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染织服饰史,所用材料不外乎三种,即文献、图像和实物。图像材料所指甚广,一切蕴涵有染织服饰信息之历代美术(包括工艺美术)作品皆可归入。图像与文献之区别,在于前者以形象再现,后者以符号和逻辑描述,并在读者脑海中再现历史。图像是实物的虚拟,图像能存留显示已逝事物之形,却已失其功用。
图像原本如意念存于人之脑海,需借物以寄生。或绘于帛,或塑以泥,或雕木琢玉。图像乃人造之物。造物有目的,抒隋言志警世存真,因作者而异。但图像一旦造成,即具备了独立存在之意义,跳出了作者的控制。后世读图者见智见仁,各凭自己的兴趣眼光。由于治学目的、领域、途径和水准之不同,解读同一图像所获信息之多寡种类可以迥异。实物成像,因视角不同而异,故大多数图像仅能反映实物在某一视角下之形状。图像作者选择合适之视角,得一有代表性之形,使后来阅图者虽以管窥豹,仍能从局部揣知全体。
染织服饰史之学者对图像的关注,集中于与本专业相关之信息,即染织材料服装和饰品之造型、色彩、肌理、结构以及其组合搭配和穿着效果等等。服饰多依附于人体,方有独立审美之意义,故研究者之兴趣由物及人,由服饰而涉及穿着者。人之举止或服饰行为因所处情境而异,或披襟当风意气洋洋,或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故对图像之背景往往不能忽略。
可视为历史研究图像材料之中国历代美术作品数量较多,而与染织服饰史相关者绝大多数以人物为主题。偶有工艺性较强之作品,直接以染织纹样(装饰纹样)或服装服饰为对象。有些图像虽不直接描绘人或服饰,却与染织服饰之材料、制作和工具设施等有关,故亦能进入我们的视野。古人制造图像之目的,并非为后世染织服饰史研究提供材料。在使用这些图像之前,我们要判断作者能不能和想不想如实地再现染织服饰。古代的艺术家或工匠的创作意向各殊,有意于再现者之技艺有高低,他们可能获得观察描绘对象的机会有多寡。我们最关心的是他们作品的写实写意问题,其间又非泾渭分明,大多仅为一个程度上的差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