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破译命运密码:童话人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901245
  • 作      者:
    柯云路著
  • 出 版 社 :
    鹭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人,为什么有各种各样的活法?究竟,是什么力量支配了人一生的命运?你属于哪一种人格?本书以独特的方式解析了二十几种情结的形成奥秘,使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洞察自我与他人的智慧。
展开
作者简介
  柯云路,当代著名作家。他始终关注社会人文问题,其创作既在文学之内,也在文学之外诸多领域展开。在文学领域,著有政治小说《新星》、《龙年档案》、 《黑山堡纲鉴》,以及百科全书式全景描绘中国社会的长篇小说《夜与昼》、《衰与荣》、《芙蓉国》等二十余部,并多次引起轰动。在文学以外,作者广泛涉猎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东方文化等学科,著有文化人类学专著《人类时间》,历史研究专著《极端十年》,心理学专著《焦虑症患者》、《心灵太极》,教育学著作《情商启蒙》、《中国孩子成功法》、《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婚恋研究专著《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婚姻诊所》、《交换爱情》等,皆受到读者欢迎。近年来,他特别关注当代人的生存境况,以博客为平台,与网友广泛交流心理健康、职场减压、婚姻恋爱等问题。其总结的《大爱健身法》简便有效,新近更在网友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竞相转送的“健康礼物”。《破译命运密码——童话人格》是作者关注当代人身心健康与人生智慧的代表性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残暴的国王每天要娶一个新娘,天一亮就把她杀掉,第二天再娶一个。这样过了很久,一个聪明女孩为了解救广大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新婚之夜新娘开始给国王讲故事,讲到天亮还没结尾,国王对故事充满悬念,便没有杀掉她。到了第二夜,新娘接着讲故事,讲到早晨又留下新悬念,国王只好又留下她性命,让她在第三夜接着讲。日复一日,一共讲了一千零一夜,这时,国王幡然悔悟,最终和这个女子白头偕老。
  这是著名的阿拉伯神话,但从未有人道出它的含义。柯云路首次指出:国王一夜换一个新娘的残暴做法,其实象征着男人在爱情上的喜新厌旧;而聪明女子每天给国王讲一段新奇故事,并不断留下悬念,不过表明女子在丈夫面前维持自己新鲜感的智慧。
  《破译命运密码:童话人格》破译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童话的象征奥秘。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人格与命运。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潜藏着某种“童话人格”,它可能是孙悟空、狮子王、贾宝玉、白雪公主、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或是他们的某种“组合”。认清这一切,就可能恍然大悟,顿开慧眼,从此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展开
精彩书摘
  《破译命运密码》第四章 破译《西游记》
  《西游记》完美地解决了人类如此深刻的矛盾──既欣赏自己人生中每一阶段的奋斗;同时又从心底里吐出一口闷气,以此表现对不得不接受秩序规范的反抗。
  一
  《西游记》的作者是中国明朝的吴承恩,历史不能说十分远古。故事明显受到西土佛教文化的影响。然而,我们可以说,它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神话故事。故事惊险曲折,想象离奇,是中国最伟大的神话小说。几百年来,它被全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男女老少所喜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还会以其特殊的魅力几百年、几千年地流传下去。
  对这个神话故事的解析,将使得我们透视人类精神世界、研究人格心理学有着极为深刻的发现。
  《西游记》中描写了一个从石头中诞生的仙猴,在创造了大闹天宫的传奇事迹之后,曾受到严厉惩罚,后又接受了佛祖的安排,走上去西天取经的道路。在漫漫的取经之路历尽千难万险,战胜群妖恶魔,终于护送唐僧到达极乐世界,完成了取经的使命,自己也由此修成了正果。
  故事自始至终充满了孙悟空的英雄主义,表现了人与客观环境斗争的实践性,表现了人在实践中不断地解决矛盾、战胜客体、征服世界的努力。
  仅从表面意义看来,故事提供了一种在幻想的境界中解决幻想的矛盾的旋律。或许仅仅以这个表面的故事,就可以使我们找到它广泛流传、长久不衰的魅力。
  然而,同人类所有的神话故事一样,《西游记》之所以有力量,绝对不在于其表面的故事。一个神话,当它用幻想的方式叙述一个幻想的解决矛盾的过程时,并不一定真正打动人。幻想的方式解决的矛盾必须是真实的、现实的矛盾。那么,我们必须探究的是这部作品解决了潜藏在人们心中什么样的矛盾。
  孙悟空历经千难万险,战胜群妖恶魔取经成功,含有怎样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呢?
  最初的一种分析,孙悟空大闹天宫,与玉皇大帝、佛祖如来、神仙世界的对抗,表明了平民阶层对王权、神权的叛逆精神。他走上取经的道路,修得正果,又表明了不得不接受王权和神权的统治,最终被招安的结局。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一个艺术反映。
  这种象征在这部小说中无疑是存在的。由此我们还联想到中国另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一群绿林好汉与朝廷对抗,集结在梁山泊造反,最后却令人遗憾地被朝廷招安。《水浒》以现实的故事表现了《西游记》以神话故事同样的政治逻辑,体现了同样的社会现实。
  然而,《西游记》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力,那种在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中引起的深刻情感触动,其余音袅袅的笼罩性,注定有着更深刻的象征。
  根据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我们发现《西游记》中还潜藏着一个象征,是作者吴承恩比较自觉地隐含在作品中的,我们可以将孙悟空取经的过程,看成佛教修炼的过程。
  在这个修炼过程中,所谓佛,正是佛教意义上的佛。所谓魔,正是佛教修炼中所讲到的魔境,是一个人必须战胜的幻相。这个幻相无论来自于客观世界的刺激,还是直接产生于内心,都是修炼者必须战胜的干扰。
  书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马,都在比喻一个修炼者。唐僧象征修炼者的本心;孙悟空象征元神;猪八戒象征欲望;沙和尚象征躯体。战胜一个个妖魔的过程,就是在修炼中战胜各种魔相、魔境的过程。
  到西天取来的经书,有“无字经”和“有字经”两种。“无字经”不过隐喻着禅宗所说的“佛祖西来无一字”,体现着禅宗所说的“言语道断”。所谓“有字经”,又是各种各样可以诵读的佛经。
  《西游记》中五花八门的变化神通,都可以从佛教修炼的神通中找到对应的说法。《西游记》中被夸张与神化的高强本领,都是佛教修炼中的神秘功能。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吴承恩在这样一个战胜千难万险的曲折故事下面,隐藏着其自觉设置的修炼的象征。作者的整个叙述过程也到处表现出了他对佛家修炼的知识和见地,表现出他的许多专业性经验和领悟,其象征的含义对读者有着内在的深刻影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一种暗示。
  然而,它还有更深刻并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象征未被发现。它必定是解决了人生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重大矛盾,才能够引起人们在潜意识深处的内在共鸣与震动。人们都能在自己生命的深处,体会到一种不可抗拒的情绪感染。
  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感到潜在情绪和潜在目的的实现。可以说,《西游记》让众多的人做了一个伟大的梦。这个梦不仅是其表面故事所提供的一般性英雄主义;不仅是人类一般意义上对封建神权、王权的抗争与归顺;也不仅仅是佛家气功修炼、佛教宗教修炼的象征。
  在这三层意义的下面,还有更加具体也更加深刻、普遍的象征含在其中。
  二
  这样,就将进入我们对《西游记》的发现。
  一,孙悟空最初来自一块仰承天地山川灵气的石头,这块石头在天地之气交合之时破裂开来,跳出一个赤身裸体的仙猴。这个猴子的诞生其实隐含着人类起源的概念,或者说隐含着生命起源的概念:动物的生命,其最根本的来源在于天地之间。
  这个顽皮的小仙猴不久就走上了求师学道之路。书中描述了他如何学穿人衣,学走人步,如何学习本领。这个过程不过是人类从赤身裸体的原始状态走向文明的缩影,也表明一个人从赤身裸体的婴儿起,如何穿上衣服,如何开始依依哇哇学习人类语言、掌握知识的过程。
  作者在其编造的神话中,不由自主地、象征地道出了人类的起源,一个人的起源,人类从婴儿到童年的最初阶段,一个人从婴儿到童年的最初阶段。
  正是从这第一步开始,作者就不自觉地开始象征地描述人类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他自以为在写一个练功修佛的故事,但在实际上,他已经被人类、被人的生命的故事与逻辑所捕获。
  二,孙悟空学会人言人语、穿着打扮,并学会了一定的生存能力之后,有一段在花果山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段生活中,他领导群猴建立猴的乐园,一会儿袭击人国,一会儿翻腾龙宫,一会儿直捣地狱,直到后来大闹天宫。
  这段故事不过象征地描述了人的儿童时期。
  这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时期,一个无视世界秩序的时期,一个充满造反精神、任意玩闹的时期,是儿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游戏时期。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能够感受到这段故事淋漓酣畅的痛快感。儿童会有一种发自本心的神往与共鸣,成年人则透过这段故事重新感受了自己的童年。
  对于儿童,就是那种无法无天的游戏要求与已经受到的秩序规范之矛盾。这个矛盾在这段故事中被幻想地解决了。
  成年人则更加深刻地面对这个矛盾。他不仅回忆起儿童游戏状态与自小就受到的规范之间的矛盾,而且更感受到这种矛盾在成年阶段的强烈化,感受到秩序的更加严酷的压迫。
  因此,这段故事对成年人的激动就更为深刻,它幻想地解决了一个潜藏在人们心中的矛盾冲突。
  三,孙悟空无法无天的行为惊动了天宫,并与天宫这个秩序的象征发生冲突。天宫做出的第一个应急反应是,封孙悟空为弼马温。这个招安最终破产,天宫又派天兵天将前往花果山镇压。武装镇压被孙悟空惊人的才能所击败,天宫不得不又一次接受孙悟空的条件,承认他自封的“齐天大圣”。
  这段故事非常贴切地象征了家庭和社会对儿童无拘无束自由状态的最初规范。这种规范包含着哄骗与安抚,也包含着一定的严厉和打骂。
  我们从中非常生动地看到了人在儿童时期的遭遇。
  孙悟空对于天宫最初发出的武装围剿的勇敢反抗,以及对于安抚的幼稚可爱的上当接受,特别形象地反映出古往今来的家庭都能普遍看到的父母对孩子的软硬兼施的哄劝与训斥相结合的教育过程。
  这一时期,天宫对孙悟空(或者说秩序对儿童)的态度还是慈严兼备,以慈为主的。
  四,可惜的是,孙悟空最终未能够在这种软中带硬的安抚中安守本分。他的儿童的天性,无拘无束的活力,终于在不可饶恕的范围内突破了秩序规范。他把蟠桃大会这一神圣的活动搅得乱七八糟,不成体统。
  闯下弥天大祸的孙悟空在惊骇之余逃之夭夭,然而,破坏的严重性使天宫忍无可忍,秩序的镇压开始了。
  接下来是孙悟空与秩序世界的大规模对抗,这就是大闹天宫。是天兵天将大规模地围剿花果山。是孙悟空被放到八卦炉中煅烧。是他从八卦炉中奇迹般地逃生之后,更加疯狂地、肆无忌惮地对抗天兵天将。
  就在他的破坏性行为势如破竹、似乎无敌于天下的时候,佛祖出现了。
  佛法无边──在和佛祖的对抗中,孙悟空失败了。他被镇服在佛祖巨手化做的五行山下。
  一个特别重要的象征出现了。
  西天佛祖在这里是典型的父亲的象征。这种象征绝没有一丝一毫牵强附会之处,它在《西游记》的结构中是一个带有核心意义的因素。
  在《西游记》中,写到佛祖在孙悟空面前的一次次出现,包括这最初的出现,所有的叙述、作者的语调以及读者阅读的情绪,都非常复杂、细微、准确地描绘出了这个世界父亲与儿子的关系、父亲对待儿子的复杂态度以及儿子对待父亲的复杂态度。
  父亲对儿子是威严的,俯瞰的,沉稳的,含威不露的。当他的孩子大闹天宫把世界搅得一团糟的时候,他的出现又含有一个父亲对于被破坏的整个环境的歉意。
  在管教孙悟空的时候,他的表情、他的语调、他的态度完全是父亲式的。他并不是怒火万丈,也并非完全不顾及父子之情;然而,他又是绝对威严的──当他晓之以理仍不能够说服儿子时,也有足够的力量将其压服。
  在这里,孙悟空对如来佛的态度也是儿童对父亲态度的典型。孙悟空试图向如来佛挑战,以为可以向他挑战。然而,这只是一个儿童异想天开的幻想。在孙悟空的挑战中露出了儿童的全部天性:幼稚,天真,想当然,对父亲既敬畏又不服气。
  当父亲伸出手掌说:你能跳出我的手掌吗?父亲的手掌是父亲权威、能力的象征。孙悟空这个自以为法力无边的小儿子便一个筋斗翻出去十万八千里,以为跳出了如来佛的手掌。
  当他得意洋洋地在如来佛手指化成的通天大柱下撒下一泡尿时,不过是儿子对父亲挑战的典型象征:用儿童的性炫耀对父亲的统治做了幻想的挑战。
  这个挑战理所当然地失败了。
  当孙悟空面对失败还在喋喋不休地争辩时,父亲认为对儿子的讲理已经到了界限。面对整个秩序世界对儿子的不满,如来佛温和地也是威严地、不可抗拒地对儿子实行了压服。他将大手一推,把孙悟空推到云天之下,再将大手化为五行山,将儿子镇服在那里。
  父亲的大手体现了父亲的全部统治。任何一个读者都能够感受到那种父亲的威严,虽然不一定是自觉到的感受。
  许多读者对如来佛的态度,如同儿子对父亲的态度一样,是不服气的,但又是不得不服气的;是想要抗拒的,但又是难以抗拒的;是有仇恨的,但又是不敢自觉表达的。因为父亲是道德的象征,是秩序的象征,是人类世界的象征,是所有文化的象征。
  父亲是儿子自由意志的最大对立面,最大的障碍。对这个统治不可猥亵,不可公开表示敌意,甚至内心都不敢正视这个敌意──也许大多数读者尚不能够真正审视阅读这段故事时内心产生的对佛祖的敌意,但这种敌意已非常深刻地潜藏在读者心中。
  读者不会公开谩骂佛祖,他们只是怀着非常复杂的心理,不得不地接受了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结果。
  这段故事中,孙悟空与佛祖的对抗极为深刻、形象地讲述了一个儿子和父亲的故事。这是作者不自觉的,也是读者不自觉的。读者每读至此都会感受到这里的情绪起伏,感受到那种与佛祖象征的父亲对抗一下的冲动,感受到与佛祖象征的父亲讲一讲理、争论天下的冲动,感受到撒一泡尿在佛祖手中,进行一次生殖器挑战的快感,感受到父亲手掌的巨大和威严。
  父亲并没有从肉体上消灭儿子。他只是不容申辩地把儿子压服在五行山下。压服是管教的一种手段,父亲最终希望迫使儿子接受社会秩序,走上秩序化的道路,也许在这时,他已经潜在地安排了未来让儿子取经的道路。
  这些象征是非常典型的,是父与子关系的真实写照。
  这段文字深刻触及了一个人作为儿子的人生体验,每一位读者都能在阅读中体会到自己的复杂感情变化,从中看到自己和父亲的对抗过程,同时也会在故事中找到一点解决矛盾的努力和尝试。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狼来了
第二章 俄狄浦斯情结
第三章 俄狄浦斯情结批判
第四章 破译《西游记》
第五章 孙悟空情结
第六章 《狮子王》
第七章 贾宝玉情结
第八章 托尔斯泰情结
第九章 叛逆人格
第十章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第十一章 埃勒克特拉情结
第十二章 白雪公主与魔镜王后
第十三章 灰姑娘情结
第十四章 海的女儿情结
第十五章 丑小鸭情结
第十六章 《飘》与斯佳丽情结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