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阳明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83905
  • 作      者:
    王冠辉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王阳明评传》对王阳明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评述了王阳明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激情似火的青年时代、壮志筹谋的壮年时代、建功立业的中年时代、顿悟人生的老年时代,打破了以往将王阳明的事迹与思想分开的局限,将他立言、立德、立功的内容穿插到具体的故事当中,更加具有可读性。
展开
内容介绍

  《王阳明评传》讲述的是王阳明一生立言立德立功,践行了自己“知行合一”的理论,也完全体现了自己“良知”的本性。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心学传播到全国各地,是当时最狂的儒者。他生前被诽谤,死后被毁誉,但都阻碍不了他成为一代圣人。他的“知行合一”理论、“良知”学说,也对当世的改革之路起到指引作用。文韬、武略、徳范一代奇人,当世改革的引路人!

展开
精彩书摘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草根皇帝,朱元璋在很多地方不得不仿效其前辈刘邦。
  他与刘邦都是从一介平民,历经艰辛,排除万难,才成为九五之尊的。
  历代开国之君,都有所作为,并且为王朝的稳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朱元璋虽是草莽出身,却也经历了元末的农民起义,最终掌握了统治天下的要诀。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朱元璋作为皇帝,为再造盛世王朝,必然要借鉴汉唐的治国经验。
  汉承秦制、唐继隋制并非只是完全模仿,而是经过改弦更张,才创造了汉唐盛世。明朝的制度也必须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维护新建立的王朝。为了取得长治久安,延续朱家万世江山,朱元璋及其继任者对大明王朝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变革或创新。
  他们在行政上的改动最大。自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以来,丞相之职就一直保留。虽然历经各朝各代,丞相的称谓有所变化,却依然保有其职。隋唐时期,设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隋唐的三省六部中,三省长官都可以称丞相。隋唐制度多被后世沿用,直到元朝,改中央三省为中书省,地方行政机构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才形成了中国如今行政区域划分的雏形。
  在明朝初期,依然以中书省总揽全国事务,分置左右丞相。丞相的权力过大,与皇权存在很多摩擦,很容易导致统治不稳。朱元璋起初以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之后李善长隐退,徐达长时间出征在外,继任丞相的胡惟庸逐渐成为权倾朝野的大人物。随着胡惟庸权力的扩张,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日渐明显。朱元璋为人谨慎,猜忌心强,见大权旁落,必然会对胡惟庸动手。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忤逆、培植朋党的罪名诛杀胡惟庸,并趁机废除了中书省,取消了丞相之职。本来由中书省承担的政务分摊到六部,并提高了六部的品秩。将相权一分为六,皇帝就更容易掌控朝局,加强皇权的集权程度。
  行省长官,总揽地方上的军政、民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成为朝廷不得不防备的一大隐患。有鉴于此,朱元璋在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了行省。朝廷将行省之权一分为三,分别设立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的承宣布政使司、监察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军事的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在地方上进一步分权,就更有利于皇帝一人的统御。
  在监察司法方面,又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与大理寺(中央有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刑部共同理刑,合称三法司。三法司的建制,被清朝所沿用,在司法方面起到重大的作用。为了提高监察力度,中央仿照六部建制,设立了六科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
  在军事建制上,朱元璋废除大都督府,将其分为左、右、前、后、中五军都督府。每个都督府设左、右都督,负责管理京师和地方卫所、都指挥使司。都督府只是负责军队的管理和训练,而无权调遣军队。兵部有调兵遣将之权,却没有直接统率军队的权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掣肘,便不能对皇权构成威胁。这与北宋政府设三行统领禁军和枢密院相互牵制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处。
  经过行政、监察司法、军事三方面的改革,明朝的统治已经稳固。朱元璋并不满足于仅仅稳固统治,还要实现皇权高度集中。为了实现这个梦寐以求的宏愿,朱元璋及其继任者逐步制定了很多超越前人的制度。
  首先建立锦衣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将负责警卫事务的亲军都督府的仪鸾卫改为锦衣卫。锦衣卫被授予侦查、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大权,直接听命于皇帝。这是明朝建立的一个正式的特务机构,有一定建制和人力配置,可以不避皇亲国戚,也可不公开审讯,对一切威胁到皇权的人进行打击。朱元璋通过锦衣卫,可以知道臣下私下里吟了哪首诗,可以知道臣下的喜怒形色,令明朝臣民不寒而栗。在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明成祖朱棣又设立东厂,明宪宗朱见深设立西厂,明武宗朱厚照设立内行厂,从而形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厂卫制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凡尘扰扰,我自堕红尘
1.大明王朝乌云盖,朗朗乾坤丑君王
2.默默无闻居乡野,诗书家学代代传
3.千呼万唤落红尘,少小孩童默记文
4.辞章独取真情意,策马扬鞭梦伏波
第二章 本是凡人,却做洞中仙
1.立业未成先立家,久烦学儒入道中
2.屡试不第豁达笑,睿智不掩释程朱
3.棋盘里刀光剑影,兵阵中万马奔腾
4.看大明学术流弊,塑心中另类圣人
第三章 身在宦海,不忘仙佛趣
1.工部观政督威宁,忧国言边务八策
2.刑部主事破常规,江北录囚展拳脚
3.九华山上仙佛殿,阳明再续空灵缘
4.阳明洞中修身术,参禅悟道逝往生
第四章 福祸相依,苦中亦有乐
1.提学山东悯苍生,兵部任事初讲学
2.刘瑾权倾金銮殿,阳明忠言遭牢狱
3.九死一生赴谪地,险象环生入龙场
4.苦中作乐终有悟,格物致知大文章
第五章 知行相合,立行又立言
1.龙岗书院传盛名,知行合一出文明
2.庐陵任上展才华,德治思想获民心
3.北京城里同交心,南京故都再传教
4.非朱非陆旧大师,阳明心学大教主
第六章 建功立业,薄名厚思想
1.退隐不成再出镇,南赣强兵需明法
2.挥军所指尽烟云,衙门设帐论学问
3.宁王谋反江南地,阳明睿智擅甲兵
4.武宗皇帝妒贤才,靶场弯弓免灾祸
第七章 厚积薄发,因材而施教
1.王艮拜师会阳明,白鹿洞群集诸生
2.冷落仕途满鬓霜,致良知再登高峰
3.丁忧居家静思日,绍兴城中论学问
4.京中会试考心学,阳明思想天下知
第八章 世事无常,惊涛续骇浪
1.朝中群臣议大礼,三缄其口阳明智
2.唐寅病逝伤人心,任性练达枉断魂
3.稽山书院立越地,大会诸生于天泉
4.晚年得子是天意,四句教横空出世
第九章 临危受命,病死于归程
1.思田叛乱国危难,弃臣终于被起用
2.平定思田不思返,袭破八寨才肯还
3.圣人难知身后事,平民眼中有真佛
4.千秋功罪任凭说,桃李满门有人知
第十章 几多春秋,惹人频回眸
1.王学在近现代的传播及影响
2.王学在国外的传播及影响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