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五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22027
  • 作      者: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第5辑)》主要内容包括:经典:诠释转换与意义生长——以《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之注疏为例、郭店楚筒“息”字与仁之诸体析论、论刘宗周哲学中的易道思想、江右王门学者邹东廓研究综述、两汉十翼称经考、关于嘉佑石经的几个问题、《程氏易传》刊编中的两个问题、试析八行本《孟子注疏解经》的版本价值、“海西好”,抑或“东人姝”?——从《訄书原刻手写底本》论拉克伯里“西来说”之推演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而在文字音韵训诂之中,如同很多清代学者一样,章太炎亦以声音为枢纽,广泛运用了因声求义之法。这与章太炎本人在古音学上的造诣是分不开的。对于古声母,他曾提出“娘日二纽归泥说”;在古韵分部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划分出“队”部。这都是章太炎古音学上具有创见的成果,正是由于对音韵的深刻理解,才使得他在运用因声求义之法时能够游刃有余。
  与之相联系的,是章太炎对于同源字的研究。如王力先生所说,“对汉语同源字作全面的研究,是章炳麟的创举”。他曾作《文始》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左传读》在这一方面虽然没有理论上的明确论述,却在以因声求义之法解读经传时有所涉及。上文中所提到的声符共训与声转义通之法,即通过共同的声符来寻求形声字在意义上的联系,以及推求声、韵相同相近的字词在意义上的共通之处,其实都是系联同源字、推求其共同语源的方法之一。《左传读》中大量对字词的训释都可以视作同源字研究的有用数据。
  当然,章太炎在运用因声求义之法时也不免穿凿迂曲之病。王力先生对其同源字研究中的失误亦有所批评。在《左传读》中运用声训时,有时也显得过于轻易。例如卷一“昭十一年‘不可没振”’条中解释“没”字,他认为“没”与“曼”通.即《说文》中的“曼”字,而曼“字亦通作拂”。在上古音中,“曼”属明母物部,“拂”属滂母物部,二字之音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属于同一韵部,明母、滂母皆为唇音,依王力先生的归类,属于旁纽,亦较为接近。其后章太炎又说:“曼、拂转音又为挽。”“挽”字上古属明母元部,则与“曼”为双声字,从韵部上说,物、元可为旁对转。通过这样声音上的联系,章太炎认为此三字在意义上也存在相通之处,皆具有“起”之义,因此“役振”即是“挽振”,即“挽救”。若单从论证过程来看,似乎其结论是可以成立的。但若连贯《左传》上下文来看,则不无问题。《左传》此处原文为:“且譬之如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是以无拯,不可役振。”其上句“是以无拯”已经表达了不可救助之义,若“不可没振”一句又释为“不可挽救”,则嫌语意重复。
  ……
展开
目录
《论语》校释丛剳(续)
仁者穷通——以“井有仁焉”为个案
经典:诠释转换与意义生长——以《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之注疏为例
郭店楚筒“息”字与仁之诸体析论
论刘宗周哲学中的易道思想
江右王门学者邹东廓研究综述
两汉十翼称经考
关于嘉佑石经的几个问题
《程氏易传》刊编中的两个问题
试析八行本《孟子注疏解经》的版本价值
“海西好”,抑或“东人姝”?——从《訄书原刻手写底本》论拉克伯里“西来说”之推演
胡方平生平及著作考订
元代《诗经》著述杂考
来知德《周易集注》初刻本考
《启蒙附论》作者考
《春秋左传读》解释经传之方法与特点——从文献学角度出发
《周礼正义,天官》点校商榷
中华本《孟子正义》点校指瑕(上)
《欧阳德集》校点指瑕
“理一分殊”与全球地域化
说科学与儒学
传统儒家伦理与公共道德
《儒藏》精华编已出书书目
书讯
陈奂《诗毛氏传疏》
王鸣盛《尚书后案》
宋人文集两种
清人公羊学著作三种
真德秀《四书集编》
天禄琳琅研究(148)
汉代内学——纬书思想通论
征稿启事(附撰稿体例)
本刊加人中国期刊网的声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