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说庄子.达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66594
  • 作      者:
    冯学成讲述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冯学成居士,1949年出生于成都。1969年在四川江油当知青期间,认识了著名的海灯法师。经其举荐,往参本光法师,后来更历参贾题韬老居士、离欲老和尚、遍能老和尚,并于2001年得到当代禅宗尊宿佛源老和尚的传承。近四十年来,冯学成居士于众多高明中殷勤参叩,饱览经史,深入禅观,从此意气风发,自在出入于儒学之正大、佛学之精微和道学之幽玄间。1992年起,先后在四川省佛学院、四川尼众佛学院、云门佛学院、河北省佛学院任教,往来于四川、广东、河北和湖北等地讲学。近几年在其开办的龙江书院、粤海书院开讲了大学、中庸、论语、易经、老子、庄子等讲座,旨在以国学为本,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曾出版禅宗等方面的著作二十余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恢诡谲怪的庄子文章,高深莫测的禅宗公案,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相同的道理,而这些道理最终指向的是我们的现实生活。
展开
精彩书评
  冯学成先生解读《庄子》的著作与别人不同。《禅说庄子》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另外,他是“意译”,将《庄子》与时代、时事、社会及每个人的生活紧紧相连。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 徐扬生
展开
精彩书摘
  但是,庄子又提倡“齐物”,佛教又提倡“无分别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需要更进一步地追问。
  虽然万物不同,用西方哲学的话说,就是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跨过同一条河流,但大家都非常平等,无非“皆物也”。虽然这些例子都是“物物相远”,但是,“夫奚足以至乎先?”万物之中哪个为首?哪个为主?有没有一个主宰?
  远的不说,就拿我们自己这一百多斤来说,眼耳鼻舌身意,哪个当老大?心肝脾肺肾,哪个当领导?可能哪个也当不了领导。人与人之间有领导与被领导者,你今天是首长,我是群众,见面时对你毕恭毕敬的。但领导走了以后,也许我肚皮里就开始不舒服了,有什么不得了,不就是运气好一点嘛。看见发了财的,往往面子上恭维,背后就骂人家暴发户、为富不仁,对不对?总之,人与人之间就是这个样子的,肚皮里的事,谁也管不了。
  “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我们看哪一个可以当老大?哪一个可以做主宰?说实话,谁都做不了主宰,谁都不是老大。为什么呢?“是色而已。”不管你是这个、还是那个,大家都只是“色而已”,都没什么了不起的。什么叫色?玄奘大师说“质碍名色”,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自我的封闭性、排他性,那就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有一个具体的、质的规定性。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都有一个质的规定性,这个规定性就决定了你“是色而已”,都是具体的、有形有相的东西而已。皇帝与百姓“是色而已”,大象与蚂蚁“是色而已”,宇宙、太阳和沙粒都“是色而已”。总之,在这个方面非常平等,大家都站在同~个起跑线上。
  下面就说得更精彩了!“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怎样理解这句话?《道德经》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物之造乎不形”是同样的意思,事物的发端,它的起因是从“不形”中来的,“不形”就是空,就是“无”。“而止乎无所化”,不论它的存在是大是小,是贵是贱,但最终也要归于大道,魂归离恨天,还是要归于无极。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就是“得是而穷之者”,就是明白了这个穷神之化。大道运行就是这个样子,生生不已,推陈出新,一而万,万而一,无穷无尽地这样推衍下去。你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物焉得而止焉!”外部的事物还能限制你吗?还能侵略你吗?还能干扰你吗?借用《金刚经》的话来说,你已经是“无所住而生其心”了,那么外物还能影响你、左右你吗?不可能了,因为你已经得自在、得自由了,已经得解脱了。
  我们作为凡夫众生,往往就看不到这个“物之造乎不形”。好像我们都是有备而来,一切事情都是这样“因缘具足”。但是,你知道“因缘具足”以前是什么?父母未生以前是什么?就是“造乎不形”。
  ……
展开
目录
导读
第一讲 庄子的生命观
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生命与命运都要认真思考
物育余,常身难养
生死面前,人人平等
人在局中、心在局外的妙用
心平气和爽呆呆
看破生死的前提
给老天爷当助手

第二讲 至人的神全之道
生死关头朝哪边走
守住你的人间正气
万象之中谁当老大
汉武帝的网名
壹性、养气、合德
内不放出、外不放入的内修功夫
有“醉酒坠车,虽疾不死”的事吗
把自己藏在哪里
把自己变成隐身人
未来永远是吃不准的
恢复自己的真性情

第三讲 佝偻承蜩与舟人操舟
修持背后的目的
驼背老头的功夫秘诀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的“法门”很直白
我们的心是万能钥匙
不同赌注的心理差异

第四讲 修行以圆融中道为要
养生治国与放羊牧马
被吃掉的“唐僧肉”
学佛法的,一定要懂王法
逍遥派最自在
眼神也会得罪人
你愿意做荣耀的祭祀品吗
大秦宰相的末路之叹

第五讲 齐桓公见鬼与纪渻子斗鸡
古今都有鬼故事
要把郁积之气一扫而光
三魂七魄都是鬼
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分析
调教斗鸡与调心
呆若木鸡的妙处

第六讲 孔子观水与梓庆削木
庄子行文有雷霆之气
已知与未知的这个十字路口
你在“阎王老子”那里有银行账户吗
执其一,万事毕
每临大事有静气
巧夺天工,原来如此

第七讲 春秋时的驾车高手与忘适之适
不要超出能耐的半径
知止的时节因缘
随缘而动事自成
禅宗开悟后的境界
没踪迹处莫藏身

第八讲 让万法各安其位
洁身自好也有错吗
道家版的无眼耳鼻舌身意
让精神在大道中遨游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不当缘的法误人一生
不能以养人的方法养鸟
学道就要有道人心胸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