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生自主创新理论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9967
  • 作      者:
    郑永廷,高国希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郑永廷,男,祖籍湖北仙桃市,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学术带头人。兼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教材评审委员,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40余所高校兼职教授。1992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一般课题5项:教育部重大、重点和一般课题10项:省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专著18部,主编出版全国、全省高校统编教材10余本,在《新华文摘》、《人民日报》(理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提供研究报告5份。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1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生自主创新理论与方法》旨在研究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为大学生自主创新提供参考与指导。作者论述了当代大学生面临的自主创新形势与大学生应当承担的自主创新历史使命:阐述了现代学习、研究以及人的现代化理论与方法;介绍了发达国家大学生学习、实践、研究方面创新的一些经验;着重研究了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要素与结构、大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训练、大学生自主创新方法的运用、大学生自主创新障碍的分析与超越以及大学生自主创新条件的创造。全书以当代社会为背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比较、一般阐述与典型案例相渗透的方式,充分论述了自主创新的价值性、规律性,既具有时代特征,也符合大学生的特点,易于为大学生学习与运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大学生承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
    (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与任务
    1.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条件
    20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为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进行了探索,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东南亚及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后一类国家称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国。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创新投入高。创新型国家的研发投入占本国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比如日本、韩国目前是3%,美国是2.6%以上。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大。科技进步贡献率即科技对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率,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平均值为70%左右,美国是80%。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目前世界上的20个创新型国家,其自主创新能力都很强,平均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低于30%,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只有10%左右。四是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历史使命
一、大学生面临世界人才竞争的格局
(一)人才的国际性流动与竞争
(二)现代人才的自主创新特点
二、大学生承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
(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与任务
(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目标的确立与任务
(一)全面发展目标的时代内涵与我国教育目标的调整
(二)自主创新目标的确立与任务

第二章 大学生自主创新的时代要求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机制与自主创新取向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自主性与竞争性
(二)市场经济体制自主性与竞争性的创新蕴涵
二、科技社会化与社会科技化趋势
(一)科技社会化与社会科技化
(二)研究与创新的社会化发展
(三)大学生是研究与创新的生力军
三、自主创新是大学生实现超越与价值的取向
(一)人的价值是创造价值的价值
(二)自主创新是大学生价值实现的现代方式

第三章 掌握现代创新理论与方法
一、现代学习理论与方法
(一)创造性学习理论
(二)创造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二、人的现代化理论与方法
(一)现代化进程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二)人的现代化的自主创新内涵
(三)人的现代化的自主超越方式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一)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模式
(二)科学技术研究的类型与特点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创新经验借鉴
一、美国大学生的创新经验借鉴
(一)美国大学生的创新活动
(二)美国大学生的创新传统
二、英国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借鉴
(一)英国大学生的科研意识
(二)英国大学生的科研活动
三、德国大学生的创新经验借鉴
(一)德国大学生的研究特点
(二)德国大学生的创新经验
四、日本大学生的创新经验借鉴
(一)日本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二)日本大学生的研究活动

第五章 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要素与结构
一、大学生自主创新主体
(一)自主创新主体的内涵
(二)大学生自主创新主体的形成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主体的特点
二、大学生自主创新客体
(一)大学生面对的创新客体及类型
(二)大学生把握创新客体的特点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介体要素
(一)创新介体概念
(二)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中介
四、大学生自主创新环境
(一)大学生创新环境的建设
(二)大学生创新环境的选择
五、自主创新要素的结构
(一)创新主体与客体、介体和环体的关系
(二)创新主体要充分发挥创新能动性

第六章 大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一、自主创新意识及形成途径
(一)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内涵
(二)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途径
二、自主创新目标及确立原则
(一)自主创新目标的作用
(二)大学生自主创新目标确立的原则与方式
三、自主创新意志及锻炼方式
(一)自主创新意志的内涵与特征
(二)自主创新意志的作用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意志的锻炼
四、大学生创新精神的人格特征
(一)自主创新人格的内涵
(二)大学生创新人格特征

第七章 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一、自主创新能力及结构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与能力培养
(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自主学习能力概述
(二)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学思结合能力的培养
三、自主研究能力的训练
(一)自主研究能力概述
(二)确定研究选题能力的训练
(三)制订研究计划能力的训练
(四)科学事实获取、分析能力的训练
(五)科研攻关与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
(六)研究成果表述能力的训练
四、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知识创新能力概述
(二)知识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知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八章 大学生自主创新方法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
……

第九章 大学生自主创新的障碍超越
第十章 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培养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