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唐宋文粹摭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102994
  • 作      者:
    景明,张翥著
  • 出 版 社 :
    辽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内容介绍
  《唐宋文粹摭拾》一书,选入名家名篇,拾取凤毛麟角,融入愚知拙见,而成此拙著。我们衷心地希望它能为广大读者阅读或浏览时提供方便。唐代古文运动的产生与中唐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是古代抒情文的名篇,采取寄情于事、寄情于论的写法,意在叙写他和十二郎的情谊和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文中对逝者的生平事迹基本略去不说,只从共同经历的人生坷坎、个人不幸生涯作为参照物,呜呜咽咽,絮絮叨叨地诉说“我”与十二郎不能斩断的千丝万缕的叔侄血肉之情,以及十二郎忽地先“我”而去的疑惧痛惜感情,于疑惧痛惜之中又更深一层地说出与十二郎生死相依的血肉关系。可见,全篇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情”字,用作者文中的话说“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他是因情而写,所写皆情,整篇祭文都是作者用感情而写成的。读后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故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至于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更是以抒情见长的佳作。序中称颂梅圣俞的文学成就,非常同情和关怀他的人生不幸遭遇。通篇采取前议后叙、夹叙夹议的写法,开合照应,极尽其妙。笔调婉曲纡缓,较多地运用反问句、感叹句,并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读来低回缠绵,一往情深。何焯称本文为欧公的“得意之作”②。
  第四、文学语言的创新。在唐宋古文运动中,韩愈十分重视创新,提出了“务去陈言”、“词必己出”、“文从字顺”的主张,反对陈词滥调,注重辞句形式上革新,要求做到语言平易通顺,妥帖流畅。欧阳修主张学习韩愈“文从字顺”的一面,反对他“怪怪奇奇”的一面。他强调自然为文,明白晓畅,“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③,提倡易知易明,尽可能地提炼平易自然的词语来行文。从而建立起文道合一、明白流畅的新体散文。
  ……
展开
目录
前言
词旨剀切明理 气势雄骏奔放
——魏徵《十渐不克终疏》
怀才不遇命多舛 长风破浪思奋飞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檄文中典范 骈丽之佳品
——骆宾王《讨武璺檄》
写秦川胜景 通悟性志趣
——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短章寓深旨 夜宴含逸趣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自荐贤激昂青云 壮豪情心雄万夫
——李白《与韩荆州书》
控诉战争罪恶 震撼人们心魄
——李华《吊古战场文》
情怀幽眇芳洁 放恣山水佳境
——元结《右溪记》
尊师而重道 抗流更反俗
——韩愈《师说》
别出心裁的构思 善鸣不平之妙文
——韩愈《进学解》
议论盘曲遒劲 叙事波澜迭起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古文运动之旗帜 写作成功的经验
——韩愈《答李翊书》
思古高情而远韵 鉴今寄兴更无端
——韩愈《送董邵南序》
一曲情至无文的哀歌 千古悲辞不韵之绝唱
——韩愈《祭十二郎文》
溯源《史记》精神 敢创墓志新风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明褒而实贬 继承又翻新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巧妙的构思 深刻地揭露
——柳宗元《捕蛇者说》
借植树之理 明治人之术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英雄出少年 暴露更深刻
——柳宗元《童区寄传》
短篇形象生动 寓意警醒深刻
——柳宗元《三戒》并序
借山水之情 抒胸臆之气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丘无人赏识 谪人缺乏知音
——柳宗元《钴锷潭西小丘记》
清峻秀丽的山光 幽邃高洁的水色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