,司法局和社区矫正机构仅选取特定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也不面向社会进行公布,所以调查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人民群众对刑罚执行产生负面的评价和印象。
  ……
展开
目录
总序 刑罚目的制约监狱行刑理念——代前言
第一章 减刑制度研究
第一节 减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二节 论职务犯罪减刑公示制度
第三节 设立罪犯减刑考验期制度的思考
第四节 服刑人员被减刑后发现漏罪的司法认定
第五节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六节 死缓减刑后发现漏罪或新罪并罚问题分析
第七节 开庭审理减刑、假释案件中的检察监督

第二章 假释制度研究
第一节 假释问题与对策研讨
第二节 假释提请程序的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
第三节 减刑、假释提请权的归属与监督问题探究
第四节 假释决定中社区影响评估机制初探
第五节 在减刑、假释中落实司法公正
第六节 论减刑、假释申诉制度之构建
第七节 社区矫正视野下的假释制度
第八节 假释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第三章 保外就医制度研究
第一节 保外就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二节 保外就医的罪犯脱管问题研究
第三节 艾滋病患者保外就医问题的探讨
第四节 保外就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章 监狱法修改与相关制度研究
第一节 试论我国监狱行刑的现代化建设
第二节 刑罚执行中立功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第三节 暂予监外执行和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节 论出狱人的社会保护
第五节 刑满释放人员心理帮扶体系的构建
第六节 社区矫正范围的定位及刑罚体系的完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