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是父母带着孩子心急慌忙地来就诊。
这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已经无可救药。他们不停地数落孩子,说孩子如此这般地磨蹭,说这孩子肯定很有问题。父母一致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一定得让医生好好看看,仔细瞧瞧。父母认准了问题一定出在孩子身上,该来看病的是孩子。
孩子在旁边一脸沮丧,也仿佛觉得自己“病人膏肓”了,就像他父母认为的那样。有个孩子曾很认真地对我说:“你知道吗?我是很磨蹭的。我的动作一直很慢。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很生气。哎……”
也有的孩子,一脸地不服气,一副不买账的样子。孩子心里想:你们这些大人真是无聊透了,哕唆透了,烦死人了!看,又在别人面前说我了!真讨厌!我怎么磨蹭啦?我磨蹭怎么了!
其实,慢吞吞急诊室要面对两类“病患”:其一是父母,其二才是孩子。
孩子年龄尚小,需要父母的指引和帮助。父母在缓解和改变孩子慢吞吞行为的过程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换句话说,孩子的问题大都由父母引起,孩子的改变也应该由父母负责。
所以,父母是慢吞吞急诊室治疗的主要对象。治疗的是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而绝对不是去治疗孩子。只有父母的认识、态度和方法进步了,孩子才有可能进步,才可能有对自我的认同和主动的发展,这时候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能随之而来了。
父母在慢吞吞急诊室里,可以对照和反思自己为改变孩子的慢吞吞行为做过的种种努力:说的话,做的事:寻求理解和帮助,对孩子的慢吞吞作出自己客观的分析和细致的判断:获取更多的教育方法,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和改变;获得精神上的安抚和支持。
孩子在慢吞吞急诊室里,可以获得安慰和力量,获得自我发展的可能:不用难过,慢吞吞并不可怕,要知道,很多大人小的时候多少都有一点慢吞吞的。但是,亲爱的孩子,你确实需要做一些努力!你要增强自我服务的能力,要勤奋刻苦,要增强意志力,要和惰性、叛逆作斗争。这样才能远离慢吞吞的坏习惯,做一个更好的孩子。
慢吞吞的症状,主要呈现出症状典型、表现集中的特点。
一是集中体现在孩子做日常事务的时候,比如早上起床、洗漱、吃饭、上床睡觉等日常生活中的环节。这些事情是孩子每天重复、不得不做的事情。
二是集中体现在孩子做不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比如做功课尤其是父母额外增加的作业。比如不情愿地收拾房间,比如立马要关掉电视,或是被叫去洗头、理发等这类令孩子头痛的事情。
这两种情况下,孩子一般表现为做上述事情时能拖就拖,叫不动,也叫不听。而他们在玩耍时,在有好吃的东西时,在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时,可就不是慢吞吞的了,反应灵敏着呢!在慢吞吞急诊室里,这类情况被归纳为心理因素造成的“慢吞吞”,是我们要面对和处理的主要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的慢吞吞表现为做什么都慢,且容易出错。
这种病症属于孩子生理上出了问题,大都和身体官能的发展失调有关(称为感觉统合失调),需要父母格外重视,及早、尽快地带孩子去专业机构做真正意义上的补救和治疗。
一旦孩子这种生理上的疾病被父母忽略,或对此认识不足,孩子很容易被父母误读为“恶意”的慢吞吞,是不听话,是愚钝,是和父母对着干。不但会耽误孩子的正常发展,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这样的孩子很可怜,他们本身不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对自己的问题无能为力,对父母的责骂无所适从。他们因为父母的认知缺陷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已经在动作发展和官能协调上弱于同龄人,还要承受父母的抱怨和愤怒,承受来自老师和同伴的不理解和讥讽。他们是那么被动,那么无助和迷惘。
父母在辨析孩子的慢吞吞行为时,脑子里一定要多一根弦。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比如画画用笔时笔触是否能够连贯。抄写单词时拼写是否容易出错且难以纠正,阅读时能否连贯、不遗漏或增加单词等,以此推断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而有了现在我们看上去的慢吞吞的表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