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巧计专列出轨杀日酋<br> 北京南三环马家堡小区,早年间有一座马家堡火车站,它曾经是津(天津)卢(卢沟桥)铁路北京方面的起点。<br> 马家堡站始建于1896年农历五月,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商用火车站。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天津、河北风起云涌。6月12日,义和团用一把竹扫帚点燃了整个大楼,马家堡火车站被付之一炬,当地人称之为“火烧洋楼台”事件。<br>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从西安启銮回京,就是在马家堡火车站下的车。<br> 后来,随着前门车站开通,马家堡火车站就逐渐荒芜了。<br>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当局又在马家堡地区设了个小车站,也叫马家堡站。这个小站只有3间房,专门用于会车,没有客货业务。<br> 1944年,这里只有4名工作人员。一个是中共北平铁路工作委员会的地下党员、站长许言午,一个是党的积极分子、身材高大的扳道员申连科,另外两人也是扳道员。<br> 1944年7月11日,就在这个小站,发生了一起至今鲜为人知的重大事件。笔者在1992年10月,电话采访了远在成都的许言午同志。据许老回忆,事情是这样的:<br> 北平的7月,阴雨连绵。<br> 一天,扳道员申连科对站长许言午说:老许,道岔信号灯的电线老化了下雨的时候信号灯乱变,要不要修一修。<br> 许言午听了这话,马上联想到路局方面的通知,要求沿途注意保护从北平开往青岛的304次特快列车。车上肯定有重要人物!何不利用这个机会,以技术事故做掩护,施巧计倾覆列车,打击日寇。想到这里,许言午会意一笑,小声地对申连科说:管它哪,别修了’这对我们有用。<br> 7月11日早上,天公作美,正好下小雨。<br> 许言午、申连科密切注视着304次列车驶来的方向,7点就要到了。<br> 304次特快列车终于露头了。它喷着浓烟,以时速75公里的速度,耀武扬威地向马家堡车站奔来。<br> 列车离车站越来越近了,许言午向申连科示意,申连科立即打出列车从干线通过的信号,同时却将道岔扳到会车的停靠线上。<br> 日本司机看到信号桩的通过信号,丝毫没有减速。一时间,列车一下子出了轨,撞向铁轨尽头的土堆,后边的车厢—节挨一节地撞在一起。<br> 任务完成了,申连科赶紧走了。<br> 但许言午没有马上离开现场,他要看一看“胜利成果”。<br> 304次特快的第一节车厢是铁结构的货运行李车厢,损失不太重。而第二节车厢是豪华的一等车厢,由于是三道木梁结构,在后面二、三等车厢的巨大撞击下,扭成了麻花状,豪华车厢里的100多名日伪头目,无一幸免。<br> 看到日军血肉模糊的尸体,许言午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br> 马家堡车站出了如此重大的“事故”,许言午也无法再待下去了。他回到站房,拿起雨衣,准备撤到根据地去。就在这时,车站上出现了一队伪警察,怎么办?蹊跷的是,伪警察并没有包围站房,只有伪北京铁路局警务部警务处长刘建章—人走进站房。两人相视一愣,就见刘建章一跺脚,低声说:老许,你真糊涂!<br> 听了这话,许言午赶紧从站房后门溜走了。<br> 伪警务处长怎么放走许言午呢?原来,许言午在正定火车站当副站长时,刘建章是日伪方面的特高科长,两个人经常做一些物资交易。不同的是,一个为抗日根据地,一个为日伪。今日老朋友见面,素有爱国思想的刘建章故意放许言午一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