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古典学者张文江先生十余年来对中华学术的探索,呈现了其向核心经典靠拢的努力。
所谓中华学术,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精神命脉,并以此参与世界文明的建设,走通向上之路。探索意味着不确定,本来就没有确定的路可走,只能在探索中渐渐呈现。
《探索中华学术(修订本)》张文江先生最新学术论集,主旨依然是解释古代经典。修订本删去了与其他书中重合的文章三篇,又新增三篇。
经学是中华文明的主干,也是中华学术的核心。本书选《尚书》两篇,《说命》来自古文,《无逸》来自今文。前者涉及政治和教化,对比古希腊“哲人王”;后者阐发中华民族的美德“无逸”,与《周易》的“自强不息”交相辉映。
《诗经》亦选两篇,一篇来自《大雅》,一篇来自《风》。前者强调为政者的修身;后者讨论如何树立信心,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度过眼前的危机。
《庄子》选三篇,分别是《达生》《庚桑楚》《寓言》。《达生》乃言“生命之学”“性命之学”,《庚桑楚》思想精深,情节曲折,多有他篇未言的见道之处;《寓言》阐发全书的言说方式,为诸篇之序例,不仅呼应内七篇的核心《齐物论》,而且遥遥指向《天下篇》。
《史记》时间为西汉,有志于接续《春秋》,本书选《留侯世家》讲解;《引声歌》时间当东汉,是琴曲歌辞,隐者抒发其人生怀抱,又涉及古来修养技术。
汉末佛教以“格义”方式进入,在魏晋南北朝大发展,与本土的思想相摩相荡,彼此排斥,又彼此吸收。到唐代八宗各呈异彩,以禅宗最有特色。本书选取敦煌本《坛经》和《五灯会元·玄沙师备》予以解说。《坛经》完成由教而宗的转折,而《五灯会元》体现宗门的风格。
本书还选了西学两篇,以中学解西学,探讨不同文明间的理解进路,以及人类思想是否可以有内在相通,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有益尝试。两篇文章,一篇讨论古希腊哲人的神话,涉及哲学和解释学可能的起源。另一篇讨论古罗马哲人的生平和著作,涉及几大文明交流中哲学的多方面变化。
最后三篇讨论今人,是作者有机缘亲炙的三位前辈学者:梁漱溟、徐梵澄和潘雨廷。
旧版序改为本书的附录,另补入一篇后记。
《诗经·郑风·风雨》大义
这首诗有三种解说:
一、《毛诗·小序》以政治和文化解说,三家诗无异义。二、朱熹《诗集传》以男女爱情解说,当时称“淫奔”。三、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风雨未必喻乱世,“风雨晦冥,独处无聊,此时最易怀人”。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朱熹和方玉润没有错。然而从整体学术来看,这样说把先秦的文献软化了。这首诗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关,是有传道性质的政治诗,而不仅仅是卿卿我我的爱情诗。
《小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风雨比喻乱世,君子坚守法度,成为文化的传承人。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在动荡的年代,君子是稳定的因素。夷,心理平衡了,安顿下来。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相思病医好了,缓解了心头的痛。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确确实实看到想见的人,心花开了。
“风雨凄凄”“风雨潇潇”“风雨如晦”,描绘从小雨到中雨到大雨。“风雨凄凄”,风雨开始变大。“风雨潇潇”,更大了。“风雨如晦”,风雨如磐,一片黑暗,正是黎明前的黑暗。
以易象而言,鸡鸣是震象,鸡不停地叫唤,不停地叫唤,一定要叫破黑暗。风雨越来越大,黑暗越来越深,然而鸡鸣象征信心,无论如何不停地叫唤,一直叫到风雨过去,黎明来临。
“鸡鸣喈喈”,风雨刚开始的时候,鸡就有了反应。如果晨起敲钟,早点或晚点,声音没什么不同。鸡有生物的敏感性,风雨两样了,对黎明的感受两样了,鸡的反应也两样了。“鸡鸣胶胶”,风雨和黑暗深了一层,鸡鸣也密集起来,胶胶是声音成片。“鸡鸣不已”,风雨和黑暗到了最深层,鸡鸣也到了最高峰。
“云胡不夷”,夷就是心平。本来忐忑不安,现在石头落了地。“云胡不瘳”,心中一直在想一个人,久等而不来,也不知道会不会来。看到了他就在眼前,相思病就医好了。“云胡不喜”,日思夜想的问题解决了,身心完全振奋,充满力量。
用易象来解,风雨是天地,环境为乱世,鸡鸣知时而报晓。“鸡鸣喈喈”是信心,然而单凭信心不够,还要看到确确实实的人,这就是“既见君子”。鸡不停地鸣叫,一定要叫破黑暗,引入曙光,把晴朗的天召唤出来。鸡鸣是上达之象,从没有希望中找到希望,必须把握到实质性的支持,也就是处于阴阳变化中的君子。阴阳相配,性命相合,精神得以振奋,生理的反应变了。
诗中有两个人,一个未露面的女主角,相对一个刚到的男主角。在屋内的灯光下,看得见,摸得着,心完全安定下来。室外的鸡鸣是呼唤,是前哨;屋内的男女,是面对未来的生力军。确确实实已经到了,彼此就在身边,两个人携手共同应付难关,再大的难关也就不难了。如此阳气显发,才可能度过面临的危机。
《尚书·说命》析义
《尚书·无逸》析义
《诗经·大雅·抑》讲记
《诗经·郑风·风雨》大义
《论语》说《诗》析义
《庄子·达生》析义
《庄子·庚桑楚》析义
《庄子·寓言》析义
论张良的知识结构,兼述《太公兵法》要义
《引声歌》讲记
敦煌本《坛经》析义
《五灯会元》讲记:玄沙师备
由《毕达哥拉斯》而来的推论
《普罗提诺的生平和著作顺序》阅读笔记
梁漱溟的命书和批语
略谈梵澄先生的学术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成书经过
附录:原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