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br /><br />第一章 从政府职能出发理解中国道路<br /><br />第一节 诠释“中国道路”的政府职能视角<br /><br />一 中国道路研究的一般视角<br /><br />二 政府职能及其模式的研究视角<br /><br />三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提出<br /><br />第二节 社会治理意义上的政府职能及其模式<br /><br />一 社会治理“三部曲”的总体性框架<br /><br />二 政府职能及其模式的类型分析<br /><br />三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概念描述<br /><br />第三节 政府职能及其模式研究的历史脉络<br /><br />一 政府职能和国家职能的等同化研究<br /><br />二 管理型政府及其职能模式的研究<br /><br />三 走向“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研究<br /><br />第二章 管理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更替<br /><br />第一节 从统治型政府到管理型政府<br /><br />一 统治型政府及其治理模式<br /><br />二 统治型政府的职能<br /><br />三 管理型政府的滥觞<br /><br />四 管理型政府的特征与职能<br /><br />第二节 原子化社会与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br /><br />一 原子化社会与自由主义的孕育<br /><br />二 古典自由主义的发生史<br /><br />三 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的产生和特征<br /><br />四 市场失灵与政府职能的扩张<br /><br />第三节 组织化社会与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br /><br />一 组织化社会与国家干预主义的降生<br /><br />二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勃兴<br /><br />三 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产生与失效<br /><br />四 新自由主义思潮与新公共管理运动<br /><br />第三章 政府职能模式的“第三条道路”<br /><br />第一节 光荣与梦想:“四小龙”之快速工业化<br /><br />一 “汉江奇迹”<br /><br />二 “新加坡之谜”<br /><br />三 中国香港“积极不干预式”起飞<br /><br />四 中国台湾的“计划式”发展<br /><br />第二节 对“四小龙”腾飞的传统解读<br /><br />一 现代化理论与依附关系论<br /><br />二 发展型国家与新古典理论<br /><br />三 市场增进论与治理式互赖理论<br /><br />四 对传统解读的批判性审视<br /><br />第三节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视角下的“第三条道路”<br /><br />一 引导智慧与领导力制度化<br /><br />二一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引导功能<br /><br />三 初级形态的引导型模式遭遇弃用<br /><br />第四章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不自觉前行<br /><br />第一节 大转型下的“中国道路”<br /><br />一 历史大转型与双重发展使命<br /><br />二 实存的中国道路<br /><br />三 “中国道路”的传统解读<br /><br />第二节 政府引导下的中国经济发展<br /><br />一 领导力制度化与政商合作体系<br /><br />二 战略规划制定与战略格局形成<br /><br />三 现代防护墙下的金融运行体制<br /><br />第三节 政府引导下的中国社会进步<br /><br />一 惠农政策助力改善民生<br /><br />二 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生态之维<br /><br />三 中国特色的社会维稳系统<br /><br />四 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br /><br />第五章 服务型政府建设视野下的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br /><br />第一节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br /><br />一 后工业社会的初步特征<br /><br />二 社会自治力量的生成与政府的重新定位<br /><br />三 社会治理走向合作治理<br /><br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从理论到现实<br /><br />一 服务型政府理论的提出<br /><br />二 “四小龙”的“第三条道路”缺乏服务型政府理论基础<br /><br />三 中国的引导型模式实践先行凸显政府变革<br /><br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与引导型模式的关联性<br /><br />一 服务型政府的职能体系<br /><br />二 服务型政府:引导型模式的主体归属<br /><br />三 引导型模式: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点<br /><br />第六章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理论自觉<br /><br />第一节 理论确认的必要性<br /><br />一 “中心-边缘”结构的客观存在<br /><br />二 经济领域的“中心一边缘”格局<br /><br />三 文化领域的话语霸权主义<br /><br />四 中国的引导型模式“处在十字路口”<br /><br />第二节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面相<br /><br />一 历史属性:面向后工业社会<br /><br />二 实然特性:自觉而非自然<br /><br />三 理想追求: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br /><br />第三节 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世界意义与理性实现<br /><br />一 世界意义:全球的推广价值<br /><br />二 理性完善: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br /><br />三 “典型化”实现:呼唤伦理精神的启蒙<br /><br />第七章 行进中的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br /><br />第一节 引导型模式与经济转型<br /><br />一 经济转型离不开引导型模式<br /><br />二 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认知与引导<br /><br />三 政府引导下的经济结构调整<br /><br />第二节 引导型模式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br /><br />一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着力点<br /><br />二 政府对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认知与构想<br /><br />三 政府引导下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br /><br />第三节 引导型模式与“中国式民主”<br /><br />一 民主的起源与异化<br /><br />二 民主化与民主的破碎<br /><br />三 政府引导下的中国式民主<br /><br />四 中国式民主的创新特质<br /><br />主要参考书目<br /><br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