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过了什么年龄,才会断绝欲念,不想嫁人?
这个……自然是因人而异的。像武则天这种年过七十还“欲壑难填”的极品,毕竟不多。一般来说,女人的情欲巅峰,是在三四十岁左右(俗话说得好,“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嘛)。
三四十岁的女人,在古代已经到了做奶奶的年纪。三四十岁的寡妇,似乎不得不独守空房,忍受寂寞。周朝的卫国,就有这么一位熟女,终于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准备嫁人。然而,她的这一决定,却使得七个儿女抓狂:“晕!老妈嫁人!那咱们怎么办!难道跟着她去做七只超龄拖油瓶?不行!不行!非得阻止她不可!”于是,这七个儿女,便写下了《凯风》,劝说老妈(不排除找人代笔的可能性)。
《凯风》这一首诗,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在赞美老妈,并责怪自己无能。不过,全诗的最后两句,却暴露了真正的主题:“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这两句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咱们这七个儿女,也无法使老妈安安心心地待在家里。古人写诗,讲究含蓄。尤其讽谏对象还是亲妈,当然不能慷慨激昂地运用“投枪匕首”,痛骂对方:“你个臭不要脸的!真是丢人现眼啊!”其实,“莫慰母心”这四个字,已将诗意表达得相当明确了。所以,毛亨同学、郑玄同学对于《凯风》的解读高度一致。就连喜欢闹别扭的朱熹同学,也不曾发表任何异议。
然而,一贯以“打倒孔家店”、歪解经典、误人子弟为己任的现当代“砖家”们,当然不会同意先儒的看法。他们全都认为:《邶风·凯风》只是自称不孝、赞颂老妈而已。不过这一回“砖家”们的说法倒也不是凭空想象、胡说八道出来的。他们的观点,应该来源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首先,我必须承认,《儒林外史》是一部很好玩的小说;其次,我必须指出,吴敬梓是一个没啥学问的低级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小说就和现在的东北二人转似的,只是拿来消遣的玩意儿,根本算不上是正经文学作品。所谓“四大名著”,最多也只能说是“四大小说”,称之为“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那就不太靠谱了。当代文坛,有不少名词似是而非,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类似于“四大名著”的伪概念,还有“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全称应是“唐宋八大散文家”,而不是“唐宋八大文学家”,如果要论文学成就,像韩愈、曾巩这样的哥们,估计连唐宋前十八、前八十都排不上!否则,你让人家杜甫、李煜、李商隐、辛弃疾去哪儿待着呀!
《儒林外史》充分反映了一个低级知识分子的低级思维模式:“我不懂的,就是错的!我不行的,就是坏的!我懂你不懂的,你就是无知的!”譬如,吴敬梓曾耻笑“马二先生”不知“文字杂耍家”苏若兰是谁,简直不学无术。可是,在他这部描写明人生活的小说里,却出现了清人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是清初学者朱用纯,而不是宋代大儒朱熹同学)。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通过杜少卿(以吴敬梓为原型塑造的小说人物)的嘴巴说出了他对《诗经·凯风》的理解。他说,周礼规定,古代的女人二十岁出嫁,等她七个儿女长大,大约有五十多岁了,这么老的女人,哪有可能还想改嫁呀!
哦!亲爱的吴敬梓同学!拜托你再回去好好念念书吧!周礼所说的女子二十出嫁,那是年龄的上限!那时,超过二十岁的姑娘,就是“齐天大剩”、超级剩女了!就算和人私奔,国家也不再监管(“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相奔者不禁”)。想当年,周文王十三岁(虚岁)时就有了第一个儿子伯邑考,他的老婆太姒比他还小一点。假如《凯风》中的老妈十五岁结婚,两三年生一胎,到最小的孩子十二岁时,她也就四十来岁,只要身体好一些,肯定还没到更年期呢!
吴敬梓啊吴敬梓,难怪你会痛恨科举制、痛恨八股文呢!你痛恨八股文的心理,与我当初痛恨数理化的心理如出一辙。嗯,是的!是的!吃不到的葡萄,一定是酸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