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希腊左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012314
  • 作      者:
    (希)卡赞扎基著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村上春树曾在37岁到40岁时携妻旅居希腊,“希腊左巴”和克里特岛风情激发他完成了《远方的鼓声》,同时开始创作《挪威的森林》<br>    作家三毛和荷西分手时,一起在沙漠影院观看了获三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希腊左巴》<br>    著名学者李敖曾自称为“中国的左巴”<br>    1、村上春树、三毛、李敖推荐,同名电影获三项奥斯卡奖<br>    2、作者被誉为希腊的鲁迅<br>    3、同类书是南海出版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直在开卷和北京新华外国文学畅销排行榜前100位
展开
作者简介
    尼科斯·卡赞扎基(1883-1957),20世纪享有国际声誉的希腊作家,代表作有《自由与死亡》《基督的最后诱惑》《奥德修记现代续篇》和《希腊左巴》等。他的作品广为传颂,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曾获诺贝尔奖提名。“希腊人”这个词,已经足以说明卡赞扎基一些不同于他人的个性魅力。他的作品被誉为复活了荷马的精神,具有古代英雄史诗的气概。<br>    在希腊当代作家中,卡赞扎基是作品得到最多次翻译的宠儿,他的许多作品不仅拥有各种语言的版本在国际上发行,而且还被搬上舞台和荧幕。卡赞扎基的作品一直是希腊和国外作曲家重要的灵感源泉,而他受到如此热烈追捧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作品的主题:人类精神与安详的克里特岛屿、宗教与伪善、人生的欢愉和对人生意义的追寻等。除了独立创作,卡赞扎基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家的重要作品。他喜欢周游世界,曾到过巴勒斯坦、日本和中国等很多遥远迷人的国度,卡赞扎基在其旅行札记中对这些旅途经历做了生动有趣的记述,著有《中国纪行》等。作者被称为“希腊的鲁迅”,可见其在希腊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现在是绝望和忧伤。<br>    这没关系,他已经做过努力<br>    尽他所能去斗争。<br>    而在他那荒凉的幻灭中<br>    只有一样东西<br>    仍然使他充满骄傲。<br>    即便是在失败中<br>    他也能够向世界证明,他同样不屈不挠的勇气。<br>    ——希腊现代诗人卡瓦菲斯<br>    左巴,一个年迈却始终放荡不羁、精力充沛的开矿工人;“我”,一个年少、怀抱高远理想却理性压抑的书呆子。我们偶然邂逅、结伴同行,彼此相知相惜。最后左巴又孑然一身远行。<br>    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上,左巴引领着“我”重新思索生命,体验跟他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br>    他对“我”说:老板,你什么都有,但是你仍然错过了生命,因为你心中少了一点疯狂。如果你可以疯一点,你就会知道生命是什么。
展开
精彩书评
    如果叫我在世界上选择一位导师的话,我肯定选择左巴,他教给我热爱生活和不怕死。<br>    ——卡赞札基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和他在比雷埃夫斯初次相遇。我到码头去乘开往克里特的轮船。天刚亮,下着雨,刮着一股强劲的西罗科风①。浪花飞溅到小咖啡馆。镶玻璃的门关着,室内空气污浊,充满人臭和鼠尾草煎汁味。室外,天气寒冷,窗玻璃蒙上了一层水汽。五六个身着棕色羊皮短袄的水手,在这里熬了个通宵。他们喝咖啡或是鼠尾草煎汁,隔着水汽蒙盖的窗玻璃望大海。被海浪冲昏的鱼儿,躲到海底深处,等待上面恢复平静。渔民也都挤在咖啡馆里,等候风浪平息,鱼回到水面上来吞饵。舌鳎、伊豆鲉、鳐鱼从它们的夜间旅行归来。天亮了。<br>    镶玻璃的门开了。一个秃头、光脚、身上沾着泥、皮肤黝黑的矮胖码头工人走了进来。<br>    “嗨,科斯坦迪,”一位身穿天蓝色宽袖长外套的老水手喊道, “怎么样了,老家伙。”<br>    科斯坦迪啐了一口唾沫。<br>    “你说我能怎么样,”他烦躁地答道,“早晨上酒吧,晚上回家。早晨上酒吧,晚上回家!我就是这么过日子。屁工作也没有。”<br>    有的人笑了起来,有的人摇着头骂街。<br>    “世界就是个终生监狱。”从看木偶戏悟到哲理的一个蓄着小胡子的人说,“不错,一个终生监狱,真见鬼。”<br>    淡蓝色的晨曦穿过肮脏的玻璃,进入室内,射在人们的手、鼻、额头上,照亮壁炉上的酒瓶。电灯显得暗了。熬了一夜而昏昏欲睡的店老板伸手把灯关掉。<br>    一阵沉默。所有的人都抬起头来,望着外面的晦暗天气。人们听到惊涛拍岸和室内几个水烟筒发出的汩汩声。<br>    老水手叹了口气说:<br>    “唉!莱莫尼船长不知会怎么样,愿上帝保佑他!”他朝大海狠狠地看了一眼。<br>    “喔!这个制造寡妇的东西。”他吼叫着说,一面咬他的灰色胡子。<br>    我坐在一个角落里,觉得冷。我又要了一杯鼠尾草煎汁。我感到困。我和睡欲、疲倦、天蒙蒙亮时的孤寂感做斗争,通过水汽蒙盖的玻璃看码头。它已苏醒,各种船只的汽笛在鸣响。赶大车的和船夫们在呼喊。看着看着,海、雨和离别交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网眼收拢,把我的心裹缠起来。<br>    我注视着一艘大船的黑色船首。整个船体仍浸沉在黑暗之中。雨在下。我望着连接天空和泥泞地面的雨柱。<br>    面对这艘黑色的船、阴影和雨,凄凉之感油然而生,引发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挚友的容貌在淫雨和阴郁的氛围中显现出来。不就是去年?另一种情景?昨天?那我是什么时候来到这个码头与他话别的?我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天蒙蒙亮,还下着雨。当时我的心情也很沉重。<br>    与挚友慢慢分手,是何等痛苦!不如断然离去,回到个人孤独的自然气候中。可是,在那下着雨的黎明时分,我不能一下子走掉 (后来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为时已晚)。我陪他上船,坐在他那周围放着散乱行李的船舱里。当他的注意力转向别处时,我只顾看他,仿佛要把他的一点一滴的特征全都印在我脑海里——一双明亮的蓝绿色眼睛、丰满的脸庞、敏锐而孤傲的表情,尤其是他的那双十指修长、带有贵族气派的手。<br>    一刹那间,他发现我以热切的目光注视着他。他以掩饰自己的情感惯于采用的那种嘲笑神态,转过头来看我。他心领神会。为了解除我的悲伤,他开玩笑似的问我。<br>    “要到什么时候?”<br>    “什么,要到什么时候?”<br>    “你还没完没了地舞文弄墨呀?跟我走吧,亲爱的先生。在高加索那里,我们成千上万的同胞正在受苦受难。让我们去拯救他们吧。”<br>    他笑了起来,仿佛在讥讽自己的崇高决定似的。<br>    “可能我们救不了他们,”他接着说,“可是,当我们尽力去拯救别人的时候,也拯救了我们自己。你不是这么宣讲的吗?‘拯救别人是拯救你自己的唯一途径……’那么,走吧,你过去说得那么好。走吧!”<br>    我没有回答。东方的神圣大地是诸神的母亲,被钉在高山上的普罗米修斯的喊声在回荡。我们的民族像他一样被钉在那里的岩石上,在呻吟、呼喊,又一次遭受危难,呼喊她的儿女们前去拯救。我听到了呼叫而反应消极,就好像痛苦只不过是一个梦,一出动人悲剧中的情景。如果贸然冲上舞台,参加行动,那就显得天真鲁莽。<br>    我的朋友没有等我回答,就站起身来。轮船这时已第三次鸣笛。他向我伸出手,又一次以玩笑掩饰他的情感。<br>    “再见,书虫。”他说。<br>    他声音颤抖,他知道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是可耻的。泪水、温情脉脉的语言、失态的举止、世俗的亲热,这一切都是与人的尊严不相称的弱点。我们彼此相爱从未如此之深,但不曾交换过一句亲热的话语。我们玩耍,我们像野兽似的彼此把对方抓伤。他为人精细敏锐,爱嘲弄而温文尔雅。我却是个粗野的人。他善于克制自己,把一切内心的情感用微笑表现出来。而我生性暴躁,往往发出一阵不合时宜的狂笑。<br>    我想用生硬的语言掩盖内心的激动,但我感到难为情。不,不是难为情,我就是做不到。我握住他的手,握住不放。他看着我,显得诧异。<br>    “激动啦?”他勉强微笑。<br>    “是的。”我平静地答道。<br>    “为什么?我们是怎么决定的?多少年前我们不是商定好了吗?你那么喜爱的日本人是怎么说的?不动声色、平静泰然,面孔是一张固定的微笑着的面具。至于面具后面发生什么,那就是我们的事了。”<br>    “不错。”我回答,同时为了避免失态,说出一句长长的话语,也不知道是否制止我的声音颤抖。<br>    船上响起锣声,在驱赶各船舱中送行的人。细雨绵绵。到处是离别时的衷情话语、发誓、长吻和气喘吁吁的急促叮咛。母亲扑向儿子,妻子拥抱丈夫,朋友拥抱朋友。他们仿佛彼此要永远别离。短暂的分别仿佛使他们想到永久的别离。锣声犹如丧钟,在潮湿的空气中,从船头响到船尾。我不禁颤抖。<br>    我的朋友欠身,低声问道:<br>    “听我说,你有不祥的预感吗?”<br>    “有。”我回答说。<br>    “你相信这种无聊的说法?”<br>    “不信。”我肯定地回答。<br>    “那么?”<br>    没有什么“那么”。我不信,可是我有点害怕。<br>    我的朋友把他的左手轻轻地放在我的膝盖上。每当我们讨论得最融洽的时候,他就这样。我催他赶快作决定,他不肯,拒绝,最后让步。要么就摸着我的膝盖,好像对我说:“看在朋友的分上,我照你的意思办……”<br>    他眨了两三下眼睛,又盯着我。他知道我难过,不再拿出我们惯用的武器:笑,微笑,开玩笑……<br>    “好吧,”他说,“伸出手来,如果我们两人中有一个人面临死亡的危险……”<br>    他停下来,仿佛感到难为情。我们多少年来一直拿这些形而上学的探索开玩笑,把什么素食者、招魂巫师、通神论者和降神术中从灵媒身上发散出的可见物都看作一路货色。<br>    “那怎么样?”我猜着他的想法问。<br>    “就拿这当作游戏好吗?”他为了给刚说出的那句可怕的话圆场,赶忙说,“要是我们俩中间有一个人面临死亡的危险,他就去想另一个人,要想得非常强烈,使对方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感应……同意吗?”<br>    他想笑,但嘴唇像冻僵了似的,没有动弹。<br>    “同意。”我说。<br>    我的朋友怕过于暴露自己内心的激动,又急忙说:<br>    “当然,我一点儿都不相信心灵感应……”<br>    “那有什么关系,”我低声说,“就这么办……”<br>    “好吧,就这么办,玩玩!同意啦?”<br>    “同意。”我答道。<br>    这是我们之间的最后的对话,我们默默地握手,手指热切相连,又急促分开。我快步离去没有转身,仿佛有人在后面追赶。我做了一个回头的动作,想最后一次看看我的朋友,但我克制住了。我命令自己:“别回头,向前走!”<br>    人的灵魂陷入肉体的泥潭中,仍然处于不完美的原始状态。由于功能发展不全,她不能清晰准确地预感未来。要是她能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次分别该会是多么不同。<br>    天越来越亮。两个清晨混同起来。挚友的脸庞看得更清楚了。他在码头上,满面愁容,纹丝不动地站在雨里。咖啡馆的门开了,海在咆哮。一个矮胖水手,两脚叉开,胡髭两边下垂,走了进来。室内响起了欢快的声音:<br>    “你好,莱莫尼船长!”<br>    我躲到一个角落里,想再集中一下思想。可是朋友的面孔在雨中溶解了。<br>    室内更加明亮。莱莫尼船长面有愠色,沉默不语。他掏出他的琥珀念珠拨弄着。我竭力不去看,不去听,追回一点刚刚消失的幻影。一想起我朋友叫我“书虫”,夹杂着耻辱的怒火又在我胸中复燃。因为这个词体现了对我到如今所过着的日子的极度厌恶。我对生活是如此热爱,我怎么会那么长时间以来让自己陷入陈旧的书本和废纸堆里!就在分别这天,我的朋友帮我看清楚了。我感到卸下了包袱。既然从此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什么,我也许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去战胜它。它再不是散乱的和无形的了。它已成为一个词,有了形体,那么我去同它斗争就不难了。<br>    那次谈话确实无声无息地在我身上起了作用。我从那时起就找借口,摆脱废纸堆并投身到行动中去。我厌恶我的人生有这么个可耻的称谓。可就在一个月前,我遇到一个渴望得到的机会。我在靠利比亚海的克里特海滨租下一个被遗弃的老褐煤矿。现在,我要去和工人、农民,一些纯朴的人生活在一起,远远离开“书虫”之流。<br>    我做出发前的准备,心情异常激动,仿佛此行有着某种神秘意义。我已决定改变生活。我对自己说:“直到如今,你只看见影子而怡然自得;现在,我领你到实实在在的东西那里去。”<br>    终于准备就绪。临行前,我翻看文件时,发现一篇未完成的手稿。我把它拿起来,看着它,心里犹豫了。两年来,一个极大的欲望,一粒种子:佛,在我灵魂深处颤抖。我时时刻刻都觉得它在我肚子里养育、成长。它长大了,开始动弹,用脚踢,要出来。现在,我已经没有勇气把它抛弃。我不能,要做这样一个精神流产为时过晚了。<br>    正当我拿着手稿,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朋友那讥讽又亲切的微笑忽然在空中出现。“我把它带走!”我生气地说,“我把它带走,你别笑!”我像对一个婴儿似的,小心翼翼地把它用布裹起来带走。<br>    莱莫尼船长发出低沉、嘶哑的声音。他讲那些水精灵,暴风雨时爬到他的船的桅杆上,还伸出舌头舔来舔去。<br>    “它们身上软绵绵、黏糊糊的,”他说,“你要是抓住它们,手就烫得火热。有一回,我摸了它们再捋胡子,我像鬼似的整夜发光。好啦,我跟你们说,海水灌进了船舱,我的货物被浇湿,变得沉重,开始倾斜。我完蛋了。可是上帝对我发慈悲,及时送来雷电,劈开舱口挡板,所有煤都倒到海里。海里满是煤,可是船轻了,重新竖起来。就这样,我又一回脱险了。”<br>    我从口袋里掏出我的“旅伴”——但丁袖珍本。我点燃了烟斗,舒舒服服地靠墙坐着。我一时犹豫:汲取哪段诗句呢?地狱篇中的滚烫沥青、炼狱中的圣火,还是直接去奔那最高层次的“人类希望”?我可以选择。我手捧但丁袖珍本,品味着这一自由。我清早要选读的诗句将给我的一整天定下音来。<br>    我审时度势以便作出决定,但我没有时间。突然,我感到不安,抬起头来。不知怎么,我觉得我头顶上仿佛开了两个洞。我急忙转过身来,朝镶玻璃的门望去,像闪电般,一股想见到我朋友的强烈愿望穿过脑海。我准备好迎接奇迹的出现。但奇迹没有出现。一个挺高的个子、干瘦、双目圆睁、约莫六十岁的陌生人,把鼻子贴在玻璃上看我。他腋下夹着一个扁平的小包袱。<br>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忧郁不安、讥讽而充满热情的眼睛,至少我觉得是这样。<br>    当我们的目光碰到一起时——他仿佛肯定我就是他所要寻找的人——这个陌生人断然伸手推开了门。他迈着轻快的步子穿过一张张桌子,站到我面前。<br>    “在旅行?”他问我,“去哪儿?”<br>    “克里特。干什么?”<br>    “带我去好吗?”<br>    我仔细打量他。面颊凹陷、颧骨凸出、坚实的下颌骨、拳曲的灰头发、目光炯炯。<br>    “为什么?你要我带着你去干什么?”<br>    他耸了耸肩膀。<br>    “为什么!为什么!”他用轻蔑的口气说,“不问为什么就什么都不能干了吗?就这样,为了高兴?好啦,带我走吧,就说给你当厨子。我会做你没有喝过的好汤!”<br>    我笑起来。我喜欢他的态度和犀利的语言。也喜欢他会做汤。我心想,带着这个四肢像散了架似的人去远处偏僻的海滨并不坏。喝喝他做的汤,听他聊天……看样子他是在海上漂泊多年的,像航海家辛伯达一类的人物……我喜欢他。<br>    “你在考虑什么?”他晃着大脑袋问我。“你在权衡得失,嗯!一分一两地衡量,不是吗?好啦,勇敢些,决定吧!”<br>    他站在我面前,是个身材不匀称的高个子。我得仰起头跟他说话,很累。我合上了但丁袖珍本。<br>    “坐下,”我对他说,“你喝杯鼠尾草煎汁吗?”<br>    他坐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把他那包袱放在身旁的一张椅子上。<br>    “鼠尾草煎汁?”他轻蔑地说,“老板,来一杯朗姆酒!”<br>    他小口小口地呷朗姆酒,含在嘴里品味,然后慢慢咽下去,暖和肠胃。我心想:“这个纵欲者,也是喝酒的行家。”<br>    “你是干什么的?”我问他。<br>    “什么都干,用脚、用手、用脑袋,都行。随你挑着使。”<br>    “最近你在哪里干活?”<br>    “矿里。你知道,我是个好矿工。我认识矿石,会找矿脉,开坑道;我下井,一点也不害怕。我干得不错,当工头。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可是魔鬼掺和进来。上星期六晚上,我喝多了点儿,我去找老板,这天他正来检查,我把他揍了……”<br>    “把他揍了?为什么?他对你怎么了?”<br>    “对我?没什么,对我什么也没有怎么。我跟你说,我是第一次见到他。他还给我们发烟卷哩,这倒霉的家伙。”<br>    “那究竟为什么?”<br>    “噢!你问这种问题!就是来了一股劲,伙计。你知道磨坊老板娘的故事吧!难道磨坊老板娘的屁股会拼音识字吗?磨坊老板娘的屁股就是人性。”<br>    我读过许多有关人性的定义,这个说法令人瞠目结舌,十分别致。我很感兴趣地端详我这个新伙伴。他脸上布满了皱纹和瘢痕,仿佛被风雨所侵蚀。若干年后,另外一张脸,一个表情痛苦的木雕像:巴奈·伊斯特拉第的脸给我同样的印象。<br>    “你的包袱里包的是什么呀?吃的?衣服?工具?”<br>    我的伙伴耸了耸肩,笑了。<br>    “你的想法倒是合情合理,”他说,“就是把我小看了。”<br>    ……
展开
目录
自序  自由的导师<br>第一章  我是一个男子汉<br>第二章  这才是自由<br>第三章  女人与阿芙罗蒂<br>第四章  我只信左巴<br>第五章  快刀斩乱麻<br>第六章  用跳舞说话<br>第七章  永远的女人故事<br>第八章  年轻人跟我来<br>第九章  听我弹桑图里<br>第十章  上帝听见你的笑<br>第十一章  女人如鳗鱼<br>第十二章  连石头都活了<br>第十三章    活着进天堂<br>第十四章  欢蹦乱跳的心<br>第十五章  十五年算什么<br>第十六章  只读过一本书<br>第十七章  我能拯救她<br>第十八章  我有第四条理论<br>第十九章  花环与爱情<br>第二十章  在草地上打滚<br>第二十一章  女人和美酒<br>第二十二章  儿女都是神<br>第二十三章  只当着男人哭<br>第二十四章  内心的魔鬼<br>第二十五章  疯狂的历史<br>第二十六章  左巴永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