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孔子文学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2866
  • 作      者:
    赵玉敏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赵玉敏,女,1975年生.文学博士,现任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已发表《孔子“文言”思想及英文学意义》、《“思无邪”本义辨正》、《孔子的君子现》、《以仁释礼,援仁入乐——孔子对周代礼乐文化的重构》、《亡隐志——孔门诗教背景下的文化功能》、《出土文献与孔予文学史地位的重构》等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孔子文学思想研究》钩稽整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通过对“文言”、“诗亡隐志”、“兴观群怨”、“春秋笔法”等语词进行考镜源流式的梳理和分析,全面展示了孔子文学思想生成的文化背景、言说方式和诗学精神,在彰显儒家文学思想经典性与原创性的同时,力图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精神财富。<br>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通过对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传授,确立了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在文、史、哲不分的思想启蒙时代,作为文化元典的“六经”同时也相当于后世的文学文本,孔子对“六经”的著述传授,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周公对于礼乐文化的这种改造,使原本事神致福的礼乐,变成“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传.隐公十一年》)的治国利器,正如《礼记.曲礼》所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乐由庄严肃穆的宗教庙堂走向了贵族的日常生活,由敬神娱神的礼器乐舞变成了人间秩序的规范,不但涵盖了道德、习俗、法律、政治、人伦、教育、军事、宗教、外交,而且与周人的日常生活也密切相关,诸如祈子、命名、冠笄、嫁聚、丧葬、相见、朝聘、宴飨、射御、籍田、会盟等活动,无一不有与之相应的礼典。“周人尊礼尚施”(《礼记.表记》),礼乐也因此成为周代文化的特定称谓。<br>    以周公为代表的周代统治集团,对原始礼乐的这种文化改造,使它从原始宗教中摆脱出来,从天人之际走向人人之际,为礼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人文主义的因素。<br>    在这种人文精神的统摄之下,经过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的礼乐文化灿然大备,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形态。<br>    1.名目众多,繁文缛节。<br>    周礼的名目极为繁多。《礼记.礼器》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虽有些夸大之辞,但还是比较客观地折射出周礼名目繁多的特点。对周礼分类,“三礼”中有五礼、六礼、八礼、九礼之说。①邹昌林在《中国礼文化》一书中例举周人礼仪近百种,并将其归纳为7类。其中属人生礼仪的有祈子礼、胎教之礼、出生礼、命名礼、保傅礼、冠礼、笄礼、公冠礼、昏礼、仲春会男女礼、养老礼、丧礼、奔丧礼、祭礼、教世子礼、妇礼等16种;属生产礼仪的有籍礼、射礼、蚕桑礼、养兽礼、渔礼、蒐礼、田猎之礼、献嘉种礼、御礼、货力、饮食之礼等11种。<br>    ……
展开
目录
引言 出土文献与孔子文学思想的再发现<br>第一章 周代礼乐文明与孔子文学思想的文化渊源 <br>第二章 “文言”与春秋时代文学思想的经典表达<br>第三章 以《孔子诗论》为中心看孔子对《诗》文本的阐释<br>第四章 “《诗》亡隐志”:孔子《诗》学理论的系统考察<br>第五章 “乐亡隐情”:孔子乐论思想的文学意义<br>第六章 “春秋笔法”与孔子的历史书写<br>第七章 孔子哲学的诗性智慧和诗化的人生理想<br>参考文献<br>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