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赛茶习俗起源于唐末五代时期,流传于福建民间,最早称为“斗茶”,也称为“茗战”、“点茶”、“点试”,是以评比茶叶质量高低为核心的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发展至宋代,斗茶之风甚盛,斗茶方法屡经创新,并从茶叶质量评比扩展至“茶、水、器”三事互争胜负,范仲淹《斗茶歌》有言“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直至元明两代,斗茶之风方走向式微。清末民初,斗茶又日渐活跃。1915年,首次在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亮相的中国茶,载誉而归,赛茶又开始进入昌盛时代。<br> 安溪铁观音“茶王赛”从清朝民间斗茶演变而来。当时,每逢新茶登场,户与户、村与村之间的斗茶活动也随之展开。茶农们携带自家制作的佳茗,自带炭火、茶具,<br> 搭起茶擂台,摆开斗茶阵,赛茶在即。<br> 如今的赛茶活动更为正规,原产地为安溪县境内、以清香型和浓香型两个系列为主的净茶、重量在2.5 公斤至6公斤范围内、符合卫生质量国家标准的茶样均可参与比赛。由经验丰富的茶师组成评委会,通过公开评审,选出最优秀的茶叶,获得最高分者被推为“茶王”,给予奖励。结果并不重要,赛茶过程中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上的冲击,是铁观音赛茶风俗所带来的绝佳享受。<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