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隔代教育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2058692
  • 作      者:
    万莹著
  • 出 版 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担心孩子被宠坏?看《隔代教育书》教你科学隔辈教养法。
  ◎担心孩子太过霸道?看《隔代教育书》教你几套妙招。
  ◎担心孩子耽误早教?看《隔代教育书》教你亡羊补牢。
  ◎送给老人的隔代教育百科全书,送给父母的教育辅助读本,送给家庭的和谐幸福“红宝书”。
  ◎权威、科学、循序渐进,一书在手,谁还敢说隔辈教不出好孩子?

 

展开
作者简介
  万莹,浙江大学硕士,早教专家,在多年早教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案例,曾参与编著《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给小学生讲地理》、《史记故事导读》、《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当好父母难,当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难。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父母,照顾着孩子却被认为教育方法不科学的老人,到底怎么办?隔代如隔山,代沟如鸿沟,尖锐的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隔代教育书》分析了隔代教育的利弊,提出了生活中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尤其是针对隔代教育中最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解析,包括喂养方式、心理教育、品格塑造等,让隔代教育也科学。
  为了帮助祖辈更好地了解孩子,本书还指出了祖辈带孩子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学习,并且推荐了一些经典的育儿书籍做参考。这样祖辈在加强自身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可以让父母更放心。
展开
精彩书摘
  奶粉要适量,过浓也有害
  小苹果出生3个多月了,粉嫩粉嫩的,很招人喜欢。自从妈妈产假期满重返工作岗位之后,奶奶就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小苹果的养育责任。由于母乳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于是家里就为孩子添加了配方奶粉。
  可是没过多久,小苹果的妈妈就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家里的奶粉消耗量虽很大,但是孩子的体重不见增加。一个周六的早晨,小苹果的妈妈发现了原因。只见小苹果的奶奶拿出奶瓶,往里面加了满满的5勺奶粉,看了一眼奶瓶,又拿起勺子加了一点,这才加上温水冲调,准备去给孩子喂。
  “妈,奶粉罐子上不是写着180毫升水加3勺奶粉吗?您怎么加这么多?”“奶粉不如母乳有营养,我怕孩子营养跟不上,多放一点营养就够了。”“这奶粉浓淡也是有讲究的,奶粉加太多不仅浪费,对孩子身体也不好。”“哎呀,不就是多加了点奶粉吗?看你小气的,这奶粉以后我给孩子买!”
  在这件事情上,小苹果妈妈的说法是正确的,孩子喝的奶粉尤其是婴儿奶粉,一定要严格按照包装上的建议量来冲调。
  中国人讲究多多益善,喂养孩子也是如此。老年人总是觉得奶粉多加一点没问题,这样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营养,吃得多才能长得快。而且奶粉肯定没有母乳有营养,为了保证孩子得到充足的营养,为了让孩子长得结实,很多老人会自作主张地把冲得很稠的奶粉拿给孩子吃。
  首先,祖辈要对配方奶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配方奶粉又叫做母乳化奶粉,是在普通奶粉的基础上加以调配的奶制品。为了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配方奶粉去除了牛奶中婴儿不容易吸收和利用的成分,同时添加了各种营养,使其在成分组成上最大限度地接近母乳,甚至有些品牌的配方奶粉还弥补了母乳某些微量元素不足的劣势。所以,配方奶粉虽然不能与母乳相媲美,但也是能够满足婴儿营养需求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可不必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提高奶粉浓度。
  那么,奶粉过浓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奶粉冲得太浓,会使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水分相对较少,会增加宝宝的肠道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起便秘或腹泻。如果宝宝同时还在补充钙剂,便秘的情况就会更加严重。此外,奶粉过浓还会使营养摄入量超标,不仅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还容易形成结石,危害宝宝健康。
  奶粉和水的比例是经过科学家反复研究才确定的,过浓或过稀都不好。奶粉的浓度应该随着孩子的月龄逐步增加,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在给孩子冲调奶粉的时候,老人要严格按照外包装上的比例调配,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此外,隔代家长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冲调奶粉时应先加水,再加奶粉,否则也会使奶粉的浓度偏高。
  【“孙子”兵法】
  1.配方奶粉是营养学家按照不同阶段宝宝的营养需求配制的,其中的营养成分基本能够满足宝宝的成长需求,因此没有必要增加浓度,擅自增加浓度反而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
  2.在给宝宝冲奶粉的时候,祖父母、外祖父母要严格按照包装上的建议浓度调配,要先加水,后加奶粉。
  婴儿饮水莫加糖
  贝贝出生7个月了,原来都是喝白开水的。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妈妈给他喂水的时候他总是紧闭着小嘴不肯喝,如果妈妈还把勺子放在他嘴边,他就会哇哇地哭起来。如果外婆端着小碗来给他喂水,他就会乖乖地张开嘴喝下去,还发出满足的声音。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有一次贝贝拒绝喝水的时候,外婆急中生智给孩子加了一点糖,孩子乖乖地把水喝下去之后,外婆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小窍门。从那以后,外婆每次给孩子喂水的时候都会加些糖,不仅孩子喝水顺利了,自己也轻松多了。
  从那以后,贝贝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不加糖的水不喝,于是就出现了故事开始时的那一幕。
  相信很多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有喂水遭拒的经历,那么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是不是也像故事中的奶奶一样用加糖来解决问题呢?其实,宝宝不喜欢喝没味道的水是可以理解的,平淡的白开水怎能跟味道浓郁的奶粉和母乳比呢?但是在水里加糖来帮助孩子喝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这一招虽然非常管用,却会为孩子的健康埋下隐患。如果为了解决宝宝不爱喝水的问题而加糖,会让宝宝爱上甜水,造成喂水困难。这样一来,宝宝摄入过多糖分,容易变成一个小胖子。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最好的饮品都是白开水。水在人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年龄越小,身体的含水量越多。这是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孩子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也比成人快,身体对水分的需求相当大。白开水进入人体后,可以立即进入新陈代谢的过程,还可以调节体温、输送养分、清洁身体内部。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是最容易进出细胞膜的物质,它可以有效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此外,白开水还可以提高人体内脏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这种酶可以降低肌肉中使人感到疲劳的物质——乳酸,因此多喝白开水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疲劳,让宝宝快速恢复精神。
  白开水好处多多,家长最好从孩子一出生就培养孩子喝白开水的习惯。母乳喂养的孩子在6个月前没有必要额外添加水分,奶粉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孩子则必须补充适当的水分。
  婴儿时期是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好时机,老人们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往孩子的水里加糖。对6个月前的孩子来说,他的吮吸欲望强过对口感的追求,只要把水放进奶瓶里,他就会津津有味地吮吸。如果这个时候就在孩子的水里加糖,那么孩子以后会更难适应淡而无味的白开水。
  6个月以后,随着辅食种类的增加,孩子开始追求食物的口感,更喜欢喝果汁、菜汁或者配方奶,对白开水提不起兴趣。但这时候也不能就此放任孩子,还是应该想一些方法让孩子喝白开水。可以放弃奶瓶改用小勺子来喂孩子,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抱着奶瓶喝水,孩子可能会因为新奇的方式爱上喝水。
  如果孩子已经习惯了喝糖水,那么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宝宝戒糖,逐步减少水中糖的含量,让味道一点点变淡,使水慢慢变“纯”,这样宝宝就会慢慢接受白开水的味道了。
  【“孙子”兵法】
  1.白开水是婴幼儿最好的饮品,千万不要因为喂水遭拒而给宝宝加糖,否则会给以后喂水造成困难,还容易引起宝宝肥胖。
  2.可以试着用新奇的方式帮助宝宝爱上喝水,比如换用鲜艳的器皿或者让宝宝自己喝水。
  3.如果宝宝已经爱上喝糖水,可以慢慢减少水中的含糖量来帮助宝宝戒糖。
  注意!父母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
  年轻的父母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承受着沉重的社会压力,他们不可能放弃工作成为全职爸爸或者全职妈妈,因此老人参与孙辈的养育成为一个必然的社会现象。不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子教育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主角,祖辈教育只应是配角,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可能也不应该试图取代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不应该贬低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地位。这一点是每个肩负着养育第三代的祖辈都必须时刻放在心里并提醒自己的。
  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以血缘为纽带,父母肩上承担的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是谁都无法取代的。对父母的依恋以及从父母身上获得的安全感是孩子来到世界之后的第一份礼物。安全感可以说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基础。有安全感的孩子比较自信,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能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最多的感受往往是孤独,他们也会因此缺乏对别人的信任,常常表现出傲慢、嫉妒甚至仇恨,也可能会出现逃避或者攻击等非正常行为。这种安全感是通过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来获得的,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才会知道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会及时出现,因此,他们能大胆地脱离父母,勇敢地去探索世界。
  从血缘上来讲,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开启孩子人生旅程的基础,而祖辈对孩子的爱则能锦上添花,起到辅助的作用。因此,祖辈对孙子或者孙女的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父辈教育。祖父母、外祖父母帮助子女带孩子并不代表孩子的父母可以因此逃避责任,把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全部推给老人,当然老人们也不应该强行剥夺子女教育孩子的权利。
  祖辈带孩子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但因为年纪和时代的关系,难免会有一些思想被传统观念束缚着,对现代社会人才观、亲子观和教育观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有时候自己的想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而子女则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对孩子成长有好处的经验和教训,对未来所需要的人才有着更加准确的认识,这也是家庭教育要让父母唱主角的一个原因。此外,老人出于对子女的歉疚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对孙辈的教育常常比较感性,经常出现迁就、溺爱孩子的情况,这虽然表面上看是为孩子好,但从长远来讲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磨灭了他们的独立性,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相对来说比较理性,可以更好地让孩子平衡发展。
  因此,祖辈在家庭教育中要定好自己的位置,做到到位但不越位,甘心做家庭教育中的配角。“旁观者清”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每种教育都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祖辈应该与自己的子女互相学习,经常沟通。当子女对自己提出意见的时候,要进行反省,并把自己的初衷讲给子女听,争取找到一个最好的契合点。如果祖辈不能正确定位,总是试图全权负责,那么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的“缺位”,久而久之,孙辈的成长就会出现问题。
  【“孙子”兵法】
  1.亲子教育的优势是隔代教育无法取代的,所以孙辈的家庭教育要以亲子教育为主,隔代教育为辅。
  2.祖辈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感性,父辈对孩子则比较理性,但是极端的感性和理性对孩子都没有好处。因此,两代人要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优势互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这里所说的“家庭风气”,就是指家庭氛围。如果说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那么家庭就是大地,家庭氛围则是培育树苗的阳光和空气。阳光和空气看不到摸不着,却是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样的道理,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的作用虽然不会像教孩子写字数数那样明显,但是影响往往更为深远。
  有科学家进行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温馨和睦的家庭中的孩子,心理通常更健康,而且智商也高于平均水平。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也曾经就家庭气氛问题对4000多名独生子女进行调查,结果证明:在家庭氛围和睦、经常笑声朗朗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的智商要比不和睦的家庭中孩子的智商高。
  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要想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除了孩子的父母要和睦相处之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要注意处理好家庭中的三个关系,使整个家庭气氛和谐,有利于孩子快乐成长。
  首先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祖辈与子女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观念和习惯的不协调。要解决这个问题,祖辈与子女之间要互相学习,加强沟通,而不是动不动就破口大骂、互相指责祖辈要注意的是,不要总是以经验丰富自居,唠唠叨叨地指导子女怎么做,最好经常听听子女的意见,尤其是在孩子的心理教育和早教方面。老年人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水平的确低于年轻人,承认这一点并不是丢人的事。如果自己没有弄明白,不妨多向子女询问几遍并确认自己是否理解正确。这样的态度并不会引起子女反感,相反,他们会因为你对孩子的爱而感动,会对你更加尊敬。当然,老年人还经常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听到子女提出意见之后一声不吭地生闷气,这样做虽然避免了直接的冲突,但是仍然会破坏家庭气氛,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双方避开孩子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另外,如果老人对小辈有意见,最好对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提出来,而不要直接与儿媳或女婿发生口角。
  其次,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孙辈的关系。隔辈亲的现象很普遍,祖辈在带孩子时最容易出现溺爱的现象,这势必造成孙辈的飞扬跋扈;如果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祖父母还经常充当孩子的保护伞,这种现象就会更加严重。这个时候家长骂孩子、孩子哇哇大哭、老人骂子女,一片混乱,这种家庭气氛怎么可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呢?所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要溺爱孩子,也不要捆绑住他们的手脚,而要重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好奇心等。
  最后是祖父母与外祖父母的关系。祖父母与外祖父母虽然平时接触比较少,但是由于孩子数量的减少,彼此之间也经常出现矛盾,有些孩子很会利用这些矛盾来满足自己额外的愿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亲家之间最好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统一的思想,取长补短,形成教育的合力,而不能互相拆台,各行其是。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家庭氛围也是一样,不同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贴上不同的标签,只有温馨的家庭环境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空间,这样的环境也会让一家人和和美美,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也能提高孩子长大后的幸福感受力。
  【“孙子”兵法】
  1.温馨的家庭氛围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对孩子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祖辈和父辈要尽量为孩子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2.要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祖辈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分别是祖辈与父辈的关系、祖辈与孙辈的关系以及祖辈和亲家的关系。
  别用“隔辈亲”阻断“亲子爱”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客人来家里做客,拉着孩子的手问:“家里谁对你最好啊?”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爷爷好!奶奶好!我最喜欢爷爷奶奶了!”听到这样的回答,爷爷奶奶的心里也许会感觉比喝了蜜还甜,感到自己对孩子付出的一切都没有白费,但是爷爷奶奶有没有想过站在一旁的子女的感受呢?
  其实,在孩子毫不犹豫地这样作答的时候,就已经发出了一个信号:他与父母之间缺乏感情方面的沟通。如果不能及时对孩子的心态进行调整,那么他与父母的关系就会越来越远,甚至会达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地步。到那个时候,祖辈的一片好心就化成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一座高墙,隔断了亲子之间应有的亲密,这不能不说是隔代教育的悲哀。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来唱主角,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优秀孩子的基础。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祖父母、外祖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让隔代亲情阻断了亲子间的爱。一般来讲,祖辈造成亲子隔阂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溺爱造成的亲子隔阂。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孩子面对的是两种关系:与父母交流的亲子关系和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相处的祖孙关系。从时间上来说,祖孙相处的时间占有绝对优势,孩子白天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相依为命”。老人大多有溺爱孩子的倾向,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已经习惯了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迁就。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批评和教育的时候,孩子就会很难接受,进而产生抵触心理,这就会使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出现隔阂。
  2.袒护造成的亲子隔阂。由于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长,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孩子在感情上也会产生依赖心理。当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那些话会像刺一样扎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心上,此时有些老人就会出面干预,保护孩子,使得年轻的父母无法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这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为家庭关系的稳定埋下了隐患。
  3.急于证明自己的价值。祖父母、外祖父母帮助子女照顾孩子,不仅能够减轻子女的负担,而且能弥补自己退休后精神上的空虚,同时内心也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再次得到了体现。为了检验自己的价值以及照顾孩子的成果,有时候会出现祖辈与孩子的父母“争宠”的现象。比如当孩子跟妈妈比较亲密的时候,老人的心里有时候会产生一种“醋意”,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才让孙辈更亲近妈妈,就会千方百计地把孩子哄到自己身边来,这就在无形中离间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祖辈对孙辈的疼爱不亚于父母,但是孩子与父母的感情是不可替代的。没有哪个父母希望孩子亲近别人疏远自己。
  如果孙辈出现总是喜欢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腻在一起,即使爸爸妈妈在家也不愿意亲近的情况,祖辈家长们就要反省自己的教育问题了:是否对孩子溺爱?是不是充当了保护伞?有没有与子女“争宠”?如果因为自己破坏了孙辈与其父母的关系,相信任何一位老人都不会开心,更会让年轻人后悔不迭。
  【“孙子”兵法】
  1.孙辈对父母不亲近的时候,祖辈家长要反省自己的教育问题,检查是否是自己阻断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如果不是,要做两代人的桥梁,让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2.溺爱、过度保护以及急于证明自己是阻断亲子感情的三大原因。家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经常反省,不要越位。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带还是不带,备受争议的隔代教育
费力不讨好的隔代教育
老年人为什么带不好孩子
时代转变,新时期家庭教育目标
扬长避短,打造最佳隔代教育模式
您是合格的“隔代育儿师”吗
第二章    发挥优势,祖父母也能带出好孩子
隔不断的亲情是祖辈最大的优势
丰富的育儿经验,让孩子的成长不折腾
充裕的时间,让孩子拥有不间断的爱
人生的阅历,让孩子从小拥有开阔视野
平和的心态,让孩子享受成长好氛围
童心,让孩子和爷爷奶奶成为“忘年交”
第三章    “爱”不是“碍”:如何实现三代同赢
注意!父母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
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别用“隔辈亲”阻断“亲子爱”
别做孙子的“避难所”
切忌在孩子面前开展“辩论赛”
维护好子女在孙辈心中的高大形象
把“甩手掌柜”拉回孩子身边
主动与子女探讨新的教育方法
避免“战火”,沟通有术
避免“6+1”时代的“夺子大战”
保持成果,把亲家拉进“教育同盟”
明白道理后,如何迈过感情关
学会“减负”,别让自己的生活只有孩子
第四章    生活中的小秘密:科学喂养,育出好孩子
奶粉要适量,过浓也有害
婴儿饮水莫加糖
注意孩子的摄盐量
孩子的哭声您听明白了吗
看天气穿衣服,孩子比想象中强壮
婴儿要不要穿鲜艳衣服
睡觉压沙袋,好心办坏事
“捏鼻拉腿”并不能改变婴儿外貌
小病也别乱吃药
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肉蔬果均衡才是最佳搭配
强迫多吃饭,逼出“小胖墩”
多些耐心,让孩子自己吃饭
看食品配料表选零食
第五章    玩出个未来:让孩子越玩越聪明
孩子要“放养”,不要“圈养”
早期教育玩中来
给孩子讲故事有讲究
利用游戏,让孩子学会交往
多做户外活动,让孩子更强壮
鼓励孩子来一次“大冒险”
郊游,把课堂搬到大自然
用玩乐培养点生活情趣
保护孩子的“淘气欲”
孩子玩得专注,千万别打扰
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
第六章孩子的世界不简单:呵护好孩子的心理
“七八岁狗也嫌”——孩子最关键的那几年
心理健康,父性教育不能少
上小学,心理教育的分水岭
巧妙沟通,打开孩子的小心扉
别让“别人家孩子”伤了自家和气
孩子也要面子,别当众批评孩子
尊重隐私权,保护孩子的小秘密
兴趣爱好“非主流”怎么办
欣赏和鼓励是心理教育的主旋律
批评与惩罚也讲究技巧
帮“压力山大”的孩子赶走坏情绪
面对性别问题,爷爷奶奶如何开口
第七章    这样的孩子人人爱:如何打造开朗性格
帮助孩子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用宽容浸润孩子的心田
让孩子从小事中培养自信
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用“索爱”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感恩
给孩子准备一张“交往名片”
不备“专利菜”,让孩子从小事中学会分享
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不做暴躁“霸王龙”
合理引导,让孩子远离攀比和嫉妒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求助和助人
鼓励孩子带小朋友来家里做客
孩子吵架,爷爷奶奶别插手
第八章    这样的孩子不怕失败:如何塑造优秀品质
失败也颁奖,让孩子勇敢去尝试
别让孩子做一碰就碎的“草莓族”
挫折变“存折”,给孩子来点挫折教育
培养毅力,爷爷奶奶要“狠心”
巧用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鼓励自主,避免孩子成为“啃老族”
适时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
让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别做“墙头草”
让孩子学会谦虚,不做“自大狂”
让孩子从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打好“预防针”,让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
第九章    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如何培养良好习惯
两代家长合作给孩子立规矩
零用钱大作战,小小年纪学理财
帮孩子远离垃圾食品 /161
卫生习惯巧培养,搭建疾病“隔离墙”
早睡早起,让孩子拥有好身体
制定餐桌制度,让孩子吃饭有规矩
不包办不代办,自理能力早培养
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制订计划
拖拉的爷爷奶奶会带出磨蹭的孩子
别用脏话污染孩子的耳朵
跟孩子一起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第十章    学习不是成绩单: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
“学习好,样样好”的观念过时了
学习没有特定的方法和规矩
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疼孩子也不要替孩子做作业
全面发展,副科也很重要
孩子请教问题,给引导别给答案
学会与孩子的老师沟通
和孩子一起读唐诗宋词
过度的表扬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
正确引导孩子的“胡思乱想”
第十一章    这样的孩子人人爱:如何打造开朗性格
弥补单亲家庭的性别缺失
不要对孩子抱怨他的父母
不要离间孩子和继父母之间的关系
叛逆并不等于坏孩子
留守儿童,祖父母要兼任父辈
祖父母要做两代人之间的“润滑剂”
“精神留守儿童”也需要额外关注
让孩子在感激中长大
第十二章    我也不是老古董: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
紧跟时代,不做固执的祖父母
勤充电,教育孙辈不脱节
做孙辈的“网友”,不做高科技的“门外汉”
感受时代变化,爷爷奶奶也追星
解读孩子的那些“新新语言”
动静结合,与孙辈一起度过童年
第十三章    闲暇时间充充电:经典育儿书籍推荐
《童年的秘密》:解放全球儿童的教育经典
《申宜真幼儿心理百科》:与儿童的心灵对话
《接纳孩子》:顺应孩子天性的教育心得
《为何家会伤人》:反思畸形家庭教育之痛
《郑玉巧育儿经》:经久不衰的育儿大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