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
义曰:道者,自然之谓也。以数言之则谓之一,以体言之则谓之无,以开物通务言之则谓之通,以微妙不测言之则谓之神,以应机变化则谓之易,总五常言之则谓之道也。[略]继之者善也。
义曰:夫天地之道,阴阳之功,生成万物,千变万化,以盈满于天地之间。使高者得其高之分,卑者得其卑之理。圣人得天地之全性,继天地生成之功,以仁爱天下之物,以义宜天下之众。使居上者不陵于下,在下者不过其分。是圣人继天养物之功,以为善行也。故干卦曰:元者善之长。是言天以一元之气,为众善之长。圣人继其元善之功,以理于物也。
成之者性也。
义曰:性者,天所禀之性也。天地之性,寂然不动。不知所以然而然者,天地之性也。然而元善之气,受之于人,皆有善性。至明而不昏,至正而不邪,至公而不私。圣人得天地之全性,纯而不杂,刚而不暴。喜则与天下共喜,怒则与天下共怒。以仁爱天下之人,以义宜天下之物。继天下之善性,以成就己之性。既成就己之性,又成就万物之性。既成就万物之性,则于天地之性可参矣。是能继天地之善者,人之性也。
宋易祓《周易总义》卷二十
圣人之作《易》也,吾心与造化相为流通,而后易生焉。幽赞于神明而见之于占,故曰生蓍。参天两地之生数以为本,故曰倚数。观阴阳之变以辨一卦之体,故曰立卦。发挥刚柔之文以明六爻之义,故曰生爻。曰神明,日天地,曰阴阳,曰刚柔,造化之《易》也。曰幽赞,曰参两,曰观变,曰发挥,吾心之《易》也。吾心之《易》与造化无间,则凡道德之要,义理之会,性命之奥,非有二致也。在天日命,在人曰性。物性之自然而处之以顺者曰理,人事之当然而用之以宜者曰义,会义理而行之以通者曰道,体是道而充足乎己者曰德,其本一而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