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关系、结构与利益表达: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217107
  • 作      者:
    邓凡著
  • 出 版 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邓凡(1981-),男,四川仪陇人,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讲师,201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9月到2010年1月获教育部资助在教育部研究生访学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生访学基地访学。在《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博士论文获2010~2011年度全国“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二等奖,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展开
内容介绍
  《关系结构与利益表达: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主要从政策科学的前沿理论——政策网络理论出发,结合系统理论、复杂理论,在批判“线性”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制度分析、利益分析、结构-功能分析法对我国某些重大教育政策案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具体的文化背景构建了新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一方面重视正武与非正式制度和结构对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政策执行的作用;《关系结构与利益表达: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另一方面注重分析政策行动者的利益表达对教育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影响,并突出强调行动者之间关系的强弱程度对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深远意义,为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为公共教育权力机构对教育的有效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解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在理性认识阶段的产物,是理性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①是人们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是认识过程中的阶段。人们常用概念来表示对于特定事物的本质认识。概念从自然现象中高度概括出特定事物的本质属性,用抽象的语言表述出来。概念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完全地反映客观现实。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对于各种事物概念的把握也是如此。概念总是会随着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学科对于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内容的科学概念;在同一学科的不同理论中,对同一事物也会形成不同内容的科学概念。为了体现出本研究的严谨性,笔者会对与教育政策执行的网络模式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但并不肯定本书对相关概念的探讨就绝对具有科学性。笔者在本书中将对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执行、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等相关概念进行探讨。
  第一节  政策与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同经济政策、医疗政策等一样属于公共政策的一部分,具有公共政策的某些共同特征,同时也具有教育领域内削寺殊厨陸。教育政策的研究离不开公共政策的研究,要从公共政策研究那里吸取资源和养分。因此,要弄清楚教育政策的既念,我们认为应该追本溯源立足于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育政策的概念。
  一、政策与公共政策
  从逻辑意义上讲,政策与公共政策、教育政策在概念上是上下位的关系。即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上位概念,公共政策是教育政策的上位概念。在日常生活和政策科学研究中,人们往往会把政策等同于公共政策,把这两者互换使用。从政策内涵上看,政策不仅包括公共政策,还包括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团体政策等。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政”与“策”是分开的。所谓“政者,正也”,其本义是“规范”、“控制”等意思;而“策,谋也”,也就是“计谋”、“谋略”等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政”与“策”合成一个词,其含义是通过谋划,对人的行为和活动加以规范,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政策是人们通过谋划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和工具,而这些实际问题可能是个人家庭的,也可能是企业、社会团体的,也可能是国家、社会甚至国际的。比如个人的恋爱问题、家庭财产分割与享用问题等,这些发生在个人身上或家庭中,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家庭制定和实施的个人的、家庭的、家族的政策;而企业商品质量不高,技术老化,社会团体中内部成员争执、发展方向出现偏差等,就需要制定和实施企业、社会团体的政策来加以解决;而国家能源缺失、环境污染等这种关系到很多人利益,仅凭个人、家庭或企业、社会团体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国家政府制定政策来解决。前两者并不属于公共政策,只有后者上升到社会层面,关系到许多人的利益的政策才是公共政策。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分析视角
一、研究缘起
二、分析视角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宏观研究
二、教育政策执行的微观研究
三、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研究
第三节 主要研究问题及基本框架
一、主要研究问题
二、基本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意义及可能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意义
二、可能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解
第一节 政策与教育政策
一、政策与公共政策
二、教育政策
第二节 政策执行与教育政策执行
一、政策执行
二、教育政策执行
三、教育政策执行失真
第三节 政策执行模式与教育政策执行模式
一、模式与模型
二、政策执行模式
三、教育政策执行模式

第二章 线性教育政策执行模式及其问题
第一节 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及其问题
一、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研究方法
三、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主要观点
四、自上而下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自下而上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及其问题
一、自下而上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自下而上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主要观点
三、自下而上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研究方法
四、自下而上的教育政策执行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线性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成因及利弊分析
一、线性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成因
二、线性教育政策执行模式的利弊分析

第三章 政策网络理论及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建构的可能性
第一节 政策网络理论:理论源头、研究视角、流派及主要观点
一、理论源头
二、政策网络理论的研究视角
三、政策网络理论的主要流派
四、政策网络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构建的可能性
一、政策网络理论对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的贡献
二、我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政策网络理论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运用

第四章 关系、结构与利益表达: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关注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关系与结构: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中的重要变量
一、点:教育政策行动者
二、关系:教育政策行动者之间的联系
三、结构:教育政策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四、关系及其结构对教育政策执行结果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利益表达与协调: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的目的
一、教育利益表达与协调:和谐社会教育政策决策过程新要求
二、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教育利益表达与协调的有效手段

第五章 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建构的维度
一、从一元到多元: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的执行主体建构
二、“中心-边缘-中心”: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执行信息传递的路径选择
三、从单一到灵活多样: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政策工具的选择
第二节 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一、信任机制: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运行的基础
二、协商机制: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运行的操作方法
三、监督反馈机制: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的合法性基础
四、学习机制: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持续发展的保障

第六章 教育政策执行网络模式的运用分析——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为例
第一节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政策的演进
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
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演进过程
第二节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基本体系及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分析
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体系的基本内容
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网络、行动者及其互动分析
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网络及参与行动者分析
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政策网络间的互动分析
三、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网络互动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