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女性观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0722
  • 作      者:
    彭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彭华,1979年生,湖南宁乡人。1998年至2002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习并获哲学学士、中国哲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在南京大学学习并获得中国哲学博士学位。现执教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系。主要从事儒家文化、性别文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儒家女性观研究》从三个方面对儒家女性观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儒家女性观的历史寻踪。第二部分阐释儒家女性观的思想体系:儒家从特有的宇宙论、社会关系论以及政治、经济的视角出发确立了一整套“女人是什么”、“如何做女人”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第三部分为儒家女性观的当代省思:着重分析儒家女性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儒家女性观投射下的女性地位以及儒家女性观的价值与缺失,最后着重探讨儒家女性观的变革与重构。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以血缘为基础的一种家族制度,到周代趋于完备,其主要精神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度下,世袭的嫡长子把政治与宗法的身份统于一身,掌握本族财产,负责本族祭祀,管理本族成员,于是以大小宗构成权力中心,形成宗法家长制。同时,又按血统关系的远近,区别亲疏贵贱,形成身份等级。由此可见,其核心精神是血统、家长和等级。在父权制社会里,血统是按父系计算,实行的是女嫁男家,从夫居的原则。以血统的纯正而维系家的完整与安稳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女性在性方面特别要求对其丈夫坚贞不二,“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宗法制强调家长的至尊地位,在宗法家族中,父家长高于全体成员之上,成为家族的核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教令权、惩戒权、统理财
    产权和婚姻决定权等等,对整个家族实行经济专制和思想专制。这种按照阶级贵贱、血缘亲疏、辈分高低、性别角色加以区别,具有明显的等级序列。作为一种狭义的宗法制度,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家长制社会中,并在西周时期臻于完备,春秋之后趋于崩溃瓦解,但作为广义的宗法文化即注重宗族繁衍和男权传递的父权制宗族的文化规范体系却并没有随之湮灭,反而经历代儒学家们的不断改造而绵延下来。这种以一定地域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以父(夫)权、族权(家长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统治内容的宗族或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周礼在中国历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正是周礼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宗法制度。
展开
目录

导言
上篇 儒家女性观之历史寻踪
第一章 儒家女性观的形成
第一节 儒家女性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 社会环境:建立在男耕女织基础之上的农耕文明
二 历史背景:父权制的确立
三 思想渊源:以“周礼”为代表的社会性别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孔子的女性观
一 孔子所处时代的女性观
二 孔子女性观的主要内容
三 孔子女性观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孟子的女性观
一 “欲”与“色”
二 男女授受不亲
三 以顺者为正,妾妇之道
第四节 荀子的女性观
一 夫妇有别
二 女色祸国

第二章 儒家女性观的发展
第一节 西汉儒家女性观
一 董仲舒的“夫为妻纲”
二 刘向《列女传》中的女性观
第二节 东汉儒家女性观
一 班固《白虎通义》所反映的女性观
二 班昭《女诫》所反映的女性观

第三章 儒家女性观的成型
第一节 宋代儒家女性观
一 周敦颐女性观
二 二程女性观
三 朱熹女性观
第二节 元代儒家女性观
一 “妇德”中对“孝”的强调
二 女子的贞节与男子的忠义并重

第四章 儒家女性观的嬗变
第一节 明清之际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
……

中篇 儒家女性观之思想体系
下篇 儒家女性观之当代省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