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文化译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75165
  • 作      者:
    马元曦,康宏锦主编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跨国的女性主义实践取决于跨过地点、身份,阶级、工作、信仰等方面的分歧,建立起女性主义的团结一致。在这样支离破碎的时代,建立这样的联盟是非常困难的,但却是非做不可的。全球资本主义摧毁了这样的可能性,但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这是漂泊不定的知识分子取代根深蒂固的知识分子、后现代主义话语铲除“原生知识分子”的时代。在浩瀚无涯的地平线上做全方位的航行,有关移位的语义就会过多;我们总是“某人的他者”,总是想避开对同化的嘲弄。真正的选择——是社团还是种族,是种族的脆弱性还是新宗教教旨主义——那些因民族烦恼演变成悲剧的选择,在流亡者的想象中依然模糊不清。
    立法和政治意义上的表现(少数人“代表”一大群人)现在被当作一个应该质疑的特权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背景下,这就是说某些代表,甚至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已经在代表别人(指美学意义的创造符号、编故事、画图画以及为此构建理论,等等)。正是这种未经授权就获得的代表权(发言权)使那些对非西方人的歪曲和种族主义的描述得以在客观再现(重造现实)的名义下出笼。因此,即使表面上中立的美学表现也是带有动机的政治表现击拈制行为。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元曦,曾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名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三十年,教授英语语言及文学阅读课程。1982年至1985年任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现名北京国际关系大学)英语系副主任,教授英语语言及文学课程。1987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该校文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5年,任纽约华美协进社中国研究学院副主任,并受聘为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研究专业客座教授。历年来发表有关文学文化的论文及文学文化、法律等方面中英互译的文章多篇,主编各类译文集,并参与编撰在中国的大学、学院的英语系或英语专业的教材及电视教材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所先文章提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文化领域中与当下有关的,人们关译文集注、讨论的不少问题,尤其是与文化研究有关的题目,如多元文化、本土文化、跨国文化、消费文化、物质文化,文学文化与政冶经济、社会性别、身份变化及认同的关系等,以及如何从各种女性主义的观点和角度来探讨、争辩这些问题。文学与文化很难截然分割,它们之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再访《在西方的眼光下》:通过反资本主义斗争赢得女性主义的团结一致
    我这篇文章是在一些朋友的敦促下,怀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写的,是为了重新审视16年前写的那篇文章里的主题和论点。这是一篇很难写的文章,我同意写这篇文章时很犹豫,而且怀着谦卑的心情,但是我觉得必须这样做,对自己的观点要负全责,或许也可以解释一下这些观点在女性主义理论辩论中有些什么影响。
    《在西方的眼光下》(Under the Western Eyes,1986)不仅仅是我第一篇“女性学”著作,还标志着我成为国际女性主义群体的一员。首先,我写那篇文章时刚刚获得博士学位,我现在是女性学教授,因此,就我在美国学术界的处境而言,不再是处于西方的眼光“下”,而是在西方的眼光“内”了。其次,我写那篇文章时,一场振奋人心的跨国妇女运动正在兴起,而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的环境却截然不同了。随着公共生活的私有化和公司化程度日益加大,在美国要想发起这样一场妇女运动是越来越困难了(尽管世界范围内妇女运动蓬勃发展),而我所能接触和斗争的环境,却日益限于美国学术界了。美国的妇女运动变得越来越保守,而更为激进的反种族主义的女性主义活动却发生在妇女运动之外。因此,我在这里所说的,就受到我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现在是重审《在西方的眼光下》的时候了,以澄清1986年那些含蓄的和没有发表的观点,并且对那时勾画的理论框架作进一步扩展,赋予其历史意义。我还要对人们是怎样阅读或误解那篇文章作出评议,并对批评和赞扬作出回应。是时候了,我应该明确地从批评转向重建,提出21世纪初女性主义者面临的迫切问题,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几十年后,《在西方的眼光下》——在西方内外的第三世界——受到了怎样的探索和分析?在这一历史时刻,什么是比较女性主义政治所面临的迫切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呢?
    基于《在西方的眼光下》一文已有的及继续存在的生命力,以及我本人游弋于跨国女性主义学术活动与网络的体会,我首先总结一下《在西方的眼光下》一文的中心论点,并把这些观点置于学术的、政治的和制度的环境中来讨论。在这一讨论中,我将对人们在一些不同的,往往是重叠的学术话语中阅读那篇文章的方法加以描述。我将提出一些积极的反响,以便澄清西方、第三世界等词语的不同含义,重新提出女性主义理论中普遍和个别之间关系的问题,并就我早先文章里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地方明确提出我的观点。
展开
目录
前言
桑德拉·塔儿佩德·默罕悌
再访《在西方的眼光下》:通过反资本主义斗争赢得女性主义的团结一致
周蕾
社会性别与表现
卡罗琳·索利希欧
两种女性主义的故事:当代女性主义争议中的权力与牺牲品
吉塔·卡普
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在虚无缥缈间航行
苏珊·斯坦福·弗里德曼
超越女作家批评和女性文学批评
丽欧拉·奥思兰德尔
19世纪法国消费者活动的社会性别表现
乔安·霍洛斯
消费与物质文化
蓝佩嘉
销售女体,女体劳动——百货专柜化妆品女售货员的身体劳动
凯西·佩斯
化妆,翻新:化妆品、消费文化、妇女的身份特征
乔安·霍洛斯
时装与美容实践
萨拉·妮勃洛克
广告业
E.安·卡普兰
麦当娜政治:变态、压制还是颠覆?或假面具与/作为天工巧匠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