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向善的孟子:傅佩荣《孟子》心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532661
  • 作      者:
    傅佩荣著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山东卫视《新杏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主讲人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傅佩荣全新解读千古孟子<br><br>    孟子被誉为亚圣,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比《论语》更为丰厚可读,以其完善的思想体系、端正的修身处世之道、浩然刚毅的论辩气势,有着深入人心的影响和无与伦比的魅力。现代人面对喧嚣巨变的时代生活,非常需要这样的深厚智慧和精神力量,用以安定身心、奋发向上。<br>    《向善的孟子》是根据傅佩荣教授在山东卫视《新杏坛》所做大型系列讲座整理润色而成,从人性向善、修身养性、教育思想、仁政理想、人生格局等全面解读《孟子》,娓娓讲述当下生活中,如何安定身心、面对困境,如何修身处世,做一个快乐而自信的人。
展开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大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获台湾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br>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成就。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并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作传统文化讲座。著作逾百部,如《向庄子借智慧>、《哲学与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学》、《自我的觉醒》、《解读论语》、《解读庄子》、《解读老子》、《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古代学问大家韩愈说:“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br>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br>    人生在世,什么是立身的根本?什么又是快乐的源泉?傅佩荣教授从几千年前的《孟子》那里找到了答案。他说:“‘真诚’才有力量,这是孟子思想的出发点。力量可以称为‘向”,所指的正是‘善’。善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人性向善,孔孟之道即是追求止于至善的大同境界。在此一努力过程中,我的人性得以实现,而这正是‘乐莫大焉’。”
展开
精彩书评
    孟子与孔子并不是不同,实可说是更同。因为孟子把原来儒家的意思加以推绎,加以引申,使儒家的态度更为显然,色彩更为鲜明。<br>    ——梁漱溟<br><br>    傅先生对于国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简捷清晰的表达。我很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他在讲课中做到了两个打通:其一,打通各个领域,其二,打通中西哲学。<br>    ——周国平<br><br>    这是一个到处都有大师的时代,这是一个缺乏大师的时代。 当今,台湾大学的傅佩荣教授真的可称为大师。<br>    ——章美<br><br>    傅先生对于国学研究是很有功力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非常高,尤其是把国学讲得那么生动而又贴近人心,实属难得。<br>    ——李存山(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研究所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br><br>   傅教授是我所听过课的中国所有的国学专家中,讲得最好的一位讲师。尤其是他能站在中西文化的至高点上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视野绝对不一样。<br>    ——邹先生(北大历史系国学培训班学员、上海某民办大学董事长)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br><br>    被误读的孟子<br><br><br>    孟子被称为“亚圣”,因为“至圣”是孔子。但这种称号并不像奥运会的金牌银牌,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隔着一百多年,在各自的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孟子的书都是亲自修订,文气和内容非常有力量,不像《论语》常让人觉得可惜,话语太简短了,难免不好理解。<br>    在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里,孟子是饱受委屈的一位。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人受委屈,莫过于他有能力,也愿意服务社会,却没有机会,甚至被人误解。我们不会说颜渊受委屈,因为他活了四十岁,还来不及服务社会就过世了;也不会说庄子受委屈,他有能力,但不愿意服务社会,学了道家之后逍遥去了。但是孟子很委屈,因为他有能力,也愿意服务社会,却从没有机会,反而饱受误解。<br>    学习孟子,就要对他重新评价。我以为,孟子所受的委屈主要在三个方面。<br>    首先,大家都知道的,他被人们说成好辩。这个评价一出,很多人就不管孟子说的是什么,说的对不对,只说他好辩。在他们眼里,孟子像名家一样专门搞诡辩,只是逞口舌之利,说的道理恐怕都有问题。这是对孟子非常大的误会啊!<br>    孔子的学生分为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其中第二科叫言语,有两位上榜,一位叫宰我,第二位叫子贡,而孟子在言语上是远远超过这两位的。而且孟子作为一个老师,也是够资格的,因为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孟子不仅熟读掌握了古代的经典《诗经》、《书经》(《尚书》)、《易经》,又收集掌握了孔子的全部思想,然后还有自己新的创见,自然可以为师了。其实,他的学识和见解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被人说成好辩之后,他“温故而知新”的心得、表达思想的能力仿佛变得可有可无,实在是冤枉! <br>    第二,孟子提出仁政思想。在战国中期提仁政,当然是吃力不讨好。梁惠王、齐宣王这些国君,一心只想着称霸天下,统一各国,根本听不进所谓仁政。孟子这么聪明的人,难道不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吗?事实上孟子常常直接说出来,国君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但孟子明知他们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照样坚持自己的心得——只有仁政能够统一天下,并且长期维持太平。因为古今中外的社会是一样的,人们都希望统治者施行仁政,善待百姓,与民同乐。<br>    孟子还把这种很高的仁政理想,落实在详细的经济政策上。《梁惠王篇》里描写一家几口人,怎样种桑树,怎样养猪、养鸡,让我们觉得这个哲学家真辛苦啊,还要教导一般家庭的农事。这样一来,老人家到五十岁就有丝织品可穿,到七十岁就有肉吃,老百姓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王政、王道的开始。孟子配合经济政策来讲仁政,从下层的经济谈到上层的仁政,还讲到有恒产才有恒心,都是千古不易之理。<br><br>    孟子强调,只有读书人,即使没有恒产照样可以有恒心。这就让两千多年来的中国读书人振作了。当然这不见得每个读书人都能做到,有的如果觉得待遇不好,就不想做好人、做好事了,甚至变节了。但这不妨碍孟子的理想,因为确实有很多读书人,虽然没有恒产,却能坚持到底,将儒家的人文精神充分地表达、实现出来。<br><br>    孟子的第二个委屈,就是他这么好的仁政理想,却被人说成是迂腐、是空谈。<br>    最大的委屈是什么呢?孟子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人生问题当然有自己的一贯之道,有非常彻底的理解,那就是他的人性论,这恰恰备受委屈。<br><br>    两千多年来,人们常谈到孟子的人性论,后来还把它总结为《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可孟子说的是“性善”,绝对不是“性本善”,这一点他一再强调,还用了各种比喻来说明。什么叫比喻呢?对于某种不能直接观察和研究的本体,只好通过比喻去想象、了解。孟子说,人如果有本体,它就像火开始向上烧,水开始向下流,野兽开始奔向旷野。他接连使用了三个动态的“向”来做比喻,可见讲的不是“本善”,而是“向善”。<br><br>    人性向善,就需要通过教育、修养来引导人。如果讲“本善”,教育和修养就无法落实了。再比如,为什么有人做坏事呢?因为整个社会形势太坏,风气不好,很多年轻人受到影响,就会有行为偏差。如果讲人性本善,就成了静态的本质,动弹不得,不会有这些变化。<br>    孟子这一套人性论思想非常精彩,却被很多人误读了千百年。可见,他的思想确实值得重新认识,完整理解。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最委屈的圣人<br><br>被误读的孟子  2  <br>天与人的哲学  5<br>亚圣初长成  6<br>烽火天求太平  10<br>退而弘道儒家  12<br><br>第二章  圣人的足迹<br><br>周游列国论王道  16<br>不得已的批判  18<br>谁才是儒家正统  24<br><br>第三章  人之初,性向善 <br>食色性也的谬误  30<br>向善也要会择善  33<br>好人更要学变通  37<br>善,即适当关系  39<br><br>第四章  凡圣只在一念间<br><br>善有根苗一点  44<br>心有萌芽四端   46<br>良知大于理性  49<br>人不学,不知道  51<br><br>第五章  仁者无敌<br><br>苛税重刑之乱  57<br>八口人家之治  59<br>有恒产,教人伦  61<br>与民偕乐才是王道  63<br>没有后遗症的政治  66<br><br>第六章  于我心有戚戚焉<br><br>仁政理想的论说  70<br>自我修养的格言  72<br>与人为善的劝谕  74<br>积极人生的鼓舞  76<br>精妙的说话艺术  78<br><br>第七章  儒家第一辩手<br><br>不做诡辩家  80<br>学问很重要  81<br>人情要了解  83<br>比喻最巧妙  85<br>向孟子求学  88<br><br>第八章  修身先养浩然气<br><br>平旦之气人人有  92<br>养气秘笈看孟子  95<br>恒心常在乐集义  97<br><br>第九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br><br>不慕圣贤没出路  104<br>舜,一个完美典范  105<br>化解天性的圣人  108<br>开放自我的修养  113<br><br>第十章  谦谦君子当如是<br><br>善于反省去心贼  116<br>追求理义彰正气  118<br>君子不畏大人  122<br>不失赤子之心  124<br><br>第十一章  真诚自得快乐<br><br>自诚明,谓之性  128<br>思诚者,人之道也  130<br>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132<br>人格独立最快乐  135<br><br>第十二章  君子乐享人生<br><br>有保障的快乐  140<br>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141<br>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143<br>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45<br>自信的快乐  146<br><br>第十三章  教亦多术,欲其自得<br><br>教学方法六则  152<br>教育环境选择   154<br>对学生有要求   156<br>当老师有资格   158<br><br>第十四章  学于圣人之门<br><br>爱之深,责之切  164<br>温柔敦厚的诗经教育  165<br>君子不可虚拘  167<br>孝心如何实现  168<br>君子以友辅仁  172<br>第十五章  君有道,臣有节<br><br>领导的责任  178<br>下属的义务  180<br>多重关系的处理  184<br><br>第十六章  向上的人生境界<br><br>六种人生境界  190<br>可欲之谓善  191<br>有诸己之谓信  193<br>充实之谓美  193<br>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195<br>大而化之之谓圣  197<br>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198<br><br>第十七章  千古议亚圣<br><br>精神高标  202<br>历史哲学  203<br>天命哲学  204<br>人性哲学  206<br>淑世儒家  208<br><br>第十八章  孟子高风常在<br><br>儒家的传世记录  212<br>修养的万世师表  214<br>推崇的圣贤典范  216<br>自信的语言天才  219<br>向善的人性观念  22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