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晋宋乐府诗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971799
  • 作      者:
    王志清著
  • 出 版 社 :
    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绪论
一 “晋宋乐府诗”时段划分的音乐与文学依据
二 晋宋乐府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晋宋乐府诗的文献考察
第一节 晋宋乐府诗的文献著录
一 《乐府诗集》著录晋宋乐府诗的文献来源
二 《乐府诗集》著录吴声、西曲歌辞的特点
三 晋宋乐府诗的基本格局
第二节 晋宋乐府诗曲题补录和作品辨正
一 晋宋乐府诗曲题补录、说明
二 晋宋乐府诗辨正
小结
第二章 晋宋时期的音乐环境与乐府诗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晋宋乐府沿革及雅乐建设历程
一 东晋“太乐”建制的变动和职能的扩充
二 东晋雅乐匮乏的政治背景
三 刘宋宫廷乐署的新变
四 刘宋雅乐格局的完备
五 刘宋雅乐歌辞的“俗化”
六 何承天《宋鼓吹铙歌十五首》的仪式雅乐性质
第二节 晋宋社会的歌舞娱乐环境与新声的兴起
一 晋宋上层社会的音乐活动
二 晋宋音乐发展的新方向
三 新声的兴起及发展
小结
第三章 吴声的音乐学与文学研究
第一节 吴声的音乐性质与产生方式
一 吴声非“吴哥”
二 吴声是世俗化的娱乐乐歌
三 吴声曲调的音乐来源及与民谣之关系
四 一种特殊的制调方式——“曲之变”
第二节 吴声的音乐渊源与音乐特点
一 吴声渊源于南方民间音乐
二 吴声的音乐风格——哀、怨
三 “送声”是吴声正曲的一部分
四 “同调异体”现象
五 吴声的演唱形态
第三节 吴声曲题名与音乐之关系
一 吴声曲题的命名方式
二 《命啸》“十解”与《八解》
三 《黄鹄曲》小考
第四节 吴声的体式特征
一 歌辞的套式用语
二 歌辞的模拟仿制
三 歌辞的借用
第五节 吴声的民俗内涵及与晋宋诗歌题材的沟通
一 吴声民俗意象小考
二 吴声民俗意象与晋宋文人诗歌的沟通
小结
第四章 西曲的音乐学与文学研究
第一节 西曲兴起的历史契机和音乐渊源
一 宗王出镇地方推动西曲之兴起
二 西曲开放的音乐形态及其成因
第二节 西曲的音乐特点与流传演变
一 西曲“舞曲”的民间音乐渊源
二 西曲“倚歌”的特殊配器与音乐风格
三 西曲接受的两个方向
第三节 西曲题名与社会风俗的关系
一 西曲题名的民俗内涵
二 西曲的“异名”现象
小结
第五章 晋宋相和歌辞研究
第一节 刘宋相和歌的保存与传唱
一 中原旧曲的集中南下
二 宫廷相和歌的保存和传唱
三 宫廷外相和歌的传唱
第二节 晋宋相和歌辞的创作
一 东晋文人乐府诗断层原因的再探讨
二 刘宋乐府文学复兴的音乐与文学背景
三 谢灵运、谢惠连对陆机乐府的“沿袭”
四 刘宋文人乐府的总体面貌——传统与新变之间
小结
第六章 鲍照乐府的传统性和新变性
第一节 鲍照乐府诗内容的三个层面
一 时事政治层面——以乐府旧题隐喻时政
二 对鲍照乐府诗政治讽谕意味的重新思考
三 社会问题层面——以乐府诗揭示战争后果与女性命运
四 个体人生层面——以乐府诗记述行踪与生存状态
五 鲍照乐府对南朝、唐代乐府诗的影响
第二节 鲍照乐府题名的来源、方式
一 鲍照乐府题名的三种来源
二 “代”字题名
三 《松柏篇》题名小考
第三节 鲍照乐府的创作方式
一 题、辞、意三者之关系
二 自述视角“我”的设置
三 寓言体
第四节 鲍照乐府与流行乐歌的关系
一 制作流行乐歌与运用流行乐歌体式
二 组歌形态
三 休、鲍异同及南朝释氏与音乐文学之关系
小结
附录:吴声、西曲词语例释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晋宋乐府诗研究》贯彻乐府学的研究思路,注重从音乐背景、音乐发展的角度揭示影响乐府诗创作的原因,努力还原晋宋乐府诗的音乐形态,以此区别于传统的诗歌研究。本书以乐歌种类、重要作家结合的形式组织章节,既突出本时段代表性的乐歌类型,又兼顾乐府诗史上具有重大深远影响的作家的创作情况。本书第一次对晋宋乐府文学作断代专题研究,并运用乐府学的研究理念,努力展现晋宋乐府诗的音乐特点。晋宋乐府诗研究内容丰富,举凡文字校勘、词语注释、音乐体制、曲调特点、内容形式等均在论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