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br> 前言<br> 一 萨特文艺理论研究现状<br> (一)国内研究现状<br> (二)国外研究现状<br> 二 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突破点<br> <br> 第一章 萨特早期的哲学思想和伦理叙事<br> 一 萨特的生平与著述<br> 二 早期伦理叙事的哲学基础<br> (一)萨特小说理论的哲学起源<br> (二)自由的存在论<br> 三 模棱两可的伦理学与伦理叙事<br> (一)萨特的伦理学为何模棱两可? <br> (二)伦理叙事下存在的可能性<br> <br> 第二章 伦理叙事的话语模式及特征<br> 一 主体意识、视角与叙述人称<br> (一)主体意识与叙事视角<br> (二)叙述者与人物的距离关系——不在外面,就在里面<br> (三)主体意识与叙述人称<br> 二 情节与结构模式<br> (一)庸常世俗生活描写与焦虑人格<br> (二)情绪结构对情节结构的取代<br> 三 情感同化法与道德悬置<br> (一)情感同化法<br> (二)萨特对非人格化叙事理论的深化<br> <br> 第三章 伦理叙事中的时问与身体<br> 一 萨特的时间哲学和叙事策略<br> (一)意识和时间的三维<br> (二)三维时间中的叙事<br> 二 萨特伦理小说中的时间特征<br> (一)双焦点的时间结构<br> (二)反时序叙事的诸种方式<br> 三 以身体为中心的伦理叙事<br> (一)萨特的身体理论<br> (二)身体叙事下的生存困境<br> <br> 第四章 介人文学与意识形态叙事<br> 一 萨特的意识形态论和介入文学观<br> (一)萨特的意识形态理论<br> (二)介入文学的宣言:《什么是文学?》<br> (三)文学是对意识形态的传达与疏离<br> 二 介入文学中的意识形态叙事<br> <br> 第五章 意识形态叙事的话语模式及特征<br> 一 作为意识形态象征的叙事<br> (一)意识形态叙事的理论来源<br> (二)多音齐鸣的复调叙事<br> 二 宏大叙事与集体模式<br> (一)从庸常世俗生活的描写到宏大社会历史画卷的刻画<br> (二)从个人模式向集体模式的转变<br> (三)从不干预立场到社会历史和政治价值的全面介入<br> 三 “回音壁式”的时间结构<br> <br> 第六章 历史意识与文体之变<br> 一 历史意识与意识形态叙事的“新”文体<br> (一)历史意识的产生<br> (二)从处境小说到处境剧<br> 二 处境剧中的神话结构模式<br> (一)神话结构模式<br> (二)二元对立结构中的戏剧,中突<br> 三 处境剧中的意识形态叙事策略<br> (一)充满主观性的反叙事结构<br> (二)“分裂性意象”的采用<br> <br> 结语<br> 一 萨特两种叙事模式的特点<br> (一)伦理叙事的洞见与盲视<br> (二)意识形态叙事的激情与幻灭<br> 二 萨特的叙事之旅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以来叙事模式的转型<br> 参考文献<br> 后记内容摘要
《萨特的叙事之旅:从伦理叙事到意识形态叙事》通过对萨特文论和创作在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和叙事结构等方面的考察,将萨特的叙事理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命名为“伦理叙事”和“意识形态叙事”,并集中阐发了这两种叙事模式的形式基础和形式特征,具体说明了这两种叙事模式下的不同的审美效果。该书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材料翔实。在对萨特文学思想与创作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结合、小说叙事学和小说社会学的结合上,以及对萨特伦理叙事、意识形态叙事话语模式及特征的深入分析和具体展开上有一定突破。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