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八舍往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5443304
  • 作      者:
    武汉大学中文系一九七八级编著
  • 出 版 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几个人的日记,唤起五十多人的跟帖追忆。一节片断,一个闪念,一段回想,一番讨论。以及一群人的诚挚之心。最真实地还原了1978至1982年问大学生的求学生涯。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他们,如何参加高考?怎样走进校园?读了什么书?怎么样读书?开过什么讲座?讨论何等话题?看过什么电影?受教哪些老师?有过什么成就?遭遇何等挫折?等等,等等。虽然是无数细节,却鲜活而开阔地展示了历史。一个时代的面貌,一代学子的心境,清晰可见。一切都成为亲切的怀念。这就是《老八舍往事》。
展开
内容介绍
  老八舍是武汉大学中文系78级大学生居住的集体宿舍。这一群人,经历迥异,年龄悬殊,于1978年10月从四面八方相聚在此,共同度过了几年求学时光。时隔多年,虽然彼此早已分飞南北,天各一方,却又借助网络,於十年前建立起自己的网上“老八舍”,并在此探讨人生事业,共诉生活心情,回忆点滴往事。于是便有了这样一《老八舍往事》。
  《老八舍往事》的价值在于,她不仅集中再现了一代学子的人生体验,为历史写实,为时代存真,还用一种最“时髦”的网络跟帖方式呈现出丰富的个性。与个人回忆录相比,少了些视界局限,与传统编年史相比,多了些鲜活细节,具有不可忽略的文体价值和史料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下乡的地点在吉林省白城地区,庄稼院十八般武艺样样练过。因“表现突出”,未曾入团就已被任命为大队团总支委员,后来又做了公社团委副书记,大队革委会副主任。1974年被贫下中农推荐到吉林工业大学读内燃机专业,却因得罪了公社书记,被调换到吉林哲里木盟师范学校。
  1976年从师范学校毕业留校,未几日被哲里木盟教育局相中,调去主管76、77、78三届大学招生。此间利用哲盟乃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与本省多所大学交涉寻求照顾,从而将多名“死档”考生送进学府,其中包括不少北京、天津知青。当然,这两三年招生工作的最重要成果,是将自己招进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其实,若不是主管招生有着近水楼台的便利,我原本是该进北师大心理学系的。
  【他乡人回复】说起来,我与老八舍是有缘分的。77级高考时,我作为在校生也有幸参加。出榜时也达到了体检标准(每门课及格),但平均分差一分未到在校生的录取标准(80分)。当时报的第一志愿也是武大中文系。77级没有读成。1978年再考时,其他科考得不错,唯独中文没考好,好像是没及格。报志愿时,学校报的是武大,却不敢报中文系。录取通知接到时,赫然见到是中文系。后来了解到,当时去广西招生的老师是我们系广西籍的罗老师。大概我的总分尚可,就被罗老师网罗到老八舍。冥冥之中,今生与八舍的兄弟姐妹们就是有缘。
  【宋姐回复】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我没敢报名。1978年,我见头一年试题不难,想尝试一下,又犹豫不决,因为我的工龄不满5年,按政策不能带薪。幸好这时父母错划“右派”的问题得到彻底平反,父亲如枯木逢春,以67岁的高龄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父母全力支持我,愿承担我读大学的费用。我这才下定决心,在工余与车间其他青年一起复习,互相切磋,终于在29岁那年,迈进了武汉大学的大门。
  【施曼娜回复】1973年高中毕业后,我随同学下放到河南省罗山县五七青年农场。和插队的知青相比,农场知青虽然没有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但吃苦受累一点也不少。下水田犁田耙地、插秧除草、割谷打场,村里男劳力干的活我们都干了。1975年病退回城后在家待业,先后当过灯泡厂的工人和中、小学校的代课老师。
  当年高考选择文科,并非我的理想,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1978年高考,我的语文成绩只考了70分多一点,是各科成绩中最差的;而数学考了80多分,是除了政治以外,各科成绩中分数最高的。最初我是打算考理科的,这也是家人的愿望,老爸老妈一直希望他们的女儿能上医学院,将来当医生;而我自己心仪的学科是生物,理想的专业是园林、植物或农作物栽培,将来当一名园艺师或农艺师。如果不是临考前对物理一科心里没底,怕分数太低影响了总成绩,最终改报文科,我或许进不了武汉大学中文系。
  【莫得万回复】1977年底,我在福建厦门前线某野战部队服役正好满一年。那时的部队,正在进行渡海登陆演习,为解放台湾做准备,上上下下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整天累得一身汗,可空闲时我还是喜欢阅读无线电方面的书籍。当时有一个信念,这个国家要发展,总要用上科技知识的。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所在的部队还是采取推荐上学的办法,结果一个没有录取。为此,1978年高考前,团部派人到各连队调查有无可为部队增光的人。我们连推荐了我。真是很幸运,我作为全团仅有的几位代表之一,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
  这次部队很重视,高考前一个月,师部把十五名考生集中到厦门同安县城脱产复习。我的志向和兴趣在理工科,可部队只允许我们考文科。而且我们只在同安二中听了一次课,因为他们已经进入到模拟考试阶段,无奈,我们只好自学。好在福建省编的那套复习资料帮了我们,十五人中,北大、武大、厦大和北外各录取一人,在各师中名列前茅。
  当时填志愿也很可笑,既不知道志愿和录取的关系,也不知道所填志愿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我的三个志愿竟然是以自己没有去过的城市为依据,第一是北大,第二是武大,第三是中大。回想起来,当年幸亏自己少考了几分,不然被北大录去,失去做老八舍一员的机会,那遗憾可就大了。
展开
目录
第一学年/001—082
上学期(1978年10月5日—1979年1月22日)
入学报到,讲述不同的高考经历/003;社会考生占多数,高考
为我们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遇/019;开学典礼、传统教育和入学测
验/026;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文学概论》/030;人民助学金和
那个年代的生活标准/032;各类讨论会和报告会,迎来思想解放的
大潮/035;三十年前的书价好便宜/042;陈荒煤的报告会/044;
《现代汉语》测验趣事/045;年级刊物《红枫叶》问世/048;大
学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好多人考砸了/054
下学期(1979年2月11日—1979年7月20日)
恶补中外电影,大学四年看了三百多部/056;老八舍门廊两
边,是我们的争鸣园地/065;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劳动周:下田插
秧/065;庐山六人行代表了老八舍的第一次集体出游/066;听对
越自卫反击战的报告/071;为中文系两位大师级教授开追悼会/
072;学术讨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吗/073;关于东湖游泳的
往事/077;听周大璞教授作报告/079;77级因诗歌《爱》引起争
鸣/081;武汉的夏天好热啊/082
第二学年/083—122
上学期(1979年8月31日—1980年2月7日)
出版业复苏,《英语》课开始使用许国璋教材/086;中文系
的几次象棋比赛/086;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召开,盛况空前/093;
77级主编的《这一代》还没出厂即被查禁,半本杂志也抢手/094;
年级的课外活动:爬珞珈山比赛/096;寝室争论,有趣的回忆/
098;76级毕业了/099;放假了,听完中央文件再离校/102
下学期(1980年2月24日——1980年7月12日)
小万老师给我们上《英语》课/103;学习劲头实在是高/
105;为刘少奇同志平反/107;年级流行喇叭裤/108;断臂维纳
斯之风波/110;有的年轻老师讲课水平不高/111;第二学年的
劳动周是打扫环境卫生/111;年级的剧社活动有声有色,为俺们
争了光/112;听名流讲座/116;从《马列文论》说到《文心雕
龙》/118;酷暑下的期末考试让我们记忆犹新/121
第三学年/123—176
上学期(1980年8N31日—1981年1月27日)
学校实行食堂制,有人欢喜有人愁/125;受热捧的《美学》
开课/127;年级传看《金瓶梅》/128;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
话》在同学中不胫而走/129;亲历人生观大讨论/131;何谓“老
三届”/134;/全国象棋冠军来校表演/137;化学系77级出了一
个小偷/138;年级兴起买“小三洋”之风/139;与77级比赛羽毛
球/140;看审判“四人帮”实况转播/142;《政治经济学》课照
本宣科,逃课者众/147;思想激进的诗人走进大学校园/149;期
末考试,忙里偷闲踢足球/150
下学期(1981年2月18日—1981年7月5日)
80级有一位同学公派出国留学/155;胡国瑞教授讲宋词/
156;中央号召“五讲四美”,校园学雷锋/157;校园看樱花/
159;老八舍的“煤油炉”文化/161;樱花诗歌朗诵会/162;第
三学年的劳动周是拔草/162;话剧《沉思者》大受欢迎/162;围
剿《苦恋》不得人心/169;指挥家李德伦来校普及交响乐/171;
中文系的诗歌活动及朗诵会/174;老八舍的一次火灾与同学捐款/
174;关于考试舞弊的议论/175
第四学年/177—266
上学期(1981年8月30日—1982年1月14日)
新教学楼启用了/179;老段组织的黄山游遭处分/181;张国
安同学,你出家了吗/182;近半数同学报名学习太极拳/188;我们
的摄影社开张了/189;马克昌教授讲如何进行刑事诉讼辩护/194;
中国足球队三比。大胜科威特,校园彻夜狂欢/196;77级和78级联
合献礼的项目起风波/197;几场学术大师的报告会/199;中国女
排首夺世界杯,激动人心/200;珠海张表演特异功能:胳肢窝猜字/
201;大学四年的必修课程全部结束了/204;77级毕业了/206
下学期(1982年2月7日—1982年8月4日)
周大璞教授开《训诂学》课,关于“小学传统”的议论/
208;我们搬出老八舍/212;统计考试成绩,填表,被谈话/
213;面向社会开办写作讲习班,作为毕业实践向学校献礼/216:
讲习班的报名空前火爆/219;毕业论文讲演答辩效果极佳,广受赞
誉/222;讲习班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媒体争相报道/225;同学
上讲台,风采各异/234;“热干面协会”惨遭重创/244;讲习班
结业和联欢/250;毕业合照/256;纯安同学的悲剧,国家包分配
利弊谈/258;临别相互赠言,老八舍生活结束/263
附录:舍友剪影/267—276
后记/278—27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