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过去: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社区及其先声
□(英)贺麦晓 / 著颜浩 / 译
这篇文章旨在就20世纪早期中国的文学杂志与21世纪早期中国大陆的文学网站做出对比。在这两个时期,文学实践都经历了由文本生产与传播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重大变化。本文主要考察了五个方面的变化:多媒体环境、作者身份信息的考证、社会问题、社区的建立,以及与严肃文学的关系。本文认为,将文学视为一种社交活动的中国传统文学观,不仅在这两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因为新技术的影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尽管两种形式的出版物都拥有数量众多的读者群,但本文认为将它们仅仅视为“通俗文学”是无益的。100多年前的文学期刊和现在的网站所代表的是拥有相似的严肃文学观的社区,尽管该文学观与我们熟悉的“新文学”范式并不一致。
……
中国大陆文学网站:特性与研究方法
也许中国大陆文学网站最显著的特性,就是他们发表的作品极少进行形式上的文学实验。鉴于世界其他地方的网络文学创作者对数字化写作的创新可能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创造了新的体裁例如“惠普诗”(hyperpoetry),中国的文学网站却几乎一边倒地关注网络技术带来的交流功能。我为写这篇论文而浏览的大多数文学网站中,都有“在线社区”的形式,为他们的作者或读者提供多种功能,这些我将随后进行详细的讨论。然而就写作本身而言,并不具备正规意义上的实验性。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利用数字化语言的特殊性。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数投稿人是通过论坛投稿,并不允许他们使用数字语言代码。而且在不通过网络投稿的一般作者的作品中,缺乏形式上的实验也同样是值得关注的。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我看到的网站或多或少有职业性质,换句话说,是由机关或公司来运营。至少在目前,中国大陆的私人或“业余”网站的增长数量很小,这也许会对文学实验的迫切性产生消极的影响。
自然,有一些中国文学网站的服务器是在中国境外。仅仅关注当地网址,如我在这篇文章中所做的这样,也许违背了互联网的基本性质(即它的国际性和“无边界性”)。我之所以认为在此个案中这么做是有道理的,是因为那些中国境内的文学网站处在特殊的环境中。首先,它们必须应对比大多数其他国家都严格的中国网络审查制度。其次,这些网站所在的位置对研究网络文学和出版文化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即当地网络公司、传统出版公司和中国大陆文学社团之间的关系,包括特定的作家、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等。正如我们即将看到的,在这一个案中,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是意味深长的。
……
关于穿越小说《步步惊心》的课堂讨论
□王梓瑜整理
邵燕君:上次课我们梳理了“清穿”小说发展的整体脉络,这次课集中讨论《步步惊心》。我们要讨论的不仅是刚刚热播过的电视剧,而是要上溯到2005年的网络连载小说,2006年的纸质出版小说。虽然无论是纸质出版还是电视剧改编都相当的“忠实原著”,但该著仍是在不同的媒介中流转,背后是不同的受众群体——从“腐女”云集的晋江网民,到言情小说的大众读者,再到“婆婆”“妈妈”的电视剧观众(当然还有很多少男少女观众多从网络渠道观看),从其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引爆的热点,可以透视出社会思潮变化的最新动态,尤其是以婚恋观为核心的女性价值观的新变——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一种价值观播散过程,从一种小众、亚文化、年轻、新媒体的文化圈向大众、主流文化、各年龄段、传统媒体的文化圈播散的过程,这是我们研究网络文学的重要着眼点。我们先请张薇同学做报告。
张薇(中文系本科生):这次报告的题目是《历史与言情的并置》,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对《步步惊心》做一个文本分析。作为“清穿”小说的“扛鼎之作”,《步步惊心》以及其他一些较为成熟的早期作品为后来“清穿”小说的类型化写作确立了范式,即历史与言情的并置。“穿越”小说溯及的大多是“众所周知而又知之不详的历史事件”,具体到“清穿”小说那里,则往往集中于电视剧《雍正王朝》演绎的“九龙夺嫡”的历史迷结;“清穿”小说在本质上又是传统言情小说在网络时代的变体,其创作和受众群体均以女性为主,渗透着现代女性的爱情观和价值取向。因而,“女性向”的“穿越小说”并置了“历史”与“言情”两种要素,对于“穿越”小说特别是“清穿”小说进行的探讨与研究,这两点是不可回避的,应是大的把握方向。此外,一旦某种文学样式类型化,其创作群体化、接受趋同化,该文学样式背后社会的、文化的、伦理的甚至是政治的症候也应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下略,具体参看相关论文)
邵燕君:张薇同学的报告做得非常好,对问题抓得很准。比如,“清穿小说在本质上是传统言情小说在网络时代的变体”“渗透着现代女性的爱情观和价值取向”,我们要看的就是传统言情小说的要素如何在网络时代发生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变体。所以我觉得应该抓住的几点就是:首先网络作为一个时代,这是所有人都置身的时代,但更是属于“网络一代”的时代;其次网络作为一种媒介,这种自由发表、分享平台的出现,使一种小众的、年轻的亚文化群体的文化生产成为可能,并且由于其前沿时尚性,产生了向大众文化传播的辐射力。其实在晋江这样的女生网,最占主导的还是“耽美”“同人”的“腐女文化”。但目前,被拍成电视剧的一律是“清穿”,说明“清穿”小说还是最接近大众价值观的。但即使如此,“清穿剧”还是携带了“网上社区”的亚文化群体的文化特质,这就是“职场女性的‘女性向’的爱情观”。其次现代的爱情观价值取向如何从传统的言情小说发生变异,如何将之放到一个历史的语境之中去,又如何在大众语境中“穿越”,这是最值得探究的看点。
……
“我一直尽量避免重复自己”——蔡骏访谈录
□周志雄 蔡骏
周志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以下简称周):近些年我一直关注中国当代网络小说,写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我阅读了你的所有作品,并和在校的同学做过一些交流。有一次我让同学们观看由你的小说《地狱的第19层》改编的电影《第19层空间》,并做了讨论,我了解到,大学生中有许多你小说的爱好者,大家对你的小说评价也都非常高。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邮电学校毕业的,后来在上海市邮政局文史中心搞史志工作,那你现在还在编史志吗?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现在的写作和工作情况。
蔡骏(中国当代著名网络小说作家,以下简称蔡):其实那是一个轻松,也有点无聊的工作。我不是编史志主要是做年鉴。我从2007年就离开了,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写作,一小部分时间在做杂志,但这占用我的时间很少,我主要还是写小说。
周:谈谈你对网络写作的看法以及网络写作对你的影响?
蔡:我已经很久没在网络上写了,我们那时在网络上写作的人与现在在网络上写作的人是不一样的。包括读者、作者主体、小说结构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了,以前的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换了一个载体,与传统文学没什么大的区别,现在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很大,因为传播形式影响到了传播内容。如起点中文网,点击的越多,挣的钱就越多,所以势必会越写越长,一年就会写几百万字,内容常常重复,集中于军事、玄幻,阅读者多为白领,好多人是上班无聊在看。
周:你早期的作品写得很不错,比如《天宝大球场的陷落》,我觉得这部作品显示了你的写作功底,有丰富的想象力,有知识功底,有严肃的精神追问也有轻松诙谐的一面,可否就这篇作品再谈一谈。
蔡:这篇作品是2000年写的,然后发到网上去,发在“榕树下”,这是网络上发的第一个小说,内容有点受到王小波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到王小波小说的影子。
……
展开