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细品秋雨.1,中国古老的文化精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4059569
  • 作      者:
    孙永余著
  • 出 版 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第一本全面挖掘并阐述余秋雨作品的精神内涵的书籍。在《细品秋雨(第1卷):中国古老的文化精神》中,你可深入了解中国古老的文化精神。
展开
作者简介
  孙永余,生于1961年2月27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人,教师。研究并创立中学语文提前阅读教学法,在文章《如何让中学生读懂成人文章》中研究“三多一精”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法;研究并创立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意境流派。作品包括:《阅读余秋雨》、《问道武当山》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细品秋雨(第1卷):中国古老的文化精神》通过对余秋雨对中国古老文化、民族的融合、贬官文化的精神、农耕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平庸文化与杰出文化的对垒、古代教育文化的发展以及演变、古代商业文化的萌芽和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家园等相关文字的记录与讨论,揭露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
展开
精彩书摘

余秋雨是我国目前最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根据有关媒体介绍,他是目前世界华人领域最享有盛誉的文化大师之一,是影响世界未来的50位华人之一。
他出生于1946年,如今是一位66岁的学者。
我在十多年前就曾被他的散文《山居笔记》中的部分文字所吸引,深深地感到,他的文章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后来,我曾经在《创造》中设计了余秋雨来到三江与冯育华见面的情节。后来才有了余秋雨来到扬州平山堂讲学的事实。但是,我并没有到平山堂聆听他的讲学,而是沉浸在他的《文化苦旅》的意境之中。
我也曾经阅读过台湾和大陆许多作家的作品,诸如台湾的张爱玲、董桥以及余光中,还有很多大师的散文作品。也许是因为没有看到这些人的作品全集,在所阅读的文字中,我总感觉这些作家的文字,不外乎停留在个人生活感情的抒发以及对家庭庭院的照料和小物件的把玩上,虽阐述了一些个人见识,却没能够把人的目光开展到一个较深刻和广阔的领域。
《文化苦旅》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
它主要记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名胜古迹的探询以及游历,并且通过对中国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的剖析,来把握和探询中国古老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衔接,探询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的脉络。正如作者所说的“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引自《〈文化苦旅〉自序》)作者在《家住龙华》中也说,“想借山水古迹探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无不说明了作者写《文化苦旅》的初衷。
这无疑是一项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情。
南北朝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如果把这一句用来作为作者写这一部作品集的目的,那么其中又有一句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无疑可以用来表达作者所怀有的纵情山水的浩瀚情怀以及浩荡的情思。
我们今天掀开作者的《文化苦旅》,可以看出,作者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开始件他的文化行程的。
首先是脚踏祖国山河,放飞思古幽情。
这样的一些文字,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集《文化苦旅》里的如下篇幅:
《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沙原隐泉》《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山峡》《洞庭一角》《庐山》《青云谱随想》《白发苏州》《江南小镇》《寂寞天柱山》《风雨天一阁》《西湖梦》《狼山脚下》等。
其次是对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遗留到现在的古迹进行的着意的关顾和把揽,寻求其文化内涵。
这样的作品在《文化苦旅》中所占篇幅不太多,有这样一些:
《贵池傩》《五城记》《牌坊》《庙宇》《夜航船》《吴江船》《信客》《酒公墓》《废墟》《笔墨祭》等。
再有就是对作者自己生活过的场所所进行的回顾以及追述,表达一种独特的人生真味和文化内涵。
这样的作品有《上海人》《家住龙华》《腊梅》《老屋窗口》以及《三十年的重量》和《藏书忧》。
最后,作者对于我国古代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以及文字语言的变迁,抒发了一种文化意义上的人文情怀。这样的作品也只是两篇,象《夜雨诗意》和《华语情结》就是代表作。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还将自己的足迹留在了异国他乡,将文化的思考由国内转向国外,在更加深广的背景中思考人文思想以及文化精神。
这样的作品有《漂泊者们》和《这里真安静》等。



什么叫文化?
古今中外的人对它有着多种的理解。我们认为,文化就是通过一定的文化符号(文字、音乐、绘画等)来描绘出这个世界的精神的、物质的、思想的,具有一定高度的人类智慧痕迹。
作者所探询的文化意义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看上面所谈到的一系列作品。
我们首先通过所列的一系列作品的解读,来探询作者所认识的我国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文化精神。
作者说:“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
作者的行踪首先落在我国的敦煌,我们对那里的理解,很早是通过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渭城曲》启蒙的,在那个“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地方,在那个“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远域,作者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历史事实。
在《道士塔》这篇文章中,作者追忆了在晚清年间,我国历史文化古籍被外邦掳掠而散失的事实。通过对王道士等,抨击了我国晚清年间,由于国力衰落而造成的祖国文化遗产损失。从而感慨落后的国家难以有真正的文化以及保存文化成果的思想。当然,作者对于敦煌莫高窟的停留,不仅仅在于揭示这样的一个历史事实,而是更深切描述了里面的艺术作品的精湛,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品的歌颂与赞美,表达了对祖国文化辉煌历史的景仰。这一点在《莫高窟》中表达得最为明显。因为,敦煌艺术也是一种佛教文化的缩影,所以作者说:“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在《阳关雪》中,作者说出了一种振聋发聩的话: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
当然,在《阳关雪》中,作者是在捕捉着唐代人的精神风貌,战争的痕迹给唐代的人的身上所带来的不仅是哀愁和郁闷,更有豪放和激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咏唱的是一种面对不可知的人生战场以及未来所发出的强劲的号角。
作者在《沙原隐泉》里面发现了在敦煌的另一种天地,这里的鸣沙山,月牙泉,等等。它的空灵与奇崛,可以给精神疲惫的人的精神世界一支精神压力的释放剂,使人找到了又一片精神家园。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读了这一段文字,我们也许可以探测到作者的心灵轨迹。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苦旅
第二章 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国历史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艰难
第三章 流放者的土地——“贬官文化”的延续
第四章 脆弱的都城——农耕文明对于城市文明的围剿
第五章 苏东坡突围——平庸文化对杰出文化的包围与反包围
第六章 千年庭院里面的果实——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在“文革”中的扭曲
第七章 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朵奇葩
第八章 从中国古代的文人精神家园到寻找人类文明的归属
第九章 边缘文化——天涯故事,向我们演绎着边缘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精髓
第十章 十万进士——中国古代科举文化的兴衰与功过
第十一章 遥远的绝响——唱响中国古代黑暗时代英雄的乐章
第十二章 历史的暗角——演绎中国古老文化的灰色命运:小人文化
第十三章 大河,何时能清澈?
第十四章 漫漫朋友路
第十五章 是天堂还是地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