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陶渊明李白新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31875
  • 作      者:
    (日)冈村繁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2
收藏
内容介绍
  《陶渊明李白新论(繁体竖排版)》反映历来对陶渊明高洁的隐者形象的评价。作者通过细读原作,结合历史资料和前人相关成果,认为陶渊明事实上是一位热衷功名、个性逞强、较少责任感和对身后美名十分关注的个人利已主义者。本书日文原作出版于1974年,今天读来仍不失为观点鲜明之作,可以反观近三十年国内“陶学”研究的徘徊状态。《李白新论》主要根据历史资料和李白诗歌创作论述李白作为侠客与道教徒合于一身的天才诗人的坎坷遭遇。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些诗中所流露出的都是一种欲断不能的孤独寂寞之感。正因为渊明难以排遣自己被社会疏远的这种孤独寂寞之感,他才在家中遭火灾后移居浔阳南郊,以求与官僚及知识人再度深交。这意味着,他的辞官归隐是出于任性而一时放弃对世俗名声的追求;而以后移居浔阳南郊则是为将这种一度放弃的企求重新捡回而作铺垫。
  第四节小心
  渊明因远离社会而内心深感孤独寂寞,但是在态度上却又显得颇为逞强。这种矛盾的心态行为本身意味着他对自己言行是十分小心谨慎的。而在我看来,他这种小心谨慎恐怕也是滋生于其利己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的根性,其目的是为自我保全。
  例如他的《拟古》第六首诗。该诗借战国时代天下学者云集齐国稷下(山东临淄县北部》讨论学说的史实,暗喻当时自己想去又不敢去的庐山白莲社: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不畏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该诗或许与渊明究竟是否参加过白莲社的问题有关。但是这个问题在这里并不重要。
展开
目录

前言
陶渊明新论
序章受人仰慕的隐逸诗人
第一节 陶渊明偶像
一《五柳先生传》
二《桃花源记》
三《归去来兮辞》
四采菊东篱下
第二节 陶渊明偶像的形成与发展
一陶渊明偶像的形成
二梁朝的文学风潮和陶渊明偶像
三唐宋以后陶渊明偶像的发展
四近代陶渊明研究的动向

第一章 世俗与超俗
第一节 归返故乡田园时的悲与喜
第二节 对「拙」的生活态度的自负与自嘲
第三节 在贫穷与富裕之间的惶惑
第四节 清廉与卑屈
第五节 对生死的达观与执迷
第六节 对身后名的淡泊与热衷及其它

第二章 东西宦游
第一节 初次任宫
第二节 北府的参军
第三节 憩息于通衢
第四节 背信的辩解
第五节 西府的幕僚
第六节 在故乡附近任官

第三章 不如归去
第一节 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二节 妹妹之丧
第三节 乡里小人
第四节 归隐的潜在原因

第四章 隐逸的生活
第一节 移居南村
第二节 怨诗。楚调
第三节 饥饿与清贫
第四节 依赖权势者的庇护

第五章 「真」与「固穷之节」
第一节 真
第二节 固穷之节
第三节 身后名
第四节 世俗「猛志」的变形

第六章 人与文学
第一节 人生的挫折
第二节 逞强的姿态
第三节 孤独与寂寞
第四节 小心
第五节 剧烈的情感起落
第六节 人与文学
陶渊明年表
著者后记

李白新论——游侠与道教、神仙
绪言
第一章 出生及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游历襄汉、江淮和滞留安陆
第三章 东鲁时期的诗文
第四章 长安宫廷时代
第五章 在长安宫廷的失落
译后记
《冈村繁全集》出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