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艰难崛起:浙江广电十七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514585
  • 作      者:
    方文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方文,1939年10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士。历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秘书,浙江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厅长、党组书记,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记协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常委。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曾出版长篇小说《诱惑之城》、中篇小说集《权利之树》、长篇纪实文学《第一书记:铁瑛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二年》;制作拍摄《红蜘蛛》(Ⅰ、Ⅱ)、《红罂粟》(Ⅰ、Ⅱ)、《危情实录》、《天若有情》(Ⅰ、Ⅱ)等电视连续剧。
    
展开
内容介绍
  《艰难崛起(浙江广电十七年)》内容简介: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既是风和日丽,也有风雷激荡。它像一条沉默多年的江河,奔涌出活力四射的磅礴气象,也翻腾起泥沙俱下的残渣积垢;呈现了波澜壮阔的前景,也涌动着暗流的危机。中国这条大船,由小平同志把舵,乘风破浪,全速前进。广电作为最敏感的行业,也在风尖浪口上行走。作者亲历了这段历史,体会到了艰难与曲折。
    《艰难崛起(浙江广电十七年)》一书,作者查阅了本人近百本笔记本和大量相关的文件资料,记录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上世纪末浙江广电艰难、曲折、改革、开放、奋斗、崛起的十七年。
    
展开
精彩书摘
  1983年3月10日,浙江省召开省委、省政府、省顾委、省纪委、省人大和省政协六套领导班子会议,铁瑛同志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浙江省六套领导班子成员任职的通知。此后,铁瑛同志卸下了省委第一书记的重任,担任了浙江省顾问委员会主任。在铁瑛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作了调整,马寿根同志在两年前已被提拔为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我的一部分工作已交给了新来的秘书冯泉林同志。
    铁瑛同志卸下省委第一书记重任以后,显得一身轻松。这时,他已经67周岁了,应该减压了。我呢,当然也从繁忙中解脱出来了,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闲人,时而还感到有点失落。我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这二十三四年,特别是到铁瑛同志身边的十五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轻松过。人也很怪,在繁忙的工作中,在重压之下,倒是什么杂事、私事都不想,只是一门心思工作,千方百计把事情做好。现在空下来了,想的事情就多了,家务事啦,孩子教育啦,自己去向啦,七七八八,竟有一箩。
    大约5月中旬的一个下午,铁瑛同志把我叫到他在北山街84号30号平房的办公室谈话,这是我在他身边十五年里唯一一次谈我个人的事。他开门见山地说:“你在我身边工作了十五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感谢你。现在,我已退到了二线,你得离开我这里,到哪里去,你自己有没有想过?”我想了想说:“如果能做自己最熟悉的工作,最好还是留在省委办公厅。我毕竟在省委办公厅工作了十二年,这里的环境、这里的工作、这里的人头,我都熟了:我在省委办公厅工作,首长的事我还能帮忙。”当时,我确实也是这么想的,人非草木,这十五年与首长朝夕相处,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果能在办公厅工作,还能常常见到老首长。首长沉思了片刻接着我的话说:“你的工作有三种去向,一是留在省委办公厅,二是去省广电厅,三是回部队。”首长讲了这三种去向,很显然他已与有关部门的同志商量过,不然他不会讲得这么明确而具体。他讲完这话又停了下来,也许正在等待着我的态度。这三种去向在我的脑子里来回闪现:回部队吗?当时部队正在整编,大批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我还回去吗?很快就被我否定了。去省广电厅吗?这个工作我倒喜欢,但是那里的情况太复杂,我也不怎么想去。最后留下了省委办公厅。想到这里,我说:“这三种去向,如果让我个人选择,我还是想留在办公厅。”最后,首长说:“那好,回部队,这个否定了。是留在省委办公厅还是去省广电厅,我把你的意见向省委组织部反映,最后要由省委讨论决定。”他完全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办事,并没有给我吃下一个“定心丸”。
    我们这次谈话以后,铁瑛同志那里的工作基本上交给了冯泉林同志,我偶尔去他家里看看。这期间,我心里最大的问题是期待着省委能快一点明确我的去向。但是,等待的时间挺长,大约有三个月。
    “不识年来梦,如何只近山。”这正是我当时心中想到的诗句,又似乎是大自然给我的一个启示。我对山的心情,很像对着一个知己的朋友。我的老家就在狮子山脚下,如今又住在宝石山下,山对我有缘,只是昔日太忙,未能圆缘。现在好容易有空闲,何不常去登登宝石山和初阳台。
    当时,我的家住在葛岭16号。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座寿星院,里面有十三间房子,近千年前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时常常在里面办公。当时,太守的官衙位于市中心,但苏东坡却喜欢在富有诗意的里西湖寿星院办公。可见,葛岭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颇有名气。据说,葛岭因相传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曾在此设炉炼丹而得名,它和宝石山在西湖群山中自成一体,景色奇特:满目青翠,层层叠叠;有泉无声,足可涤心。二十分钟,我登上初阳台,放眼望去有一种微妙的意境。南望平湖,水天混漾;北瞰都市,高楼鳞次栉比;东则可见浩浩钱江奔向大海,清晓烟消,日出海底,炯然可观,让我心旷神怡又感慨万千。
    8月10日,省委常委会专门开会讨论了浙江省广播电视厅名称和干部任职问题。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决定把浙江省广播电视局改名为浙江省广播电视厅,列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决定任命原《浙江日报》副总编杜加星为厅长,我为副厅长。厅领导班子中还有副厅长魏瑞珩、高庆祥、沈景良,省电台台长张桂芝,省电视台台长邱汉初,顾问林辰夫。
    8月11日下午,铁瑛同志把我叫到他家里,告诉我:“省委已讨论决定,让你去省广电厅任副厅长,杜加星同志任厅长。杜加星你熟悉,你们两个搭配,很好地依靠和团结原班子中的老同志,相信你们能做好工作。”老首长说了这话,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虽说心里有些不高兴,嘴上还是说:“请首长放心,我不会给首长丢脸的。”我从铁瑛同志那里回家后,把这个信息第一时间告诉了月亿,她的反应很平常,我却想得很多。那天晚上,我基本上又是一夜未眠。想得最多的是三个问题:一是离开老首长总是有些不舍;二是没有能留在省委办公厅总是有些遗憾;三是去省广电厅总要面对复杂的环境,适应新的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心里总还有些担心,怕做不好工作。这三个问题,想得最多的是最后一个问题,可以说是思绪万千。
    8月中旬的一天,前任省广电局局长、现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少甫约杜加星、魏瑞珩和我在省委机关的一间小会议室谈话。少甫同志胖乎乎的身材,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为人诚实友善,能言善辩,有极强的工作和文字能力。他曾是谭启龙同志的秘书,我们可是老朋友了。老魏是省广电局的老同志,看上去也胖乎乎的,脸色红润,一副厚道的模样,对省广电厅的情况非常熟悉,是不折不扣的“老广电”。杜加星同志刚刚五十出头,中等身材,英俊潇洒,年富力强,办事干练,可称是新闻界的专家。我们四人见面后,由少甫、老魏同志向我俩介绍了省广电厅以及所属两台、直属单位的情况。我俩像小学生一样听他们的介绍,时而在小本子里记录一些情况。这次小范围约谈大约用了两个小时。
    8月25日下午,烈日当空,气温高达39摄氏度。杜加星厅长和我约定,同时到省广电厅报到。
    那天,魏瑞珩等同志早早等在菩提寺路10号厅机关大门口,见我们过来,热情地与我们握手。老魏陪我俩到办公室看了看,然后带着我们来到一间小会议室开会。
    这次会议,由张少甫同志主持,省委宣传部分管干部的副部长周群宣布了省委对省广电厅领导班子的任命文件,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东讲了话,厅党组的每个同志作了表态性发言,大家都说要以新的姿态投入新的工作,开创新的局面,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会议开了两个小时。
    从此,省广电厅新的领导班子,担起了新的使命。
    ……
展开
目录
导语
01 新的使命
02 面对现实
03 电台半年
04 浅论开放
05 在京九天
06 清污正风
07 一项政策
08 实地考察
09 首访美国
10 苍天有眼
11 逆境前行
12 初见成效
13 县级电视
14 南方风来
15 电波大战
16 思维制胜
17 激励机制
18 修成正果
19 梦想翱翔
20 出访戛纳
21 可怕谣传
22 一步登天
23 上头精神
24 行千里路
25 化解难题
26 “空姐”风波
27 再访美国
28 一场官司
29 第一要务
30 广电地位
31 新招迭出
32 一统“天下”
33 一座大院
34 最大遗憾
35 音乐王国
36 三大主题
37 香港回归
38 一张网络
39 大声疾呼
40 遭遇曲折
41 惦记小村
42 扶贫创新
43 温馨家庭
44 民主评议
45 再干两年
46 嘉谋善政
47 一个窗口
48 真理标准
49 国庆献礼
50 理论准备
51 心痛的事
52 新的辉煌
53 做个好人
54 用好干部
55 沟通艺术
56 可圈可点
57 艰难抉择
58 “三讲”教育
59 枫叶红了
60 论数字化
61 数字说话
62 离任会议
尾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