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28795
  • 作      者:
    洪晓楠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洪晓楠,1963年生于安徽桐城。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育部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大连市哲学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大连市政协委员。安徽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5),哲学硕士(1991),大连理工大学哲学博士(2006),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95—1996),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
  主要研究领域:哲学基础理论、文化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要学术著作有:《文化哲学思潮简论》《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科学文化哲学研究》《科学文化哲学的前沿探索》《哲学的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晌》《第二种科学哲学》《哲学通论十五讲》《文明城市论》《十大科学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大连市优秀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学科研成果曾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稿在收集和整理文化软实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历史分析和系统分析相结合,从厘清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这些基本概念入手,揭示国外文化软实力思潮产生的根源、背景、基本特征,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着力分析和阐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从宏观上把握文化软实力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分析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表现形式,重点从哲学的视角探讨制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各种要素,建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评价体系,分析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开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比较研究,提出当代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方略、根本路径和具体措施。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辩证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的文化体用观
  在第十六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台湾辅仁大学,2009年7月8日一11日)上,我提交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文化体用论评价》一文,主要评析了20世纪中国哲学家(含海外华裔学者)就中西文化问题论争提出的各种文化体用论说,诸如中体西用论(文化保守主义、现代新儒家、当代新儒家)、儒体西用(贺麟)、西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者、充分世界化等)、西体中用论(李泽厚)、中西互为体用论(傅伟勋)、“今中为体,古洋为用”论(张岱年)以及“马魂、中体、西用”论(方克立)等等。针对以上各种对文化体用论的分析,我受方克立教授的影响并在方克立先生文化论说的基础上,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派的文化体用论的主张,就此提出了文化体用的三层论说,以此对各种不同的文化体用论作出理性的分析与评述,以展示文化体用论在21世纪中国文化哲学发展过程中可能的路径。
  (一)就文化及其存在的基础或者文化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存在的关系来谈体用,“体”指实体,“用”指作用。
  这种对文化体用论的理解符合中国古典哲学对体、用定义的第一种含义。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来看,就是强调社会存在是体,社会意识是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熊十力先生的“体用论”专以解决宇宙论中之体用问题。“宇宙实体,简称体。实体变动遂成宇宙万象,是为实体之功用,简称用。此中宇宙万象一词,为物质和精神种种现象之通称。”李泽厚的“西体中用”论认为,“体是社会存在的本体,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然而,按照他自己的解释,这个“体”包含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因而与我们所讲的并不完全相同。冯友兰主张“在一个社会类型中,生产力等经济基础是体,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是用”,如果将冯先生所说的“生产力等经济基础”改成“生产力和经济基础”是“体”,则与我们的主张是一致的。张岱年先生主张,“民族的存在是体,文化的内容是用”,“民族是文化的主体”,“中华民族是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新文化的主体”。方克立先生主张,“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体,而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为用。”就此而言,我对张岱年先生和方克立先生的主张都表示认同。在这种层次上来谈体用是最广泛的,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文化观必然以社会实践为体,以社会意识(文化)为用。具体到中国,就是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体,而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为用。那么,如何以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为用呢?如果我们在中国文化的内部或西方文化的内部来谈体用,那么,我们就引出了体用关系的第二层含义;进而言之,如果我们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内部即不同的文化之间来谈体用,那么,我们就引出了体用关系的第三层含义。
  (二)从体用范畴的本意出发,就一种文化(a kind of culture/a type ofculture)的自身来言“体”、“用”,如胡瑗的“明体达用”之学和李颙的“明体适用”之学就是以此来阐明传统文化体用观的
  就此而言,“体”是精神主导,“用”为应事方术,体用关系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内在原则与外在的应事方术之间的关系,本质和现象的关系。这种对体、用观点的理解符合中国古典哲学对体、用含义的第二种定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是体,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的各种现象是用;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也各有自己的“体”、自己的“用”。例如,有人认为西方文化就其主导倾向来讲是强调天人相分的文化,就是说“天人相分”是体,其它则是用;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就其主导倾向来讲是强调天人合一的文化,就是说“天人合一”是体,其它则是用;或有人认为中国文化就其主导倾向来讲是“和合文化”,就是说“和合”是体,其它则是“和合”原则的应用。当然,这些观点我们不必赞成,但是这种谈论文化的方式则是一种比较哲学或比较文化的通行方式,也是在一种文化内部谈论体用的通行方式。中学、西学和马学作为各自独立的文化系统,本来分别各有其体用,而且一般来说体用都是统一的(即:有体有用、体用统一;体用一源、体用一如、体用不二、体用相即)。例如,张岱年先生认为,“‘人权平等、自由竞争’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实际起作用的基本原则,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文化之‘体’。……资本主义社会的丰盛繁荣的科学艺术都是资本主义文化之‘用’。”与之相类似,“在社会主义时代,人与人之间,应有真正的平等,应相互尊重对方的自由,彼此之间应存在着互助友爱的关系。这种真正的平等、相互尊重的自由、互助友爱的关系,可以说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文化之‘体’;社会主义繁荣昌盛的科学艺术,可以称之为社会主义文化之‘用’。”“作为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应是社会主义文化之‘体’”。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框架、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外文化软实力理论评析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
(一)文化工业及其特点
(二)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研究
(三)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论的评价
(四)文化工业论对文化软实力建构的借鉴
二、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理论渊源
(二)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发展阶段
(三)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评价
三、马修·弗雷泽的文化软实力理论
(一)马修·弗雷泽美国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形成
(二)马修·弗雷泽美国文化软实力思想的内容
(三)世界对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抵制
(四)马修·弗雷泽对美国文化软实力的辩护
(五)马修·弗雷泽美国文化软实力理论评价
四、曼纽尔·卡斯特的文化认同理论
(一)网络社会出现认同危机
(二)认同及其构建
(三)网络社会中典型的社会认同建构的途径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发展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提出
(二)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
(三)文化软实力的本质
(四)文化软实力理论建构的目标
(五)建构文化软实力理论的切入点
(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动力
(七)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理论的研究领域
(八)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保障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语义分析和内涵分析
(一)国内学界有关文化软实力概念的争论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语义分析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内涵分析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特征
……
第四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辩证分析
第五章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第六章  世界主要国家文化软实力评估
第七章  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
第八章  提高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方略、根本路径和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